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英語:Black Death)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亞洲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區,一說起源於黑海城市卡法,約在14世紀40年代散布到整個歐洲,而「黑死病」之名是當時歐洲的稱呼。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2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 30%-60% 的人死於黑死病。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義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嚴重影響,改變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痲瘋病患者。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為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鬱、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4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也有研究認為病源可能來自亞洲的小沙鼠(Gerbils)。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黑死病第二次大流行時,9座城市中有7座透過人類身上衣物的跳蚤與頭蝨傳播。目前普遍認為黑死病的病原體可能已經滅絕。

鼠疫病理
解釋黑死病成因的主要理論是鼠疫論。導致鼠疫的應是細菌,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也是發生於1865年中國南方後傳染至印度的瘟疫的病因。腺鼠疫(Bubonic plague)與敗血性鼠疫(septicaemic plague)會經由與跳蚤的直接接觸而傳染,其中最主要的一類跳蚤,是鼠類身上的Xenopsylla cheopsis。許多細菌生活在這些跳蚤的身體中,阻塞跳蚤的胃部並使其變得飢餓。由於無法得到飽足,導致跳蚤不斷地叮咬宿主。在叮咬與進食的期間,跳蚤胃裡的細菌便經由血液流動到開放的傷口中,使得細菌散布到新的宿主身上。此外,被感染的跳蚤最後會死於飢餓。

人類的肺炎性鼠疫(pneumonic plague)有不同的傳染方式。這類鼠疫是經由血液或肺部受到感染者所咳出的唾液來散布,而這些部位的感染,可能是始於淋巴腺類型鼠疫。以空氣為傳播方式的細菌,可能被附近的人吸入,造成肺部與喉嚨的直接感染,而不需經過淋巴腺。

鼠疫桿菌生活在泥土中,以皮外寄生(ectoparasites)的方式生存於齧齒類與人類身上。Michel Drancourt將這些細菌的生態整理出散布模型。對於草原土撥鼠所做的動物鼠疫(epizootic plague)觀察顯示,被細菌感染的動物屍體,可能比跳蚤更適合用來解釋疾病的傳染方式。

關於歐洲地區鼠疫的出現、散布與消失有一種假設:帶有跳蚤並受到感染的齧齒類,能夠將疾病傳給不同物種。最早因貿易活動而經由黑鼠(Rattus rattus)自亞洲傳入歐洲;但是到了歐洲之後,又經由褐鼠(Rattus norvegicus)進行更進一步的擴散。

棕色的老鼠似乎沒有傳染性的功能,也沒有能力將跳蚤病傳染至人類身上,而將其致死。老鼠的生態學中有很多錯綜複雜的事物,例如:老鼠的儲液囊竟能和人類的互相影響。所以,說起間接性的傳染,或者非跳蚤的傳染病,儲液囊就能分析出病毒的暴發與散播,而導致幾個世紀的鼠疫。

其他理論
根據歷史學家巴尼·斯隆(Barney Sloane)的說法,黑死病的致病源頭並非一般所認為的鼠疫耶爾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他舉出幾個例子以支持他的說法:

老鼠也會感染淋巴腺鼠疫而亡,但他表示從14世紀的歷史資料上看,並未發現有大量的鼠類骸骨存在。據流行病學統計,腺鼠疫的感染個案應隨著冬季來臨逐漸減少,這是由於老鼠及跳蚤對寒冷的氣候較為敏感,數量呈現季節性減少。不過研究表明在公元1348年的英國,黑死病傳播速度在冬天大幅加快,顯示黑死病的致病源並非一般所認為的鼠疫桿菌,而是一種未知的致病源。

命名
中世紀的人們稱14世紀的災難為「大瘟疫」。丹麥的年鑑第一次用「黑色的」來描述這一事件,不只是因為患者晚期的皮膚會因皮下出血變黑,更確切的是指此事件給人帶來灰暗可怕的黑色恐怖陰霾。

鳥嘴醫生
「鳥嘴醫生」是黑死病肆虐時期,歐洲各地專門醫治患者的醫師。他們會戴著具有防傳染功能的鳥喙狀面具來治療病患,因此被稱為「鳥嘴醫生」。這些瘟疫醫師往往沒受過多少醫學訓練,也缺乏臨床診斷能力;然而由於當時歐洲人手奇缺,因此這些醫生是各個城鎮相當珍貴的資產。十七世紀時,大家已經開始能夠理解鼠疫人傳人的的機制。雖然經過了數個世紀才發現害蟲的角色,但為了防止被感染者傳染,也採取了成效不一的各式預防措施。醫生們在意自身健康的程度顯然遠超過關心病患。他們身著黑色長袍、頭戴塞滿或浸泡過醋和香草的長喙鳥形面具,用以對抗空氣傳播的傳染病。

檸檬的功勞
但這些療法並未鎖定正確的病媒,其實不是老鼠或有毒氣體,跳蚤才是問題核心。雖然用四賊醋浸泡和配戴鼠疫醫生面具,確實有助於防止近距離接觸到有細菌的口水,或避免在撿起感染的跳蚤時,造成人傳人感染鼠疫,但對解決更大議題卻幫助有限。不,我 (Tom Nealon 原作, 王潔 譯) 認為其實檸檬才是 1668 年阻擋鼠疫在巴黎廣為散播的真正原因。 

檸檬水的風潮在巴黎快速興起,因此當巴黎被鼠疫圍繞時,檸檬水生意可能還在街頭小販手中而已。檸檬水不只是受歡迎而已,甚至是無所不在,只要有利可圖,檸檬水商人便會扛著檸檬水,走遍城市的每個角落。

檸檬(以及其他柑橘類水果)中所含的檸檬油精是天然的除蟲劑和驅蟲劑。最有效的部位是富含檸檬油精的檸檬果皮。確實,在發現化學驅蟲劑數個世紀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所列出的十五種殺蟲劑當中,包括一般殺蟲劑和寵物跳蚤蝨子防治產品在內,主要有效成分都是檸檬油精。

法國人將製作檸檬水(aigre de cedre)剩下的檸檬皮和壓碎的外殼棄置在最適合阻礙跳蚤-老鼠-人類-老鼠傳染鏈的地點:垃圾堆。這麼一來,雖是無心插柳,但實際上整個城市卻佈滿了檸檬油精:檸檬水商人到較富裕的地區兜售,剝下來的檸檬皮和殼則幫助了貧困地區。老鼠不僅沒有被大量的檸檬干擾,反而因為是雜食性動物,恐怕還樂於嚐試新口味,因此偶然滅殺了感染鼠疫桿菌的跳蚤。

其他許多新引進的飲料也都含有驅蟲成份:八角水中的八角、杜松酒裡的杜松、芫荽水中的芫荽、茴香水裡的茴香等等。確實,進口飲料中好幾種常用香草,都是四賊醋中的成份。帶原鼠疫的跳蚤,在1668年的巴黎幾乎沒有安身之地。跳蚤在老鼠常出沒的一般垃圾或下水道也無法生存,因為佈滿了檸檬油精和其他驅蟲劑。數以百萬計 [編按 我想應以億萬計吧] 脫水的跳蚤死在街頭時,肯定非常想念那些沙鼠,而鼠類和人類則慶幸自己的好運。

接下來的幾年,各界人士紛紛邀功,認為自己才是讓巴黎免受淋巴腺鼠疫再度肆虐的功臣。1667年被任命為首任巴黎警察總監的加布里埃爾‧尼古拉斯‧德‧拉‧萊尼(Gabriel Nicolas de la Reynie),因為針對維和行動採取循序漸進的執法工作,以及防止鼠疫加劇,而更加出名。

尚‧巴普蒂斯特‧柯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等大臣們,推動貿易限制,要求貨物在進入巴黎前要先徹底通風,另外六個主要行會和地方長官傑克‧柏林(Jacques Belin),也全都誇讚自己的先見之明。看著他們如此做的皇室顧問們,僱人對他們的鼎力支持表示讚賞,而路易十四(1638-1715年)則是搶奪幾個西班牙佔領的比利時城鎮作為慶祝。

但總有一天,巴黎會有人醒悟過來,並豎立一尊檸檬水商人的銅像,帶著無畏的眼神望向前方,擺出準備將用完的檸檬丟過人們肩頭的姿勢,瞄準垃圾堆。說不定還會題字寫道:「抱歉,老鼠們,錯怪你們了」(Les rats, désolé, nous toujours avons pensé qu' il était vous)。

 

~ 改作自維基與 '鍵盤大檸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