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醫治大祭司的僕人馬勒古的耳朵
(一)經文出處(耶穌被捕):
(路22:47-53;另可參照太25:47-56、可14:43-50、約18:3-11)
    耶穌還在說話的時候,來了一羣人。十二使徒之一名叫 猶大的,走在前頭,接近耶穌,要親他。耶穌對他說:「 猶大,你用親吻來出賣人子嗎?」左右的人見了要發生的事,就說:「主啊,我們拿刀砍好不好?」其中有一個人把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右耳。耶穌回答說:「算了,住手吧!」就摸那人的耳朵,把他治好了。耶穌對那些來抓他的祭司長、守殿官和長老說:「你們帶着刀棒出來,如同對付強盜嗎?我天天同你們在聖殿裏,你們不下手抓我。現在卻是你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
(二)解釋:
    馬勒古─他是基督耶穌在地上醫治的最後一人。耳朵每個人都有,是與生俱來的。如一個人的耳朵掉了,便極其難看。但馬勒古的遭遇卻十分奇特,雖然掉了,但還得醫治。這次醫治他的是他所要捉拿的耶穌。而耶穌竟然對這位仇敵加以醫治。我們實在受感動,為此我們要來思想一些寶貴的教訓,和愛我們的主。
1.馬勒古的耳朵為何被砍掉
 (1)他隨意聽從主人的話。這次來捉拿耶穌是其主人的意思,他不過是盲從,沒有分辨耶穌可否捉拿。他來作幫兇,捉拿救主,所以耳朵才會被砍掉。今日許多人也是聽從人的話而反對主。
 (2)他走不當走的道路。祭司的僕人本當在聖殿中幫助聖工,服事神,但他卻跑到園中來捉人。道路完全走錯。他若沒有來,耳朵是不會被砍的。今日許多道路也走錯了,結果耳朵也被砍。
 (3)是西門‧彼得的血氣之勇(約18:10)。彼得拿刀將他的耳朵砍掉,這是很危險的舉動,門徒只有二把刀,而敵人是一隊拿刀棒的(太26:47),如何抵擋?血氣之勇是沒有經過考慮的。今日許多人也是沒有經過考慮,衝動的行事。
 (4)是彼得見環境不好所致(路22:49-51)。因為環境不好,就有自衛的本能表現。他也有求問主是否可砍,但未等主回答他就下手了。他有禱告與不禱告一樣。今日許多信徒也是這樣的,不等主的指示就行動。
(※註:在此順帶一提的是:彼得不是 「西門彼得」。對於西門彼得,一個激進派奮銳黨的成員來說,他期待的彌賽亞(基督)是政治性的,期待的是上帝揀選一個君王,將自己的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拯救出來,使猶太國成為一個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家,耶穌的門徒好些期待耶穌是這樣的人物,他們期待政治革命,他們期待的救世主是一位強而有力的領導者。但耶穌相對起來低調的作為似乎並沒有符合他們的期待。)
 (5)馬勒古的耳朵未受割禮。《出埃及記》21:6和《申命記》15:17論僕人穿耳,就是永遠服事主人,聽主人的話,這裏有好的教訓:耳朵不聽主的話要穿耳,穿耳後可以聽主的話。馬勒古就是不聽主的教訓,如聽了悔改信主就不會被砍。所以彼得將之「穿耳」是對的。但彼得自己也當「穿耳」,因他也沒有好好聽主的話。今日許多人只知教訓別人,不知教訓自己,這種的人都該穿耳。
2.主為何要醫治馬勒古呢?
 (1)可以解救當前的危難,這些仇敵見彼得動刀,他們一定也動刀。但主立刻醫好,叫仇敵無動刀的機會。這對主對門徒都是好的。因主是必須釘在十架上的,而不能被刀砍死的。
 (2)祂實行自己的教訓,愛仇敵,為敵人禱告。表明主的生活與真理是平行的,是一致的。今日許多人言行不一致。
 (3)祂要應驗經上的話(太26:54)。就是叫人認識真理是可信的,是能在生活行出來的。本來祂可派十二營天軍,但祂不這樣。經上的話:祂如羔羊被牽到宰殺之人的手下無聲(《以賽亞書》53:7)。所以我們的生活若能成全神的旨意,即使是吃虧,還是要去作。
    路加福音描述了耶穌治好了馬勒古的右耳,一方面出於愛心,另一方面表示祂一個人承擔就好,羔羊一隻就夠了,所以耶穌也安排了其他門徒的退路(約18:9)。從馬勒古的事件,我們可以學習到的是「心存憐恤」,不流無辜人的血;不過主耶穌的考量不只這樣,因為祂已掌握了使命的大方向─(就是十字架)其他的都只是節外生枝而己。

※參考資料出處:
1. http://www.goldenlampstand.org/lib/ws/read.php?p=p65018
2. http://tw.myblog.yahoo.com/hope-church/article?mid=15&prev=16&l=f&fid=6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