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拿撒勒人,猶太人的君王」(拉丁文: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是《約翰福音》第 19 章第 19 節中的一個短語,常縮寫為 INRI。

《約翰福音》19:19~22 是這樣描述的:

'本丟 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君王,拿撒勒人耶穌」。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及拉丁文三種語言寫成的。猶太人的大祭司,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有些東正教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使用希臘字母 ΙΝΒΙ,是基於耶穌十字架上的希臘文:Ἰησοῦς ὁ Ναζωραῖος ὁ Bασιλεὺς τῶν Ἰουδαίων。在許多東正教的聖像畫中,會將其改為 ὁ Bασιλεὺς τοῦ κόσμου(世界之王),這並不表明原來寫的就是這個,而是表明原來寫的文字的意義。羅馬尼亞正教會使用羅馬尼亞語 Iisus din Nazaret, Regele Iudeilor 的縮寫,即還是 INRI。俄羅斯正教會則使用 ІНЦІ,是基於教會斯拉夫語 Ісус Назарянин, Цар Юдейський (拿撒勒的耶穌,猶太人之王) 的縮寫。

當彼拉多不願意未經審判就釘死耶穌時,他引用的是當時羅馬帝國政府允許猶太人有限自治的條約。而猶太教大祭司們起訴耶穌,認為他違背了這個有限自治的條約,因為耶穌聲稱他擁有他實際所沒有的權柄。彼拉多於是希望耶穌否認他自己是「猶太人的君王」,可是耶穌沒有否認。

~ wik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