黃芩

【品種來源】本品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芩, (Scutellaria baicalnsis Geprgi) 的根。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及陝西等地。春秋兩季採挖。蒸透或開水潤透切片。生用,酒炙或炒炭用。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胃、膽、大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本品又分枯芩,即生長年久的宿根,善清肺火;條芩為生長年少的子根,善清大腸之火,瀉下焦濕熱。

【主治】用於濕溫暑濕,濕熱痞悶,黃疸瀉痢。本品苦寒,清熱燥濕,能清肺胃膽及大腸經之濕熱,尤善病中上焦濕熱。用治濕溫暑濕,濕熱鬱阻,胸脘痞悶、噁心嘔吐、身熱不揚、舌苔黃膩,多與滑石、白蔻仁、通草等同用,如黃芩滑石湯;若濕熱中阻,痞滿嘔吐,常與黃連、乾薑、半夏等配伍,辛開苦降,如半夏瀉心湯若大腸濕熱,泄瀉痢疾,可與黃連、葛根同用,如葛根芩連湯;用治濕熱黃疸,則與茵陳、梔子同用。
用於肺熱咳嗽,熱病煩渴。本品善清肺火及上焦之實熱,若肺熱壅遏,肺失清降,咳嗽痰稠,單用即效,如清金丸;亦可配桑白皮、知母、麥冬等同用,以增強清肺止咳之功,如清肺湯。此外,本品還可用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唇燥、溲赤便秘、苔黃脈數,常與薄荷、梔子、大黃等同用,以瀉火通便,如涼膈散。本品兼入少陽膽經,與柴胡同用,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有和解少陽之功,如小柴胡湯。
用於痛腫瘡毒,咽喉腫痛。本品有較強的規火解毒之力,瀉火毒熾盛的瘡痛腫毒,咽喉腫痛,常與銀花、連翹、牛蒡子、板藍根等同用。
用於血熱吐衄。本品請熱涼血止血,可治療火毒熾盛迫血妄行的出血證,如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白茅根、三七等同用。
用於胎熱不安:本品有除熱安胎之效,用治懷胎蘊熱,胎動不安之症。常與白朮、當歸等配伍,如當歸散。

【文獻別錄】《本經》:「主諸熱黃疸,腸辟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疸蝕火瘍。」《珍珠囊》:「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安胎。」《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咳,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溫疫,清咽,療肺痿、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清上焦熱多酒炒用。

【注意禁忌】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不宜使用

----------

蒲公英

【品種來源】本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and. Mazz.) 及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帶根全草。全國各地均有分佈。夏秋兩季採收,洗淨曬乾。鮮用或生用。

【性味歸經】苦、甘、寒。歸肝、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

【主治】用於癰腫疔毒,乳癰內癰。本品苦以泄降,甘以解毒,寒能清熱兼散滯氣,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佳品,主內外熱毒瘡癰諸症,藥能通經下乳,又為治療乳癰良藥。用治癰腫毒,常與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藥同用,如五味消毒飲;治療乳癰腫痛,單用本品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內服,渣敷患處,也可與全瓜蔞、金銀花、牛蒡子等藥同用,用治腸癰腹痛,常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同用;用治肺癰吐膿,常與魚腥草、冬瓜仁、蘆根等同用;與板藍根、玄參等配伍,還可用於咽喉腫痛;鮮品外敷還可用治毒蛇咬傷。
用於熱淋澀痛,濕熱黃疸。本品苦寒,清熱利濕,利尿通淋,故對濕熱引起的淋證、黃疸等也有較好的效果。治療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金錢草、車前子等同用,以加強利尿通淋的效果;治療濕熱黃疸,常與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以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可單用取汁點眼,或濃煎內服,如《醫學衷中參西錄》一味蒲公英湯。亦可配菊花、夏枯草、黃芩等複方使用。

【文獻別錄】《新修本草》:「主婦人乳癰腫。」《本草衍義補遺》:「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瘡結核疔腫。」《本草備要》:「專治癰腫、療毒,亦為通淋妙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適量。

【注意禁忌】用量過大,可致緩瀉。

arrow
arrow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