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以 '數位經典網站' 之原文與三註為基礎,其他的寫法、解釋、與版本比較另究。
我要用自己的理解、將道德經原文改動一下、如此精簡些 (棕色):
觀玅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暫以 '數位經典網站' 之原文與三註為基礎,其他的寫法、解釋、與版本比較另究。
我要用自己的理解、將道德經原文改動一下、如此精簡些 (棕色):
觀玅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
2018-08-27 尋夢園新聞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商道酬信、業道酬精」就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最經典表達。得其神髓者,不僅可獨善其身,也能兼濟天下。
有位老爺爺,娶了七個老婆,老婆們各幫爺爺生了個兒子、兒媳們又各幫爺爺生了個孫子,七個孫子雖年紀有別,但嚴格來說,七個孫子、分處七體系之首生、其實也都算長孫了。爺爺想幫孫子們取名如下:
大孫子雙眼炯炯有神,名曰 ’璞‘。
次孫練南拳的、喜愛下雨天,名曰 ’元‘。
淺論老子第十五章
老子第十五章云: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我以為原文有多處似為後人附會蛇足,簡論如下: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德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纇 = 類)
其中「大器晚成」的「晚成」真的是指時間上的晚嗎?還是 '晚' 字錯植?
首先提出異樣觀點的是清人呂種玉,他在《言鯖》中指出:「大器晚成,非也。道德原來乃大器無成,其義甚精。晚成之說,後人相沿襲耳。」意思是說「大器晚成」原本是「大器無成」,後代的世人以訛傳訛,就這樣一直錯誤下去了。這一觀點雖然得到了清代文學家杭世駿的贊同,但是近代學術界對此觀點仍是不屑一顧。
[學術評論]《宋詩選注》不選“正氣歌”之謎仍未破 ~《博覽群書》 2008年 第01期
劉世南 (1923 年生,江西吉安人,現為江西師範大學教授)
《新華文摘》2007年第13期,“論點摘編”欄(第163頁)有一題為《(宋詩選注)不選(正氣歌)之原因》,作者侯長先生在《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根據《宋詩選注》責編彌松頤先生的《“錢學”談助》,錢鍾書先生“堅持不肯選人”的原因,是認為“《正氣歌》全取蘇軾《韓文公廟碑》,整篇全本石介《擊蛇笏銘》,明董斯張《吹景集》、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等皆早言之;中間邏輯亦有問題。”侯先生引用了彌先生的話後,指出:“《正氣歌》內容大體就是蘇東坡、石介文章的合成,而文字也幾乎一致。”還說:“《正氣歌》在繼承方面顯然太多,襲用成句,沿用原意,在原作基礎上並無新的意境、意象出現。至於邏輯問題則極可能是中間排比部分的‘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一句與其他不類,將忠貞鐵骨與貳臣降將混為一談,相提並論。”我因為找不到《西華師範大學學報》這一期,沒能看到侯先生的原文,更不知彌先生的《“錢學”談助》發表在何處,所以只能根據《新華文摘》摘要的文字來討論。
詩經 小雅 有一名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請問其中的 '行行' 該怎麼發音?
據查,'行' 這個字,至少有三種唸法、三個意思:一讀 '刑',動詞,行走;或名詞,行為;二讀 '性',名詞,品行、德行;三讀 '杭',名詞,大道;或動詞,入列隊、參加。
景行 = 解為 '美好的德行'、或 '康莊大道' 都可通,所以可以讀成二或三。但從 '高山' 以觀,個人偏認應解為 '大道' 較符合對仗之工整,但說實在的,其他尚有多解也是可通。
今讀到 唐 王勃 滕王閣序 中一詞謂 '時運不齊',有註釋說 '齊' 字 通 '濟',為成語 '時運不濟' 之出處,個人認為應是誤解。
我查 說文解字 清 段玉裁 注 中說: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 (音 遲;河流名。即滍河,源出中國河南南陽魯陽堯山,東經襄城、定陵而入汝。今稱 '沙河')。常山郡房子、見前志。後志云。常山國房子。今直隷正定府贊皇縣是其地。前志房子下曰。贊皇山、石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入泜。後志曰。贊皇山在縣西南六十里。濟水所出。按此水名與四瀆之?字各不同。而經傳皆作濟。風俗通遂誤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瀆。而云廟在東郡臨邑縣。豈知班志臨邑下云有?廟、字固作?乎。今本前志石濟水、石字疑衍。以說文、風俗通、後志正之。皆不當有石字。一統志曰。舊志云槐水出黃沙嶺。流經贊皇縣西北十里。入元氏縣畍 (音 接;今同 '界')。合泜水。又東南歷高邑、柏鄉、達寧、晉縣。入胡盧河。卽古大陸澤。玉裁謂槐水卽古濟水也。贊皇山在今贊皇縣西南。
以上講的 '濟',多屬水川江河之名,再查 教育部辭典,此字後衍生有 '渡' 的意思,就是 '過江河、渡水' 之意;如 '同舟共濟',又再衍生為 '救助、助益、幫助';如 '濟世'、'緩不濟急'。只是,完全沒有通 '齊' 的說法。另有一誤會,很多人把 '光風霽月' 寫成 '光風濟月'、或 '光風齊月';按 '霽' 是指雨後或霜雪過後轉晴的意思,易混於 '濟' 及 '齊;濟有 '救助' 意;齊則為 '平整、劃一',完全兩不相干、三字完全互不相通喔!所以光風霽月 (指雨過天晴後的明淨景象;後比喻政治清明,時勢太平之意) 中當用的 '霽',不可以寫成 '濟'、或 '齊',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
什麼是封禪?封禪包括哪些儀式?
封禪 (音 ㄕㄢˋ),是中國古時候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祀典。古人認為泰山最高為天下第一山,歷代帝王到泰山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封」指築土為壇祭天。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上祭天帝,表示受命於「天」,築圓壇,裝飾五色土,以報天之功。「禪」指祭地。在泰山下的一些小山如之雲山、亭亭山舉行,築方壇以報地之功。實質上封禪是一種具有政治目的、又帶有神秘特點、非宗教性的祭祀活動。
封禪起於什麼時候?
論語微子第十八 (18.7) 有一段所謂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所指為何?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有三說:
嘉祐二年的禮部會試,題目是仁宗出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看到這考題也明白這位皇帝的廟號為什麼是個「仁」字了。主考官歐陽修被一份試卷深深吸引,不但因為其文辭優美、說理透澈,而且居然用到了連博聞強記的自己都不知道的新鮮典故。這位考生姓蘇,單名一個軾字。
話說帝堯的大法官皋陶(音 '高陶')審理一起案件,「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意即皋陶連續三次判決囚犯死刑,堯卻連續三次否決,赦免囚犯不死。這就是中國古代「疑罪從輕」的司法思想,人死不能復生,在存疑之案上寧可誤縱有罪之人,也不可枉殺無辜之命。現代社會是 '疑罪從無' 的原則,更加文明進步了。
這個故事將抽象的司法理念闡述得生動清晰,遠勝過其他考生千言萬語的純理論闡述。歐陽修不禁拍案叫絕,轉頭問副考官梅堯臣:「這典故出處在哪裡?」梅堯臣皺眉搖頭:「我也不知。」
valo (accusative singular valon, plural valoj, accusative plural valojn)
(geography) valley, vale
Etymology
子產不毀鄉校頌 唐 韓愈
原文
我思古人,伊鄭之僑。以禮相國,人未安其教;遊於鄉之校,衆口囂囂。或謂子產:“毀鄉校則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豈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維善維否,我於此視。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聾,邦其傾矣。”既鄉校不毀,而鄭國以理。
tsitsipas 該怎麼唸?
最近當紅網球炸子雞、希臘名將 Στέφανος Τσιτσιπάς 表現優異,幹掉了費爸,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但同時他也留給全世界非希臘人一個難題,就是他的名字到底該怎麼唸?
查了一下現代希臘文發音、加上聽他本人自己唸這個字後 (youtube),發現沒錯,就是照著字面上唸,ㄘㄧㄘㄧ帕斯。果然又是記者太會 '創作' 了,甚麼奇妙的發音都有,充滿了想像力,帥的是他們都唸得那麼有把握、感覺那麼有根據,不禁讓我動搖:'我他X到底會不會唸希臘文啊?'
改作自原作者:齊遨 / 知乎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69550/answer/63319236
如何理解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這句話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詞牌 ,也稱為詞格,是填詞用的曲調名。所以叫詞牌也叫詞典。詞典,興於元初,【清】李漁著《閒情偶寄》所述,唐則詩人濟濟,宋有文士蹌蹌。詞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節奏。這些旋律、節奏的總和就是詞調。詞與調之間,或按詞制調,或依調填詞,曲調即稱為詞牌,其通常根據詞的內容而定。宋後,詞經過不斷的發展產生變化,主要是根據曲調來填詞,詞牌與詞的內容並不相關。當詞完全脫離曲之後,詞牌便僅作為文字、音韻結構的一種定式。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例如《沁園春 雪》這首詞(毛澤東著名詩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詞的標題。《卜算子 詠梅》這首詞,“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是詞的標題。詞牌通常也決定詞的平仄。而宋詞則最為出名,著名的宋詞詞牌有:蝶戀花,如夢令,水調歌頭等。
两字
八歸 九日 大有 個儂 子夜 無怨 天香 木笡 五拍 六醜 比梅 月慢 古記 東仙 樂正 樂世 長春 西子 西河 合歡 紅情 出塞 花犯 步月 杜宇 河傳 佳色 尾犯 鳴梭 側犯 錄調 徵招 南浦 秋水 勝常 宣情 垂陽 相月 品令 胡州 夏州 春晴 春弄 綠腰 哨遍 傾杯 消息 離鸞 留家 薄倖 黃金 排歌 望梅 減蘭 漁父 戚氏 樑令 寒姑 瓊臺 凱歌 韻令 塞姑 琴調 禁菸 疏影 歌令 瑤花 酹月 暗香 橫雲 簇水 露華 入塞 別怨 多麗 丁兒 八塞 大椿 無悶 不見 白萱 犯花 樂令 西湖 尋梅 防露 陽春 招潮 孤鸞 秋霽 眉嫵 拜星 春遊 綠意 索酒 調笑 探春 情詞 湘月 催雪 賺煞 鎮西 踏月 鞮紅 芳草 竹枝 三臺 導引 白雪 解紅 西施 大酺 六州 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