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覺得「每天都過得很糟」?要面對工作不順心、老闆的臭臉、人際關係出問題、家庭爭吵...。事實上早在幾千年前,神已經把「生活之道」寫在聖經了!
美國福音媒體《desiring God》專欄作家卡羅琳・馬哈妮(Carolyn Mahaney)分享,當你認為輝煌的工作成就毫無用處時,它救你脫離幻滅;遭好友背叛時,它教你如何面對痛苦…,事實上《傳道書》記載了如何享受生活的哲學,在沈重的陰影下看見使人快樂的光芒。
「糟糕的日子」很正常
常覺得「每天都過得很糟」?要面對工作不順心、老闆的臭臉、人際關係出問題、家庭爭吵...。事實上早在幾千年前,神已經把「生活之道」寫在聖經了!
美國福音媒體《desiring God》專欄作家卡羅琳・馬哈妮(Carolyn Mahaney)分享,當你認為輝煌的工作成就毫無用處時,它救你脫離幻滅;遭好友背叛時,它教你如何面對痛苦…,事實上《傳道書》記載了如何享受生活的哲學,在沈重的陰影下看見使人快樂的光芒。
「糟糕的日子」很正常
來自喜馬拉雅山的植物 哪噠 ~ 錄自 '河馬教授的日誌'
「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馬可福音十四:3)
喜馬拉雅山位於中國、印度之間,最高峰有8,848公尺高,經年覆雪。在海拔7,000公尺以上的山峰,也有100座之多。因許多地方人跡罕至,保留了許多稀有的植物,迄今在世界上超過百分之三十的稀有植物,都在喜馬拉雅山山上。十九世紀的植物學家羅里曾經在此採集並記錄,約計3,000種,相關紀錄在羅里病逝後就失蹤了。1952年才無意中在「利物浦博物館」(Liverpool Museum)的角落被發現,後來原稿重印成「Illustration of the Botany and Other Branch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Himalayan Mountain」一書。在書中提到喜馬拉雅山海拔3,500~4,500公尺處,是草本植物名叫「哪噠(Nardostachys grandiflora)」的生長範圍,並提出其根部能萃取出極香的植物油,稱為「哪噠香膏」,這是世界上最香的香膏。
【被擄時期──巴比倫時代】605 BC,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興起,殲滅亞述帝國,稱霸米所波大米平原一帶。當時,埃及的法老王尼哥,企圖挽救垂亡的亞述,派兵合攻巴比倫,卻在迦基米施一役,被尼布甲尼撒王打得落花流水。於是巴比倫的大軍,趁戰勝餘威跟蹤窮追埃及的敗兵南下,結果敘利亞、外約但、猶大等地都一一落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掌握中,就都俯首稱臣。後來因猶大屢次背叛反抗巴比倫,前後三次被巴比倫派兵討伐。結果,聖殿被毀,聖城耶路撒冷被夷為平地,變成廢墟荒堆,許多王族、貴冑、富戶、巧匠、勇士,並財物等都被擄到巴比倫去,在那裏服勞役,繳納重稅,但在宗教上仍享有極大程度的自由。── 黃迦勒《教會歷史》
【歸回時期──波斯時代】550 BC,波斯王古列崛起,吞滅瑪代國,成為西亞(伊朗高原一帶)一大強國。主前五百三十八年,更殲滅巴比倫國,將猶大列入波斯帝國轄下的一省,統治達兩百年之久。其間,波斯王善待被擄到巴比倫居住的猶太人,允准他們自由歸回祖家,故前後有三次歸回運動。第一次是在 537 BC,猶太人在所羅巴伯、祭司約書亞等人率領之下,歸回耶路撒冷並開始重建聖殿。第二次是八十年後,即主前四百五十七年,在文士以斯拉率領之下,歸回猶太地,教訓以色列人遵守摩西律法。第三次則在四百四十五年,由當時在波斯王亞達薛西手下擔任酒政的尼希米,率領百姓修造耶路撒冷城牆。── 黃迦勒《教會歷史》
【熬煉時期──希臘時代】330BC,歐洲的希臘興起,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而稱霸當時的世界,置猶大地於其帝國轄下。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被手下四個大將瓜分。其中,西流古統治敘利亞,多利買佔據埃及,彼此連年爭戰。猶大地因位於敘利亞和埃及之間,成了他們的戰場,兩大勢力在此展開拉鋸戰,耶路撒冷不斷易手換主。猶太人如同處在兩大磨石中被磨,真是苦不堪言。── 黃迦勒《教會歷史》
要如何知道神到底要人做甚麼?還沒等到消息時當如何自處?SOP 如下:
步驟一 認罪悔改、信主耶穌得救、獲得聖靈,聖靈是個人在世上終生的導師,凡事求問神,聖靈回答之。
錯誤範例:K 君十八九歲時受洗、相信上帝、但不懂耶穌與救贖,不懂信耶穌與信上帝的差別在哪裏、也看不太懂聖經,所以他沒有善用聖靈本可以給他的幫助。
'天國的鑰匙' (太 16:19) 指的是什麼?
'鑰匙' 原文為 κλείς,陰性複數;而 '天國' 卻是單數,一個天國怎麼可能會有好幾把鑰匙才能開呢?所以指的應該是 '來自天國各樣的權柄與能力',例如日後福音的傳講、醫治趕鬼、為弟兄講道、受洗、作先知宣告神的諭示等等;還有一種解釋,鑰匙可能指的是 '各種通路',由於前一節耶穌提到了彼得是建立 '眾教會' 的 '磐石',也就是說彼得所建立的教會是 '得以進入天國的許多通路',所以可理解為 '教會是通往天國的途徑之一',即便是有各種來自陰間的 '門' (指的是各種的阻擋) 擋在教會面前,也擋不住,所以教會,從彼得開始所建立的眾教會,也可以算是天國的鑰匙。
為什麼「天國的鑰匙」會給彼得?~ 中文聖經網
在基督時代和新約時代,撒都該人是貴族。他們比較富有並佔有權勢地位,包括大祭司和最高祭司、擁有猶太公會中 70 個席位的大多數。他們努力贊同羅馬的決策(當時以色列處於羅馬統治之下)來維持和平局面,他們更在意政治而不是宗教。因其對羅馬的容忍和他們是有錢的上層階級,撒都該人跟平民的關係不怎麼好,平民對他們的評價也不高。平民傾向于那些屬於法利賽一派的。儘管撒都該人在公會中佔有多數席位,歷史證明很多時候他們會附和法利賽少數派的意見,因為法利賽人較受民眾歡迎。
從宗教上看,撒都該人在教義的主要方面更保守。法利賽人認為傳統慣例和書面聖經有同樣權威,而撒都該人只承認記錄下來的神的話語。撒都該人維護了聖經的權威性,特別是摩西五書(創世記到申命記)。儘管他們可以因此受到讚揚,但其對教義的看法並非完美。以下列出他們與聖經信仰的主要衝突:
1。他們極端自負,不承認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介入。
施洗約翰為何對耶穌彌賽亞的身分有了猶豫?
作者 MONICA AUGUSTINE CHEN 2018.06.17
本文節錄改作自飛揚教會專文 http://www.touchlife.org:
抹大拉馬利亞的真貌:端詳四福音所記載的真人奇事
丹布朗(Dan Brown) 寫了本家喻戶曉的暢銷書,名叫《達文西密碼》(Da Vinci Code) 。該書自2003年3 月問世到2006年3 月的短短三年,便已出售超過四千萬本,連續三年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的榜首,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又要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作者單從出售硬皮書的版權稅收入,已高達四千五百萬英鎊。最近《時代》雜誌列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一百個人,丹布朗也名列其內。該書指稱名畫家達文西在他的作品內,特別是在他的名作《最後的晚餐》內,混入密碼圖像,以保存所謂的耶穌「真相」。書中的哈佛符號學家查出該名畫中,耶穌右邊的人物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她與耶穌結婚,並受委託建立教會。她又生下一女,其後代至今仍在歐洲。該書雖自稱是小說,但作者故弄虛玄,列出一大堆似乎是頭頭是道、郤錯誤百出的資料來源。雖然是無中生有,卻言之鑿鑿,誤導人以為真有其事。該書使用聳人聽聞的荒謬故事來毀謗耶穌的神性,攻擊聖經的可靠性,改寫教會的歷史。
新約中彼得與安德烈兄弟的爸爸是誰?
這可從馬太與約翰福音找到答案:西門彼得的父親叫約翰。二處提及:西門彼得的父親約翰,也被稱爲約拿 (約21∶15)。西門彼得又被稱爲 '西門巴約拿 (太16∶17),'巴' 約拿的意思就是約拿 '的兒子'。
又是約翰???!!!說真的,這麼多 '菜市場名' 重疊交錯有時候非常困擾:可知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也叫約翰嗎?新約中的約翰還有另外三個啊... 分述如下 (摘自 glory press 專文):
亞勒腓(古希臘語:Ἁλφαίου,英語:Alphaeus),出現在《新約》中的人名,它是一個希臘文名字,與它對應的希伯來文名字為革羅罷。在新約中,名叫亞勒腓的人有三個:
使徒馬太的父親、使徒雅各 (有兩個使徒叫雅各;另一個雅各的父親叫 '西庇太') 的父親、以及使徒 達太 (原名叫猶大;有兩個使徒叫猶大,這個猶大不是 '加略人猶大') 的父親。
有部分證據認為雅各與達太也是兄弟,他們的父親是 '亞勒腓'。如果這推測為真,那麼 耶穌十二門徒中有三對兄弟:彼得 + 安德烈、雅各 + 約翰、雅各' + 達太。剩下六位不是:腓力、巴多羅買、多馬、稅吏馬太、奮銳黨西門、叛徒猶大。
史祈生 (Shi Qisheng,Torrey Shih,1920年 1月 1日 ~ 1984年 7月 11日)福建泉州人,族譜名為悠力。二十世紀華人教會名牧、佈道家;中華海外宣道會創始人。
人物生平
父親史致誠早年信主,常年在外經商。母親杜純德虔誠愛主,非常能幹。兩人共生下四男三女。長子夭折時,家中有三女一男,母親祈求主再賜下一男,而且許願要將此男孩奉獻給主,為主所用。神聽了禱告,母親為他取名祈生,以紀念神的恩典。史祈生受母親的影響非常大,他母親不僅借祈禱生下了他,而且他一生事奉的功效也是靠母親祈禱的力量。史祈生自幼生性好動,不喜安靜讀書,有時還會闖禍,是人人見了都會頭痛的頑童。
Smithsonian (disambiguation)
Smithsonian can refer to: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 museum in Washington, D.C.
約翰(亞拉姆語:ܝܘܚܢܢ ܫܠܝܚܐ, 希伯來語:יוחנן,通用希臘文:Ἰωάννης;唐朝景教譯作瑜罕難法王),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傳統上認為,約翰是《新約》中《約翰福音》、三封書信和《啟示錄》的執筆者,被認為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在天主教和東正教都公認他為聖人,其聖日為12月27日。
現代個別自由派學者認為使徒約翰,與福音書作者約翰、拔摩島的約翰可能是三個不同的人[1][2] 。
概說
路加(希臘語:Λουκας;唐朝景教譯盧伽法王)是保羅傳道時的同工,他是《新約聖經》中《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雖然路加這個名字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是《聖經》只提到他三次,因此有關他的背景的介紹並不詳細。根據保羅書信中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路加的職業是醫生,使徒保羅稱他為「親愛的醫生」和「我的同工」[1]。
聖經作者和傳道工作
《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起頭都説是給提阿非羅的,可見上帝啟示的這兩部經卷的執筆者是同一個人,就是路加。(《路加福音》1:1;《使徒行傳》1:1) 路加沒有聲稱親眼見過耶穌在地上傳道時所發生的事,卻説自己從目擊者那裏收集資料,並「從頭確切地考證了一切」。[2] 因此,路加很可能在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才成為基督徒。
馬可 (Mark)
1. 簡介:馬可又叫約翰,約翰是希伯來人慣用的名字。馬可是羅馬人慣用的名字,正如保羅原名掃羅一樣。爲了便於在羅馬人的統治地區傳道,後來他便常用馬可這個名字。馬可的母親叫馬利亞,家住耶路撒冷。家中有使女,住房也寬闊,常有信徒在他們家中聚會。馬可從小受到感動,終於獻身作爲一個青年傳道人。先後跟隨過巴拿巴、彼得、保羅等人,到處佈道。馬可福音便是馬可所寫的。
2. 聖經記載:
馬太(希伯來語:מַתִּתְיָהוּ,Mattityahu,或希伯來語:מתי,Mattay,意為「YHVH的禮物」,希臘語:Ματθαῖος,Matthaios,英語:Matthew,天主教漢譯為瑪竇,東方正教會譯為瑪爾泰,唐朝景教譯為明泰法王),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四個傳福音者之一。傳統相信他是《新約》中《馬太福音》的作者。在跟從耶穌之前,原任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稅吏長。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呼召他的時候他大擺宴席[2]招待耶穌和門徒。 最後提到他是《使徒行傳》[3]。他是《多馬福音》提到的少數門徒之一,顯示他在早期教會地位。傳說他在耶穌升天後四處傳道一直到衣索比亞最後殉道。有關細節並不清晰。有些說他在衣索比亞殉道,但另一些說在帕提亞的希拉波利斯。
在新約中,關於馬太的記錄很少。他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馬可福音》與《路加福音》只稱他為馬太,《馬太福音》則稱他是稅吏馬太[4]。,是耶穌親近的門徒。耶穌升天後,他同其他使徒及門徒一同祈禱[5]。
研究符類福音所發現的現象與問題
《新約》的四福音書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中,前三福音在記事次序、用字結構、內容觀點等方面,有許多共同或相似之處,和《約翰福音》有明顯差異。聖經學者稱前三福音為“符類福音" 或“同觀福音"、"對觀福音"。對這三者間的相互關係、材料來源等方面的探討,稱符類福音研究 (Synoptic Gospels);這個名稱似乎是由格利斯巴赫(J. J. Griesbach)於 1774年 首先提出來的。
若把造三卷福音書比較研讀時,有相當多的資料是三卷或是其中的兩卷福音書都有記載的。試把這情況列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