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因「薪水比較高」換工作!33年資深精算師教你:如何算出你的「未來」值多少:商週 財富網

我第一次打算換工作的時候,有「部分原因」是因為我計算過新工作的收入現值比原來的工作還高(之後我每次要換工作都有考慮這個因素,不過不是主要考量)。我會說「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還會考慮其他因素。就像每個人在面對生活的各種決策時,決定的理由不只有一個。

我並沒有說其他人換工作的時候不會考慮財務問題,事實上,很多人只斟酌這個因素。不過,雖然金錢確實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但大多數人只會思考換工作對個人財務的直接影響,或只是感覺新工作有很好的成長潛力,因此決定換工作。我不想要現在就把我的想法灌輸給你,但我相信,在考慮換工作時,如果能更系統性地思考與評估,可以做出更好的決策。

如果現在的工作很好,為什麼還要換?

對我來說,我第一次面臨這個選擇的時候是進入保險業兩年多以後,那時我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剛通過幾科精算師資格考試,令一些資深精算師刮目相看,還被公司管理階層列入「值得期待」員工。總而言之,我很有機會加薪。再者,這家公司的財務長、資訊長等等高階主管幾乎全都由精算師擔任,所以如果我繼續待在這裡,我很有機會獲得高薪的職位。

有一些保險公司的經營高層是由業務員或核保員升上來的,但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經營高層都是精算師,而且保險業是由精算師創立的。到了今天我仍然相信,所有以後想當高階主管的年輕精算師在保險公司的機會比在其他產業來得高,而且高階職位的薪水很可觀,年薪可達數百萬美元。那我為什麼要放棄這樣的光明前途,進入一家顧問公司?

簡單來說,我的判斷方法是先想像未來的情況,考慮每一種可能情況發生的機率,再嘗試計算每一種可能性的現值。現在,有一家大型顧問公司在我進入保險業兩年後提供新工作給我,我雖然確定自己想成為精算師,但我必須思考,我要成為哪一種精算師。

未來薪資的現值比較

選項很明確,所以進行現值分析的第一個步驟並不是問題,但是第二個到第四個步驟是關鍵,而且很棘手。

第二個步驟要想像每條途徑在未來的可能性。首先,我觀察公司裡比我大10歲到15歲的精算師,他們有人升至管理高層;有人被放逐到前景黯淡的技術部門;也有人在不同的職務間跳來跳去;當然,也有人離開公司。我知道,不同工作的未來收入非常不同,所以我要考慮的重要變數是未來在保險業會有什麼發展。

在觀察公司裡成功的精算師之後,我得到兩個心得:第一,他們全都非常有紀律、工作很賣力,打從一開始就力爭上游,也就是說,我如果要走這條路,必須投資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點是我更擔心的部分,我注意到,平均來說,只要有一位精算師升至高層,就有另外三位到四位發展背景相同的精算師被排擠,無法晉升,這表示晉升與否有很大部分是靠運氣。當然也許還有其他因素,例如,個人關係、策略思考能力等等。但因為我無法清楚知道是不是有這些因素,更不會知道我到底有沒有具備這些要素,所以我的推測方法是把這些未知因素視為隨機,而且假設我想升至財務長,就算我非常非常努力,最後當不上財務長的機率也高達80%。

至於如果選擇「離開保險業成為顧問」,這個分析就更容易了。幾乎所有成功的顧問都依循相同的發展軌跡,先是通過考試,在工作崗位上盡責努力,接著成為合夥人。而一般來說,顧問的收入很穩定,比保險公司裡非管理階層的精算師稍微高一點,但八年到十年後,如果晉升為合夥人的話,薪水就會往上跳到很好的水準,如果換算成2012年的幣值大約是年薪20萬美元至25萬美元。最大的變數就是要多久才能成為合夥人,但最快與最慢也只差兩、三年左右。

除了顧問業在當時比較吸引我之外,我也判斷,待在保險公司升為財務長遠比成為顧問公司合夥人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此外,還有一點令我投身顧問業,那就是不論我選擇的折現率多大,進入顧問業的薪資現值都比留在保險業高。我有兩個理由可以證明這點:第一,把保險公司財務長的百萬美元高薪乘上實現目標的機率後,得出的期望值不大;第二,在保險公司實現這個目標要等待太久,但在顧問公司卻有機會在比較短的時間升為合夥人,這使得留在保險公司等著升上財務長的報酬現值變得更低。

選擇適合的折現率

有些人寧願現在獲得500美元,也不要等三年後獲得1000美元,但有些人會要求現在獲得800美元,才願意放棄三年後的1000美元。重點是,你心中要清楚知道如何把未來的價值換算成現在的價值,這就涉及你所選擇的折現率。

我雖然不知道如果當年留在保險業會不會有朝一日當上財務長,但我仍然相信自己當時做了正確的決定,也從未懊悔過。再者,我當時雖然很想升到高層,但我很清楚一個事實:在當時我能獲得的資訊下,我以我認為最理智的態度做出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