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日本高球名將伊澤利光曾向前輩尾崎將司求教揮桿的秘訣,尾崎將司沒多說什麼,只告訴伊澤四個字:「竹トンボ (竹蜻蜓)」。伊澤回去以後,細細參詳,終於了悟箇中的真諦,將揮桿的藝術發揮到淋漓盡致,而後成為一代大將。
大家都聽過竹蜻蜓,看見竹蜻蜓在空中飛舞,認為有趣而理所當然。可是,懂得竹蜻蜓由來和原理的人想必就不多了。
竹蜻蜓的由來,維基百科這麼說:「竹蜻蜓是一種古老的兒童玩具,由軸和槳翼組成,多以竹木製做。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商朝,就已出現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嚴格地說,竹蜻蜓應包括槳翼,轉軸、和套在轉軸外的竹筒三個主要部份。光是槳翼加轉軸,雖然也能玩,但是只能當直升機玩。只有三個零件組成一體,才能當自轉旋翼機玩。奇肱飛車就是一個放大了的由三個零件組成的竹蜻蜓。」
中國晉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書有這樣的記述:「或用棗心木為飛車,以牛革結環劍,以引其機。或存念作五蛇六龍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罡,能勝人也。」其中的「飛車」被一些人認為是關於竹蜻蜓的最早記載,並認為該玩具通過貿易傳入歐洲。在歐洲一幅 1463 年的聖母聖子像中出現了竹蜻蜓的形象。
「抱朴子 (內篇卷十五 雜應) 中說的飛車,雖沒提到竹筒,但提到牛革環劍,則一定需要作為轉軸軸承的竹筒。此時的傳動皮帶,既可視作直升機的動力輸入裝置,也可視作旋翼機的起旋裝置。因為旋翼機的旋翼是由迎面風吹轉的,不像直升機的主旋翼須要動力裝置來驅動。因此可以認為抱朴子同時公開了奇肱飛車和直升機的原理。在日本,傳統上人們認為是江戶時代的平賀源內發明的竹蜻蜓。但 1984 年,在奈良平城宮遺址出土了公元 8 世紀用木頭和羽毛製做的竹蜻蜓文物。」
竹蜻蜓的原理呢?白努利原理?嘖!早知道了。
但這跟高爾夫球有什麼關係?我過去也是一直朝著這方向去思考,苦探尾崎將司選手所言,究為何物。
直到今天,大雨的傍晚,從范范小教練的分享中,我才頓時明白這個 「竹トンボ」 指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一個揮桿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礎:最有效率的釋放理論。
為什麼?
原來答案不在竹蜻蜓為什麼會飛,而是:

竹蜻蜓的動力來源!

其實這道理簡單得不得了!但不說穿,也許能讓許多人,包括我,困惑許久,甚至一生啊...
范問:請仔細回想一下,竹蜻蜓的動力來自於何處?
我答:廢話,當然是雙手的搓動。
范:很好,再請問一下,要讓竹蜻蜓飛得久而遠,雙手做動位置要離螺旋槳葉片遠一點好還是近一點好?
我:嗯,應該是遠一點。越靠近直桿兒根部搓,搓動路徑便可以越長 (因為越搓手會越往上),於是竹蜻蜓受力時間越久,加速度越大 (W = F*S;F = M*A)。
范再問:手一搓,蜻蜓應時飛起升空。此一瞬間,是手搓得快還是葉片末梢轉動得快?
我:廢話,手才稍稍一搓,竹蜻蜓不知轉了幾圈了呢!
范又問:如果這個時候加重葉片,會不會轉得比較快?
我:不會,葉片越重,越須費力使其轉動。
范:這時要是在葉片末稍施加抗力或阻撓,會不會轉得比較快?
我:你又在說廢話了。有東西妨礙著轉動,怎會轉得快呢?
范范看著我,笑了一下,淡淡地說:

這樣,你懂了嗎?

然後,我被小教練處罰,在雨中空揮桿一百下,好改掉我驕傲自以為是的壞習慣,順便讓我體會一下 「竹蜻蜓理論」。這是後話。
什麼?還是不懂?!沒關係,你來,讓我慢慢告訴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