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好友,最近分享給我的一篇文章,非常發人深省,感謝原作者如此認真的投入啊:

(一)甚麼是運動學(Kinematics)?甚麼是動力學(Kinetics or Dynamics)。
(1)「運動學」的定義 ;
在於記錄人體動作外形在三度空間座標軸的點位置(postion)/時間(time),它並不去探討是什麼樣的肌力或怎樣的地表反作用力來產生動作外形,而它光只是”紀錄外型的位置與時間。例如:肘B、腕A與肩C,三個點點的關節角度變化/時間=角度或角速度。AB兩點的距離=長度,或A單點移動距離/時間=手的移動速度。最常用的儀器是兩台以上同步的數位攝影機與攝影環境的三軸向座標尺,先拍座標尺→拍動作→點選關節點→數位化(紀錄關節點在三軸座標的位置/時間)。家庭用的攝影機無法進行三度空間的數位化紀錄,而用肉眼去畫線。例如高爾夫面板畫線的軟體。
(2)「動力學」的定義:
可分為內力與外力來分析某運動目的(打直、打遠、平衡、跳高、快)的動作外形(運動學)的好壞,以及運動傷害。
●「內力」分析外形好壞。
內力乃指肌肉力量。肌肉的長度縮短(用力)來拉動遠端的骨頭繞轉於近端的關節而變成動作角度外形,用於了解動作好壞與運動傷害。
因此,動作不好就是該先用這塊肌力但卻用別塊肌力,或該肌力應該很小卻變成很大力。例如;下桿期的左膝伸肌與腿腰側肌先發導致背肌帶引肩肌,若肩肌先發且用力則會外側下桿。例如;在撞擊與送桿期,選手Dustin Joson 的左大臂外側肌力大於內側肌力,所以產生左肘雞翅膀。
●「內力」分析運動傷害。
內力的偵測也可用於運動傷害的了解。關節軸兩側的肌力不平衡而造成運動傷害。例如,老虎伍茲在下桿期的右膝延遲向前而導致左膝腰肌群的單左側用力。例如,絕大多數男子選手站姿態前傾而造成下桿到送桿期的棘柱太右側彎,亦即棘柱右側肌力大於左側。
●「外力」指地表反作用力,它用來了解某運動目的動作外形(位置/時間)的好壞。
常用的儀器是足底壓力鞋墊與測力板。他們用來了解人體重心的壓力在足底的分布與變化情形是否符合某運動的目的,例如高爾夫站姿期的雙腳壓力分佈於雙腳腳內側,上桿期在右腳內測而下桿期在左腳外側後半段。也用於人體重心投影於雙腳區域地表的變化而算出重心轉移軌跡模式、重力大小/時間/、足底摩擦力大小與分布。Lexi Tompson 下桿期的左腳底外側的水平向摩擦力小,等於撞擊前的左腰後旋範圍小而沒有充分用到背肌力。她的擊遠球主因是體能訓練很勤。例如,Dustin Joshon 與 Macili Rory 比較之下,M的右膝延遲向前而不如D提早向前造成撞擊前的重心轉移左腳明顯→腰背肌力發力充分而提供上身末端的桿頭速度。
●「外力→內力→某運動目的的理想外形」。
人站在水泥地表會比在站草地上跳的高,乃因硬地表對物體重心的反作用力很明顯,而地表反作用力明顯則肌肉力量用的出來。此外,反作用力於足底區的壓力是否符合該運動的目的。例如,高爾夫球友穿了軟底的鞋在球道揮桿則下桿的腿腰力與腿腰動作無法明顯先發動。例如,老虎伍茲的左膝韌帶受傷與鞋底的硬度不夠有關,因為反作用力不夠所以就得更用膝腰力已達水平(桿頭速度)。

(3)運動學須有三種儀器同步偵測。
由前文內容,您應該知道此三種儀器是數位攝影機與座標軸、肌電儀以及重心測力板或壓力鞋墊。動力學的揮桿順序節奏,就是在三種儀器同步測試許多選手所呈現的結果。王建智搞這東東、跑統計與科技論文投稿,也弄了十年以上。很累的喔!

(4)高爾夫球撞擊速度要快的”動力學揮桿順序節奏”。
如圖所示;動力學揮桿順序①②③,而○→①的時間、①→②的時間、②→③時間稱為節奏。如果,您有興趣可打電話(0982-834-085)或LINE (jjtonywang),請王老師用語音將①②③節奏錄音給你。
●○→①最大地表反作用力在右腳。
桿頭開始往右移動→上桿頂點(最大地表反作用力在右腳內側)。
●①→②最大地表反作用力在左腳。
注意! ②的結束時,右膝必須在雙腳中央,以能完成最大的表反作用力在左腳而足底的壓力集中外側後半段、右肘貼身、桿頭在半身高度。以上的標準動作可造成撞擊前的左腰後旋範圍大,左腰後旋範圍大則能扯動背肌(伸展/收縮)的爆發力。就是這股強大的爆發力牽引上肩與上肩遠端的桿頭速度。因此,用力的順序是由下腿→上腿與腰→腰與下背→下背與上肩胸,以下背的背闊肌早於上肩的胸大肌發力來當成由下往上的指標性發力順序
●②→③。
已在雙腳中央的右膝持續再往前靠左膝的過程,桿頭由半身高度開始往內側下降到撞擊。此過程的右腕(屈腕肌/手指到手肘的肌肉)必須非常弱(不用腕力)而將它想成一把塑膠尺,很軟的塑膠尺的近左端(右肘)貼身的過程讓體右的桿頭重量與左腰後旋的兩股反向內容將鬆軟的尺給予反向折彎之後自動彈回來撞擊。在肌電儀的測試之下,此過程的肩膀肌力僅有8%而腕肌力是4%。越軟的尺、越容易被折彎(腕肌身長),而越彎則彈回的速度越快(腕肌力收縮)。先前完成②的動作時,左腰後旋範圍比較大而扯動下背肌的伸展後收縮。原來,肌肉發力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直接縮短來拉動骨頭,另一是伸長後瞬間縮短。就好像一條10公分長的橡皮筋,直接縮短成8公分或是先拉長成12公分再彈回,請問哪一種的縮短速度比較快呢?當然是 12 公分的啦,所以要先拉長背肌後再使之收縮,其產生之作用力較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