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

紀念日:10月4日、方濟會 (OFM) 會祖、主保:動物、商人、生態保育者

童年及少年時期

大約在1182年,方濟出生在亞西西城富有的布商伯鐸‧伯納戴德 (Pietro Bernardone) 家中,洗名若翰;父親自法國經商歸來後,將小若翰改名為方濟。富裕的家境,加上天生的領袖氣質,年少的方濟受同儕擁戴成「亞西西歡愉王子」。父親雖事業有成,但畢竟不是貴族,他渴望晉陞名門的心願,便落到了兒子方濟的肩上;當時要躋身貴族之列,當騎士是最佳捷徑,方濟加入亞西西軍隊,對抗世仇佩魯賈 (Perugia)。戰事中方濟淪為俘虜,囚於佩魯賈,後因病釋放返回亞西西,長期處於患病狀態。 某日,在靠近亞西西城一座快要傾倒的聖達勉堂(San Damiano)裡,偌大的苦像對聖人說:「重建我的殿宇吧!因為它已經快要傾倒了。」方濟便開始修築已經傾圮的聖達勉堂,連附近的二座聖堂也一併重修。由於修築需用的石頭須向亞西西城乞討,方濟便在這過程中,飽嘗了城內朋友的嘲弄。1205年,方濟響應教宗「十字軍」之號召,再次披甲上陣;在十字軍南下將近 40公里 處的 Spoleto 城,方濟聽到了一個聲音對他說:「方濟,誰能為你做更多的事?主人或是僕人?富人或乞丐?」他回答:「主人和富人能為我多所作為。」天主說:「那麼,你為什麼離棄了主人而獻身與僕人?為何揀選乞丐,而放棄無窮富有的天主?」

修會的初期

1208年2月24日,方濟在寶尊堂聽到了聖馬弟亞瞻禮的福音「你們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馬10:9)」,深受感動,自此度貧窮生活的心意堅定,再也沒有動搖;他捨棄了隱修士的皮帶,改以細繩束腰,並開始宣講。有一天,方濟與一位患有癩病的人相遇,他本能地想就此避開,但在主恩的驅使下,他反而下馬親吻了該病患,且給了他一些金錢。此事件成了方濟生命轉變的一個關鍵點,自此以後,方濟便時常與跟隨者一同在癩病人當中服務。這個發生在亞西西城外的事件,是在方濟生命的末期才被他自己寫出來的:「那(指該事件)為我看似酸苦,但後來卻在我的肉身與靈魂中轉為甘美。」方濟在那條路上戰勝了自己的軟弱,並更加增了隨時為貧苦者服務的熱望。方濟的善行很快地就吸引了許多願意來跟隨他的人。方濟追隨者住在亞西西旁曲河的痲瘋病院裡,但他們花很多時間在翁布里亞山區間傳教。他們總是很高興地傳教,而且常常唱歌,可是他們的講道詞讓人產生很深的印象。城內有名望的人士伯納多·昆特瓦雷把所有財產都貢獻出去來跟隨他,而在一年內陸續加入有將近十一個跟隨者。他稱這些跟隨者為「fratres minores」,在拉丁話中「小兄弟」的意思。方濟會修士有時候會被稱為Friars,這是由拉丁話的兄弟「fratres」轉來的。1209年,他為了眾多的跟隨弟兄來到了羅馬,欲尋求教宗依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對這新成立團體的批准。最初,這個團體被稱做「來自亞西西的補贖者」,他們致力於祈禱、勞力工作與宣講福音;他們的生活方式則與他們所堅持的貧窮完全一致。 1219年的1月16日,方濟指派伯納德(Berard)弟兄與其同伴前往摩洛哥宣講福音;同年,方濟自己則前往埃及與聖地。 1220年,方濟回到亞西西後,開始臥病在床;同時,他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更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這個愈加龐大的團體,而這正是他自認力有未逮的部份。稍後,他便辭去了總會長的職務,且在往後的二年致力於會規的撰寫,因為他希望藉此獲得教宗正式的許可。果然,在方濟的努力下,最後定稿的會規,於1223年獲得教宗的官方認可。為了回應聖女佳蘭(St. Clare)追隨福音生活的渴望,方濟協助聖女組織了一個女性的團體,她們就生活在聖達勉堂裡,因此被稱為「聖達勉堂的貧窮女士」(Poor Ladies of San Damiano);也就是後來「貧窮佳蘭隱修會」(The Poor Clares)的前身(又稱為「方濟第二會」)。漸漸地,方濟運動成為一股熱潮,連一般教友都要求聖人為他們建立在俗修道的團體,於是便成立了「在俗方濟會」(the Secular Francisan Order--亦即「方濟第三會」)1224年的9月,方濟正在拉維納山(Mt. La Verna)上祈禱時,他領受了五傷的恩寵,因為從那刻起,在他的手、足與肋旁都出現了基督苦難的標記;然而,方濟越是努力地在眾人面前隱藏,反而越是吸引周圍的人對此傷口的注意。1225年,聖人的視力與健康都每況愈下,也就是在此時,他撰寫了著名的「太陽兄弟之歌」(Canticle of Brother Sun)。最後,方濟在1226年的10月3日傍晚與世長辭,享年45歲。

聖方濟各與大自然

他稱呼太陽、風、火為兄弟,稱呼月亮、星辰、水為自己的姐妹,稱大地為母親,聖方濟用心靈的眼睛看到它們的光明、美麗和滋養力。故此,後世奉他為現代的生態環保聖人。他連覓食的小鳥、凍僵的蜜蜂、饑餓的野狼…都愛護,因為聖方濟認為萬物都是人類的兄弟姐妹。

關於方濟對於大自然的關懷最有名的故事大概是在《小花》(Fioretti)一書中提到的,說到關於方濟和鳥的故事。該書蒐集了在聖方濟各死後的多種傳聞及民間故事。一天聖方濟和他的伴侶們在旅途上看到了路的兩邊的樹上有很多鳥,他告訴他同伴們說「你們等我,我要去對我的鳥姊妹傳教。」鳥在他傳教的時候圍繞著他,被他的聲音吸引,一隻都沒有飛走。聖方濟各對他們說:「我的鳥姊妹,你們受助於天主太多了,所以你們一定要隨時隨地感謝上主。為了他給你們自由在天空飛翔,為了他給你們衣裳……你們不用耕種不用收割上主就餵了你們,給你們河流和泉水止渴,給你們山谷遮蔭,給你們高樹築巢。你們雖不知道如何縫紉或編織,上主就幫你和你後代製好了衣服。因為主如此愛你們,他對你們滿是恩惠。因此,永遠要讚美天主。」

1182年,在階級與貧富差距甚大的時代裡,聖方濟就在一個富有的家庭裡誕生了;母親庇佳(Pica)與父親庇耶托(Pietro),都同屬亞西西城(Assisi)裡的富商階級。為生來就具有領導氣質的聖方濟而言,身後總有數人隨他吆喝,是不足為奇的。然而,方濟卻在一次戰役中慘遭囚禁,再加上獲釋後長期臥病在床,福音的苗芽便開始在他的心田裡成長、茁壯;回頭後的方濟,決定揚棄他長久以來的騎士夢想,而願永遠地獻身於天主。為此,他稱自己為「偉大君王的傳令官」(Herald of the Great King)。從此,橫擺在方濟眼前的,是一個全然嶄新的視野。

某日,在靠近亞西西城一座快要傾倒的聖達勉堂(San Damiano)裡,偌大的苦像對聖人說:「重建我的殿宇吧!因為它已經快要傾倒了。」聖人便開始修築已經傾圮的聖達勉堂,連附近的二座聖堂也一併重修。由於修築需用的石頭須向亞西西城乞討,方濟便在這過程中,飽嘗了城內朋友的嘲弄。

一日,方濟與一位患有癩病的人相遇,他本能地想就此避開,但在恩寵的驅使下,他反而下馬親吻了該病患,且給了他一些金錢。此事件成了方濟生命轉變的一個關鍵點,自此以後,方濟便時常與跟隨者一同在癩病人當中服務。這個發生在亞西西城外的事件,是在方濟生命的末期才被他自己寫出來的:「那(指該事件)為我看似酸苦,但後來卻在我的肉身與靈魂中轉為甘美。」方濟在那條路上戰勝了自己的軟弱,並更加增了隨時為貧苦者服務的熱望。

方濟的善行很快地就吸引了許多願意來跟隨他的人。1209年,他為了眾多的跟隨弟兄來到了羅馬,欲尋求教宗依諾森三世(Pope Inncent III)對這新成立團體的批准。最初,這個團體被稱做「來自亞西西的補贖者」,他們致力於祈禱、勞力工作與宣講福音;他們的生活方式則與他們所堅持的貧窮簡樸完全一致。

方濟從一開始便視自己與所建立的團體為教會內的一份子,與教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於是,儘管許多樞機主教都質疑這種跟隨耶穌方式的可行性,教宗還是給了方濟口頭上的允准。當時,方濟就稱自己的團體為「小弟兄」(Friars Minor)。隨著時間的遞轉,這個小團體的成員越來越多,方濟便派遣這些小弟兄去四處宣講,範圍遍及整個歐洲。1219年的1月16日,方濟指派伯納德(Berard)弟兄與其同伴前往摩洛哥宣講福音;同年,方濟自己則前往埃及與聖地。

1220年,方濟回到亞西西後,開始臥病在床;同時,他也開始意識到:需要更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這個愈加龐大的團體,而這正是他自認力有未逮的部份。稍後,他便辭去了總會長的職務,且在往後的二年致力於會規的撰寫,因為他希望藉此獲得教宗正式的許可。果然,在方濟的努力下,最後定稿的會規,於1223年獲得教宗的官方認可。事實上,1209年時,教宗口頭所允准的是初始會規,那僅是一些福音文字的集成;而1215年所召開的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the Fourth Lateran Council)卻決議不再給予任何新會規官方的允准。因此,方濟順利地避開了這項大公會議的決議。

為了回應聖女佳蘭(St. Clare)追隨福音生活的渴望,方濟協助聖女組織了一個女性的團體,她們就生活在聖達勉堂裡,因此被稱為「聖達勉堂的貧窮女士」(Poor Ladies of San Damiano);也就是後來「貧窮佳蘭隱修會」(The Poor Clares)的前身(又稱為「方濟第二會」)。漸漸地,方濟運動成為一股熱潮,連一般教友都要求聖人為他們建立在俗修道的團體,於是便成立了「在俗方濟會」(the Secular Francisan Order--亦即「方濟第三會」)。

關於方濟所謂的「滿全喜樂」,他曾說過最精采的一段,是在一次與良弟兄(Brother Leo)的對話中說明的。某日,方濟對他的秘書良弟兄說:「最令我欣喜的消息,不是全巴黎偉大的神學家,或是全歐洲的主教,或是英、法二國的國王都加入了我們小弟兄的團體;也不是小弟兄們皈依了所有的非基督徒;更不是方濟我領受了什麼神蹟。不,這些為方濟來說都不是滿全的喜樂。」「而是當我在旅途的疲憊中,來到小弟兄的住處尋求落腳,但卻因未被辨識出來而遭到拒絕時。若我還能保持耐性,那就是我最滿全的喜樂了。

1224年的9月,方濟正在拉維納山(Mt. La Verna)上祈禱時,他領受了五傷的恩寵,因為從那刻起,在他的手、足與肋旁都出現了基督苦難的標記;然而,方濟越是努力地在眾人面前隱藏,反而越是吸引周圍的人對此傷口的注意。1225年,聖人的視力與健康都每況愈下,也就是在此時,他撰寫了著名的「太陽兄弟之歌」(Canticle of Brother Sun)。最後,方濟在1226年的10月3日傍晚與世長辭,享年45歲。

早先給予方濟甚多協助的胡高林樞機(Cardinal Hugolino),當時已是教宗額我略九世(Pope Gregory IX),便在1228年時,以教宗兼方濟好友的身分,親自主持了聖人列品的大典。「我們應結出相稱的痛悔果實來。我們要愛人如己;我們要有愛德和謙遜:我們要施捨,因為施捨能洗淨我們靈魂的罪污」事實上,人們留在世上的一切都要喪失;只能帶走他們的愛德和施捨的代價:他們將從天主那裡領取這代價的酬報與相稱的獎賞。

我們不該按血肉之見,去做聰敏與明智的人;而要作一個誠樸、謙遜、純潔的人。我們總不該想在他人之上,反而該為了天主的緣故,作眾人的僕役、並隸屬於人。凡是如此行事,而又堅持到底的人,主的聖神將安息在他們身上,並在他們內做住所而居留其中。如此,他們將成為天父的子女,從事祂的事業:他們將是吾主耶穌的淨配、弟兄和母親。

~ 節錄自<每日誦禱>10月4日 誦讀—選讀聖方濟致眾信友書

 

聖方濟的和平禱詞

主啊!讓我做你的工具,去締造和平:

在有仇恨的地方,播送友愛;在有冒犯的地方,給予寬恕;

在有分裂的地方,促成團結;在有疑慮的地方,激發信心;

在有錯謬的地方,宣揚真理;在有失望的地方,喚起希望;

在有憂傷的地方,散怖喜樂;在有黑暗的地方,放射光明。

神聖的導師!

願我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不求他人的愛護,只求愛護他人;

因為只有在施與中,我們有所收穫;在寬恕時,我們得到寬恕;在死亡時,我們生於永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