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認識 (316)
- Mar 25 Tue 2025 00:00
成為天主教徒有多難?
- Feb 21 Fri 2025 06:22
聰明與理性的差別
聰明與智慧,有層次上的差別、也有屬性上的差別,二者或可有交集、或可包含、也可以毫不相關。簡單來說,把 '聰明與智慧' 寫成 '俳句',好像是這個感覺:
聰明是 透過認知而明白實證的理性,
- Jul 31 Fri 2020 03:45
將臨節
將臨節(英語:Advent,拉丁語:Adventus)是天主教教會的重要節期,為慶祝聖誕節前的準備與等待,亦可算是教會的新年。拉丁文 Adventus 意指即將到來,意義上除了古代希伯來人等待救主到來之外,另也包括基督徒等待耶穌的降臨。將臨期起自聖誕節前四週,由最接近 11 月 30 日之主日算起直到聖誕節。西方基督教教會曆一年始於將臨期的第一主日。
將臨期的節慶,主要為羅馬天主教所遵守。整個將臨期一般採用的禮儀顏色是紫色或藍色。但降臨第三主日,俗稱「喜樂主日」,可用粉紅色。天主教教會在將臨期時會擺飾一個花環,稱為將臨花環,裡面放著四支蠟燭,依照傳統應該是三紫一粉紅或一白,每一主日燃點一枝蠟燭。
第一個主日(燃點紫色蠟燭):醒悟
- Jul 31 Fri 2020 03:00
聖靈降臨日
五旬節,即基督教的聖靈降臨日(亦稱聖神降臨節),源自猶太人三大節期之一,七七節。猶太教按猶太曆守節期,紀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五十天,耶和華在西奈山頒給摩西《十誡》的日子;基督教的聖靈降臨節的日期則定在 '復活節後第 50 天' 或 '耶穌升天節後第 10 天'。
起源
五旬節源於七七節,以色列人要從尼散月18日(七日的第一日),他們的大祭司將一捆新熟的大麥獻給神作為初熟果子的那天,數算七個星期。一共 49 天,然後他們會在第 50 天守七七節。當後來一群猶太人將聖經譯成希臘文時,希臘文的「第 50 日」是 'pentecostē′'。因此,說希臘語的猶太人遂將七七節稱為 '五旬節'('五個十';英文 Pentecost)。
- Jul 19 Sun 2020 16:30
安安
安提阿概覽
在土耳其,有十六個名叫做安提阿的古城市。但其中,只有兩個為今天的學者所注意:一個是 Antakya,就是古代的敘利亞的安提阿,也就是使徒行傳 13 章中的安提阿;另一個是在小亞西亞彼西底的安提阿(Pisidian),這個彼西底的安提阿,即為本文主題。兩者都在基督教早期歷史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彼西底的安提阿、位於今日土耳其南部 Isparta 省的 Yalvaç 北邊約一公里之處。考古學者 W. Ramsay 及 D.M. Robinson 先後於1913-14 及 1924 在這裡考挖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age),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
- Jul 12 Sun 2020 17:00
保羅書信寫作時間序
保羅書信寫作時間
著作時間 (無法非常準確;多有歧議) / 背景 / 寫作地點 / 受文者 / 書卷名 / 相對於使徒行傳記載
1. AD4X / 第一次海外宣教 或 第二次海外宣教 (AD5X),經過加拉太、到哥林多時停留一年零六個月 / 哥林多 / 加拉太眾教會 (加拉太有二處;亦有歧議) / 加拉太書
- Jun 19 Fri 2020 00:44
οἱ δέκα λόγοι
- May 28 Thu 2020 22:30
猶太地區各族君主列表
統一時期的以色列王國
統一的大以色列王國(希伯來語:ממלכת ישראל המאוחדת)存在了三代,即掃羅、大衛、所羅門等三王,都耶路撒冷。但國家在所羅門兒子羅波安即位後不久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續用以色列王國名稱)定都撒馬利亞,而分裂後的南國則稱為猶大王國,首都繼續在耶路撒冷。
王 年限 作王年期 參考聖經 備註
- May 28 Thu 2020 22:15
以色列國的分裂
以色列國分裂了。一個個君王相繼統治以色列人,當中大多數都對上帝不忠。
正如耶和華預言,所羅門離棄正確的崇拜後,以色列國就分裂了。所羅門王去世之後,以色列人因稅捐太重,就推舉耶羅波安為代表與新王羅波安在示劍談判。但羅波安王卻坐失良機,未理會以色列人的請求,因此以色列就立耶羅波安為王,與猶大 (南國) 分裂。
南北兩國分裂之後,即互相為敵,時常發生戰爭。猶大國在南,又簡稱南國,南國僅保有伯特利以南之地,人民以猶大支派為主,西緬和便雅憫兩個支派後來也加入。以色列在北,又簡稱北國。北國卻擁有伯特利以北以及約但河以東的兩大片廣大的土地,人民有十個支派之多,所以國土要比南國大五倍以上,人口也多了許多倍。此外埃及也一向存有侵略以色列人的野心,經常收容和支援以色列的叛黨,一待強盛即入侵猶大,曾一度擄掠耶路撒冷,又征服了以東、非利士和侵佔了南北兩國一百餘城之地,甚至包括米吉多城在內。而且南國還有摩押和非利士等附庸國。但是在北方,亞蘭尚未興起,故沒有外敵之患。很顯然地,北國在各方面比南國都占了很大的優勢。簡單的說,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接替他作王,但羅波安為人苛刻,結果以色列十個部族反叛他,建立了北方的以色列國。餘下的兩個部族繼續忠於耶路撒冷的大衛王朝,建立了南方的猶大國。
- May 28 Thu 2020 20:00
列王紀上 22
米該雅 (希伯來文:מיכיהו ,Micaiah,意為:誰能及耶和華?),音拉的兒子,舊約聖經中的先知。
預言
猶大國王約沙法拜訪以色列國王亞哈,亞哈王邀約沙法王聯手攻打亞蘭 (即今敘利亞地區)國王所統治位於基列的拉末城,約沙法要亞哈先求問耶和華的意思,亞哈即召集他的 400 個先知們來,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去攻打拉末城,先知們一致回答他應去攻打拉末城,耶和華將會把拉末城交到他的手裡。但約沙法仍想再詢問其他的先知,亞哈不得已才提到還有一個先知名叫米該雅,是音拉的兒子,但他不喜歡米該雅,因為以往米該雅的預言都對他不利的凶言。
- May 16 Sat 2020 14:00
INRI
「耶穌,拿撒勒人,猶太人的君王」(拉丁文: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是《約翰福音》第 19 章第 19 節中的一個短語,常縮寫為 INRI。
《約翰福音》19:19~22 是這樣描述的:
'本丟 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君王,拿撒勒人耶穌」。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及拉丁文三種語言寫成的。猶太人的大祭司,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 May 13 Wed 2020 22:00
逾越節
逾越節 (出埃及記 12; 利未記 23:5)
開始於尼散月十四日(宗教曆的正月,即西曆3月至4月期間),連接七天,每天要獻許多祭,頭一日和第七日休息,給百姓守嚴肅會。 逾越節是三大節日中第一個(其他兩個是七七節和住棚節)。 猶太男丁每年要在這三個大節上示羅守節 (聖殿完成後上耶路撒冷守節)。 逾越節原本分為逾越節和除酵節 (利未記 23:6-8),但後來猶太人將兩個節期合為一個。 這兩個節期是關連的。 逾越節是記念在離開埃及的前一夜,天使擊殺埃及地所有的長子,卻越過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 除酵節是記念在埃及匆忙離開的苦境,當時甚至沒時間讓麵酵發起來。
預備逾越節
- Apr 17 Fri 2020 12:00
基督宗教中英術語
Advent The beginning of the church year. Starts on the Sunday nearest November 30th (St. Andrew's day) until Christmas. Advent is from the Latin meaning coming or arrival.
Annunciation When the angel Gabriel told Mary that she was pregnant with Jesus.
Anglican (Communion) - A worldwide branch of the Protestant church led by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 英國國教徒
- Apr 17 Fri 2020 03:00
基督宗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與伊斯蘭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共同信仰認為神創造了世界,並照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選擇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聖子耶穌道成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靈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生。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靈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使徒建立,之後耶穌的使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13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異化發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教宗為首的公教會(天主教)、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為首的正教會(東正教)。16世紀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馬丁·路德(路德派)、約翰·喀爾文(喀爾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 Mar 25 Wed 2020 23:00
猶太人的飲食
專題報導:猶太人的飲食 / 蔡彥仁教授指導、元祥撰稿
前言
耶路撒冷會議禁止我們基督徒食用含血及祭偶像的食物,除此之外百無禁忌,我們在飲食上相當自由,少有束縛。但是我們讀《舊約聖經》,卻發現猶太人有許多飲食上的規定,有些甚至延續到今天。
- Mar 09 Mon 2020 04:00
fear of insignificance
I wonder how many workaholics, “control freaks,” and obsessively-driven individuals are running from a deep-rooted fear of insignificance. I wonder how many of us are silently afraid that one day, as we near the end of our time on earth, we’ll look back over all our years and see little more than busyness—a life spent pointlessly running from one task to the next with little of eternal value to show for it.
When our daughter was young, I stayed home and often felt insufficient and unseen. Though I believed in Christ and followed Him as best as I could, I didn’t know how to live in Him. I didn’t believe that He truly was enough and that I was enough in Him. When I looked around, everyone seemed so much more successful and important. Wanting to “measure up,” I strived to be the perfect mother and wife. If only I kept our house clean, cooked meals from scratch, and raised our daughter to become a well-adjusted, contributing adult, then I’d hav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My standards were too subjective to soothe my aching heart. Worse, all my striving distanced me from my Savior, the only One with the power to define me and the authority to assign my purpose. And make no mistake, He does have a clear and glorious purpose for me—for you, as well. One that, when pursued, leads to abundant joy and peace. We will never truly feel complete until we do that which we were created to do. Though our God-assigned roles don’t define us or add to our intrinsic value as God’s beloved creation, they will fulfill us.
- Mar 08 Sun 2020 16:31
洛桑信约
洛桑信約(The Lausanne Covenant)是 1989 年第二屆世界福音洛桑會議的宣言,也是赴會者在主面前所立的信約:為福音齊心努力。本文由香港代表團中的唐佑之博士,與數位華人代表協助翻譯。
引言
我們這些主耶穌基督教會中的肢體,來自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共同參加洛桑世界福音國際會議。我們同心讚美上帝,因祂賜給我們極大的救恩,也因祂賜給我們與祂相 交的喜樂和彼此相交的喜樂。我們為上帝在這個時代的作為深感興奮;我們也為我們在宣教工作上的不足而懺悔;我們也深受未完成的宣教使命的挑戰。我們相信, 福音是上帝賜給全世界的好信息。我們決心憑藉上帝的恩典,順服基督的命令,向全人類傳福音,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因此,我們在此宣告我們的信仰與決心,並將 此信約公諸於世。
- Mar 08 Sun 2020 16:23
the cape town commitment
Summary of The Cape Town Commitment
by Kevin Smith, South African Theological Seminary
The Cape Town Commitment (CTC) is a masterful and comprehensive document, faithfully reflecting the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 which took place in Cape Town, South Africa (October 2010). It is impossible to capture the spirit of Lausanne III in a three-page summary, so this synopsis should be rea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ull CTC.
- Mar 03 Tue 2020 21:00
猶太古史
壹、耶穌基督:約瑟夫斯的記載 by more good foundation | 2008 年 9 月 30 日 | 經文學習資源
約瑟夫斯一般稱約瑟夫斯(Josephus)的Joseph ben Matthias ha-Cohen, 西元37年生於一個貴族祭司家庭。他的母語是阿拉姆語,雖然他可能也會希伯來語,且所有他遺留下來的著作皆是希臘文。他在不同時期對宗教方面的興趣促使他研究或接觸猶太教的三大派別──撒都該人、艾賽尼人和法利賽人。西元66-73年在猶太早期反叛行動當中身為將軍的他,稍後在加利利之約他帕他(Jotapata) 的圍困中被羅馬人給俘虜並隨即改變立場,成為未來羅馬弗拉維王朝維斯帕西亞努斯王所委任的傳譯官,並獲得羅馬公民的身份,承受弗拉維奧‧約瑟夫斯之名。
他的文學作品包括猶太戰記(Jewish War)、猶太古史(Jewish Antiquities)、闢亞匹溫書(Against Apion)及一部自傳。前兩部著作由於提供關於基督、使徒生平周遭猶太人歷史及事件的資料,因此經常為學習聖經的人們所閱讀。然而, 猶太戰記主要是一部經典的史料著作且必須以此認知來評鑑,其中約瑟夫斯致力闡釋為何神容許羅馬人打敗猶太人並摧毀聖殿。從回顧之中,他體察到叛亂主要是政治革命家採取的行動所導致的結果,這些人與約瑟夫斯所處的猶太貴族階級敵對,在他眼中比惡棍有過之而無不及。約瑟夫斯同時亦護衛他的主子, 弗拉維王朝維斯帕西亞努斯王和提圖斯,像是主張在西元七十年提圖斯征服耶路撒冷時,他是想要放過聖殿的,但是一位羅馬士兵卻假他的之名向這聖殿丟了一把火炬。約瑟夫斯在書中所述之以利亞撒(Eleazar)在馬薩達(Masada)所說著名的最後一番話是一典型的華麗誇張的講演,另外在希臘和羅馬的史料中對在那一役堅貞的猶太教徒集體自殺的事件亦有相似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