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8:14~17

14 耶穌到了彼得家裡,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15 耶穌把他的手一摸,熱就退了;他就起來服事耶穌。
16 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心得

1. 這就是稍早與 56回 所講的操作方法,又看到了一次,就是:透過 '極大的 (正) 反差' 營造極大 '反差率' 的方法來傳福音。這方法真的超棒,我超喜歡,好想仿效;就我所知,當年羅耀拉所創之 '耶穌會',其傳福音之核心方式就類似耶穌這種風格;雖沒這麼厲害,但耶穌會士的表現仍比起 '一般認知標準' 高出許多,而且他們製造的反差極大,常常造成 '震撼'。其實近代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傳道家雖都不是耶穌會士,但從他們的學識與行為,卻再再展現出耶穌會士的風格:個人擁有強大能力,同時卻又低調與謙遜、敬虔愛主、成為主忠心的僕人。

這種強者我聽說過好幾位。玩個猜謎吧:其中有位家境富裕,年紀輕輕就立志成為神學家。成為神哲學博士之後,我猜可能是因為教堂演奏的需要,又繼續鑽研音樂,於是又拿到了 '理論作曲' 與 '管風琴演奏' 雙博士學位、此外他還通曉 '英、德、義、法、希臘、希伯來、拉、梵' 等多種語言,同時他還善曉擊劍與棋藝等運動才藝、根本文武雙全,後來因為看到了一座呈現某處苦難人民的雕塑作品而大受感動,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每天豐衣足食、而那些人呢?這根本不算在傳福音啊!因而決定轉換身分、要以 '更直接' 的方式來幫助消弭這世上的苦難,從而選擇攻讀醫學。在取得醫學博士後 (沒錯,他有四個博士學位,神學家、哲學家、作曲家、演奏家、與醫生;沒有一個是 '榮譽博士'、全是自己一點一點苦讀拿到的喔),他帶著妻子遠離家鄉、放棄高文明享受與優渥的貴族生活,到了一處沒有資源、沒有文化、極度落後、極度黑暗、充滿惡性傳染疾病、飢荒的殘窮之地,幫助當地人民治病、栽種、基礎建設、與對外演講、招募捐助、然後 '順便' 傳福音 (表面上看似順便的事,其實才是他最主要的呼召啊)。他曾說過他的心聲、一段令人難忘的話:'我想讓這些朋友們知道,他們不但沒有遭到棄絕,他們還會親眼看見上帝的愛'。後來還因此發展出一套非常有名的哲學理論 '人道主義方法論' (ehrfurcht vor dem leben),影響了後世無數無數的人,其中也包括了馬偕醫師。

各位可知這人是誰嗎?不認識也沒關係,但我們要以他為榜樣喔 (這裡想表達一下:其實更偉大的是他老婆啊 XD)。

2. 語出 以賽亞書 53:4~5。非常強烈建議各位現在馬上搶先看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全部,然後看看該章所描述的內容,像不像耶穌的生平?原來早在耶穌降生前七百年,上帝已透過先知預告全世界的人,上帝要拯救我們的計畫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