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各大醫師在網路上所討論有關帶狀皰疹的資訊:
帶狀皰疹不是老人專利 年輕人也是好發族群
號稱「百痛之王」的帶狀皰疹,俗稱「皮蛇」,40歲以上的成年人,終其一生,約有3分之1的機會會長一次皰疹。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每年約有25萬人罹患帶狀皰疹。日前天后蔡依林也難倖免,並陸續有多位明星也分享罹患帶狀皰疹的痛苦,包括有刺痛感,甚至電擊感等,以及誤用偏方險出人命的恐怖經歷。尤其令人更擔心的是,原本以為治療後皮膚症狀緩解,豈料還有痛如斷指、大火紋身的「帶狀皰疹後神經痛」伺機而動,更是令人生不如死!帶狀皰疹又被稱之為「皮蛇」、「蛇纏腰」。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帶狀皰疹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5左右,40歲以上的成年人,終其一生,約有3分之1的機會會長一次皰疹。傳統認為帶狀皰疹是老人的專利,其實年輕人也可能是好發族群。尤其是年輕人喜歡熬夜、作息不正常,加上不愛運動,經常宅在家裡,長時間累積下來,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抵抗力減弱的情況,因此也容易引發帶狀皰疹上身。此外,正在接受化療、使用器官移植用藥、罹患愛滋病、癌症、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等的人,也是免疫力低下的高風險族群。
帶狀疱疹
楊智超醫師指出,雖然此病大部分不會致命,但是其後遺症卻可能讓人痛苦不堪。雖然任何年紀的人都可能得到帶狀疱疹,但是此症好發於年紀大及免疫力較差的人,患惡性腫瘤的病人也較易發生。當發病時,在身上一節或數節感覺神經分佈的區 域會產生疼痛、麻木的現象。在數天至三星期內,相對的表皮便會長出紅斑,繼而長 出水疱。由於我們感覺神經在體表分佈約成一帶狀排列,所以這些水疱的分佈也就會成一帶狀。最常出現的位置是胸部、背部,其次就是臉上三叉神經分佈的區域,而頸 神經及腰神經分佈的位置則較少。這些水疱的液體會由清轉濁,進而結痂、癒合。通常在五至十天內這些水疱會結痂,但是皮膚常有結疤及色素沈積的現象,留下棕色的斑痕。雖然大部分的病人都復原的不錯,但是約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病人疼痛在水疱愈 合後仍持續不去,甚至長達數月或數年,這種痛就叫做「疱疹後神經痛」。除了感覺神經受影響外,有些病人局部的運動功能會受損,例如產生顏面神經麻痺或肢體部分肌肉的無力等。 引起帶狀疱疹的是一種病毒,這種病毒與引起我們長水痘的病毒是一樣的。這種病毒會造成我們感覺神經節及感覺神經的發炎,甚至會延伸到鄰近的脊髓,進而引起 神經組織的受損。至於為何病毒會在神經組織中做怪呢?有人推測當我們患水痘時, 這些病毒便躲進我們的神經節中伺機而動,當我們年紀大或免疫力變差時,這些病毒便被「活化」起來了。治療帶狀疱疹我們的目標當然希望在急性期能減輕症狀,加速癒合;此外當然就是減低後遺症的發生,尤其是腦人的「疱疹後神經痛」。目前最常使用的抗病毒藥物 叫 acyclovir,此藥對於減輕急性期的症狀及加速癒合較被肯定,至於是否能減低「疱疹後神經痛」發生的頻率則有不同的研究報告。目前用來治療「疱疹後神經痛」的藥 物包括一些抗癲癇藥物、三環抗憂鬱劑及各種不同的止痛藥物。在急性期則要保持傷口的清潔,不要故意去弄破水疱,以免造成次發性的細菌感染。局部的抗生素及藥物可請皮膚科醫師開處方,不要聽信偏方去亂塗一些藥膏。總之,治療「皮蛇」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以免讓它成為您「胸口永遠的痛」。
許多帶狀皰疹的症狀是從針扎一般的連續刺痛開始的。該開始時會產生像是被蚊蟲叮咬般紅色的疹子,不久之後會變成小水疱。一般而言,水疱會沿著神經在身體單側呈帶狀擴散,但也有不是帶狀的病例發生。先前一名女子赴日爬富士山,不料下山後左側膝蓋、髖關節不時刺痛、抽痛,上下樓更是舉步維艱,她原以為是爬山過度使用關節導致不適,接連看了復健科、骨科,還買了護膝希望緩解症狀,但疼痛不減反增,讓她坐立難安,直到左小腿、腳背出現點點紅疹,就醫後才發現一切都是帶狀皰疹惹的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庭驊表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通常沿著單側的單一感覺神經皮節分佈,最常出現的位置是在軀幹、臉部、四肢近端等部位,四肢遠端的帶狀皰疹雖較不常見,但在皮膚科的門診也偶爾會看到。楊庭驊醫師表示,根據女子皮疹的分布,病毒應是潛伏在腰椎第五神經節,因為攀爬富士山耗費體力、休息不足,導致帶狀皰疹發作,在日本期間的不適則是帶狀皰疹的前期徵兆,通常一週後即進入發作期,除了疼痛持續,也會開始長出紅疹、典型的群聚水泡,水泡在一般人大約於一週到兩週後結痂,持續兩至三週後結痂脫落,進入病程的尾聲。值得注意的是,帶狀皰疹初期可能僅有單側局部的麻癢或疼痛症狀,不會出現典型皮疹,病患很容易因為發病部位疼痛誤以為是其他疾病,還曾有病患胸痛難耐而掛急診,也常見病患會到腸胃科、復健科、骨科求診。另,雖然常見的帶狀皰疹發生部位是胸部至背部、腹部等身體軀幹的部分,但臉部和四肢也有發病的可能。水疱變成瘡痂之後就算是治好了,在這期間,從產生紅色疹子開始到治療完畢平均需要19天左右的時間。
帶狀皰疹揪元凶 有得過水痘的人就有罹患的風險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曲新蘭醫師表示,引起帶狀皰疹其實一語道破,即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只要曾經得過水痘,痊癒之後就會產生抗體,不會再長水痘,但是神奇的是,病毒在水痘痊癒後會潛伏於背根神經節內,當身體免疫機能低下時會再度活化,且會沿著神經皮節在體表長出。帶狀皰疹所引起的痛覺是一種順著感覺神經走向的神經痛,全身只要有感覺神經的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病。所以,水痘這一種病毒,就可以造就出兩種疾病,一個是水痘,另一個則是帶狀皰疹。簡單來說,有得過水痘的人就有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帶狀皰疹雖然與水痘有相同的致病原,但是,帶狀皰疹與水痘還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得過一次水痘後就可以終身免疫,而帶狀皰疹卻會復發!根據美國梅約診所統計發現,8年間帶狀皰疹的復發率為6.2%,且多數是免疫功能低下、女性,以及50歲以上的患者為多。
初期帶狀皰疹徵兆並不明顯 超過9成會出現刺痛症狀
事實上,帶狀皰疹初期的徵兆並不明顯,有的患者甚至沒有不適的感覺。超過9成的患者會出現常見的發癢、疼痛或刺痛症狀,幾天之後開始出現紅疹與水泡,通常會出現在身體或臉部的單側。在水泡出現前48至72小時,患者就會在患部感到疼痛,其中以胸椎到腰椎的神經是最為好發的部位,也可能發生在臉上、頭頸部、手臂上、軀幹與腿上。尤其,一旦水泡發生在眼睛上,就要特別小心,如果延誤治療,可能有失明的風險!因為皰疹病毒會延著神經走向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支,令人擔心的是皰疹病毒若是跑入眼球,就會感染併發成角膜炎、結膜炎、虹彩炎等,甚至變成角膜潰爛,治療後仍有可能影響視力,甚至有可能造成視網膜血管炎、視神經炎,嚴重可能導致失明。一般皮膚出現水泡後,3至5日內進入化膿期、結痂階段,通常在14~28日痊癒,而絕大多數會有膚色變深及留下疤痕。另外帶狀皰疹的特徵伴隨身體的皮膚過度疼痛感,即一般的碰觸都會令人感覺異常疼痛,此種疼痛會因人而異,包括灼熱感和刺痛感及電擊感等。
發癢長出第一顆水泡 應該立即就醫治療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詹鼎正提醒,一旦民眾發現自身有疑似帶狀皰疹的症狀時,最好有發癢長出第一顆水泡時,就立即就醫治療,馬上並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縮短症狀時間,同時也能大幅減少後續「皰疹後神經痛」後遺症的發生率。注意病發時儘量不要弄破皰疹以免感染,可以濕敷、抹藥膏,但是囗服抗病毒藥與止痛緩解症狀更為重要,可以縮短病程。本身免疫力極差的病者,例如:腎臟病、愛滋病、癌症病患者,皆要小心避免延誤治療,雖然不是因感染皮蛇而致命,卻有高風險會因皮蛇導致嚴重併發症而奪命,儘管並非如傳說「皮蛇繞身體一圈就會死」,但是不得不慎!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有刺痛、劇痛症狀 發生機率約10%
還有令人無法忍受的疼痛,即是在帶狀皰疹結痂癒合後,若此種疼痛感仍持續3個月以上,則會被稱之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簡稱PHN。特徵包括:觸痛、灼熱感、抽痛、刺痛、劇痛,一般發生機率約10%,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的機率也會跟著變高。此種神經痛感非常令人難以忍受,是一種持續的強烈疼痛,即使穿戴衣服,甚至輕微的碰觸,也會令患者難以忍受。針對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治療,依據美國神經學會的建議準則,用藥包括:antidepressants(TCAs)、anticonvulsants(pregabalin、gabapentin)、lidocaine patch和 analgesic drugs(Opioids)。口服TCAs會有抗膽鹼的全身副作用,例如:口乾、鎮靜、尿滯留等;pregabalin、gabapentin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眩暈、嗜睡,而Opioids恐有成癮和呼吸抑制的風險。另外,目前也已經有治療貼片,對於觸痛感具有良好效果,也可阻隔外在的刺激感。
帶狀皰疹會復發 與免疫力息息相關
還有一個麻煩問題,就是帶狀皰疹會復發,其實復發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當第一次帶狀皰疹發生後,免疫系統(尤其是T淋巴細胞免疫)會被激活,而增強對於水痘病毒的免疫力,但是,這個反應卻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消退。當第二次水痘病毒受到激活而被重新啟動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便會動搖與之抗衡的能力,於是帶狀皰疹便復發了。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翁資閔醫師表示,會得帶狀皰疹的人都已經有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基礎免疫力,但在這種保護下帶狀皰疹仍會發作,意味著要壓制帶狀皰疹需要更強大的免疫力。因此光憑水痘疫苗較弱的免疫生成力,還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免疫力,要靠免疫生成力強上許多倍的帶狀皰疹疫苗才能勝任。
發作疼痛感 猶如子彈掃射
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稱水痘,但殘餘病毒會沿著感覺神經移動,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再度活化,破壞神經引發帶狀疱疹,導致皮膚紅腫、癢、痛和潰爛等症狀。台灣95%的50歲以上成人體內都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說是幾乎人人都有風險!「曾有病患形容帶狀疱疹發作時,患部如同被子彈掃過的灼燒感。」姚偉明醫師說,也有人覺得如同被火燒、被電擊、被針刺和被蟲咬,有研究指出,帶狀疱疹帶來的疼痛感,比生產還要痛,且疼痛不定時,不定點,無預警發作,導致工作力低落,生活品質不佳。姚偉明說,曾遇過帶狀疱疹的病患,從事攝影工作,每次要按相機快門時,就覺得疼痛感又出現,讓他難以工作,歷經兩年多的藥物治療才控制病情。由於帶狀疱疹難以預測和治療,所以姚偉明建議民眾打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即使已罹患帶狀疱疹,仍可接種疫苗,因為每次發作部位和時間不同,若有接種疫苗可降低七成發生機率和產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併發症的風險。
神經痛後遺症 可能糾纏數年
姚偉明說,帶狀疱疹的致死率低,但可能產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後遺症,疼痛達數月或數年,據統計五十歲以上患者,約有四分之一會留下後遺症,當患部接近眼睛時,恐會造成視力減退;若在耳朵恐會引起聽力障礙;甚至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頭暈等稱作「雷氏症候群」的嚴重後遺症。據統計,這類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表現多樣,90%患者會「觸痛」,可能連吹風都會痛,調查也顯示,年齡愈大的患者較易併發後遺症,且持續超過一年仍感疼痛的比例最高,也就是說高齡者要盡量避免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多半發生在胸部和腹部,姚偉明表示,若發生在頸部以上和肛門處,危險性較高,需積極治療,目前健保有給付抗病毒藥物,但發生於胸腹部的病患,健保給付則有限制。
帶狀皰疹勾勾纏痛如觸電!伴隨後遺神經痛,疼痛難耐折磨人
由於帶狀皰疹的病毒特性就是噬食神經,所以會造成神經受損發炎,並導致起疹子、水泡等的皮膚症狀,然而當免疫系統發動攻勢戰勝病毒後,或許皮膚上的水泡已消失,但神經受損的部分還需要更長時間修復,因此,才會出現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情況。楊庭驊醫師提醒,由於病毒會侵犯神經引起神經發炎疼痛,嚴重者甚至難以入睡,且有些病患在皮膚病灶痊癒後,仍會面臨皰疹後的神經痛,影響生活品質;一般而言,60歲以上長者以及合併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 高血壓等的患者,疼痛程度較為明顯。但也不必過於擔心,令人困擾的後神經痛,通常可以在專科醫師開立適當的止痛藥、輔以低能量雷射或止痛貼片等方式,達到良好的控制。伴隨而來的神經痛,就像電流般一陣陣在身體流竄,症狀輕微者1至2小時發作1次,症狀嚴重者則有可能在半夜睡覺時被痛醒,容易影響睡眠,甚至是生活與情緒。
帶狀皰疹發病原因
日本皮膚科醫師平田雅子指出,帶狀皰疹是因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疾病,而非經由他人傳染。主因是小時候罹患的水痘病毒(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這種病毒會在水痘治好之後,潛伏於脊髓左右延伸而出的知覺神經,在一些特定時機活性化而發病。帶狀疱疹容易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發病,例如疲勞、睡眠不足、生病等抵抗力低落的時候。每天都在極大壓力的狀態下工作的人需要特別注意,以及穿得太少導致身體寒冷、沒有攝取充分的營養也都會造成免疫力低落。
帶狀皰疹會致命?
雖不容易,但若皮疹出現的部位超過原本的單側的帶狀範圍,例如皮疹原本僅在左側,卻演變為連右側都有,或者原本在臉上,後來卻連身上都長了水泡,務必盡速回診,以免惡化為瀰漫性帶狀皰疹,亦即病毒透過血液蔓延至全身,恐演變為致命危機。 帶狀疱疹不發作但要預防水痘病毒被活化,要預防水痘病毒被活化,刺激帶狀疱疹發作,建議要建立良好生活習慣、規律生活作息、睡眠充足、營養均衡、規律運動,避免過勞及壓力,提高免疫力是首要之道。在台灣,想要預防帶狀皰疹發病,還可以選擇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此疫苗是用減弱的活性水痘病毒製成,施打後可降低發病風險,若發病也可降低症狀的嚴重性。但50歲以下民眾的帶狀皰疹發病機率較低,可以不必急著施打帶狀皰疹疫苗。
診斷不容易 勿錯過黃金用藥期
治療上,由於帶狀疱疹診斷困難,姚偉明說,有病患起初覺得腰痛,跑去看骨科,但等到確診是帶狀疱疹時往往錯過黃金用藥時間72小時,即便投以多種藥物治療,多數病患仍覺得無效,因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預防。他建議,若年齡超過五十歲,有家族史、慢性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盡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目前臨床觀察十年內有效,需自費且有免疫力不全、懷孕等患者不能施打,也不能與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起施打,影響效果。另外接種流感、肺炎疫苗可降低被感染疾病風險,生活上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培養運動習慣,注意環境減少過敏原,控管壓力,多參與社交活動或有興趣的事物等,有助增強免疫力,遠離疾病威脅。帶狀疱疹初發時常會被誤以為是蚊蟲叮咬,或者是因為使用藥用貼布而起的疹子,但由於抗病毒藥物越早服用越能快速發揮效用,如果產生皰疹症狀,應盡量在初發時期就前去求醫,完治後也需要注意防曬,以免造成斑痕殘留。
帶狀皰疹治療方法
只要聽從醫生的指示,就能完治帶狀皰疹。不好好治療的話疱疹將會惡化在皮膚上殘留痕跡,也可能水疱治好了,但留下疼痛的感覺。帶狀皰疹治療勿迷信民間偏方,第一時間就醫才是上策。時常看見有患者誤信偏方或民俗療法,如敷草藥、塗香灰、畫符斬蛇等,直到已經忍受不了疼痛或傷口潰爛感染才來求醫,不但在身上留下了難看的疤痕,嚴重的還可能因為續發性感染,引發敗血症而有致命危險。若發現罹患「皮蛇」,應盡速就醫服藥,以免病情加重。如本身患有糖尿病、白血病、癌症、愛滋病等疾病的老人家,感染帶狀皰疹更應該即刻就醫,早期發現治療,避免嚴重併發症。楊庭驊醫師也強調,帶狀皰疹雖與免疫力相對低點有關,但人的免疫力本來就會起起伏伏,大多數的患者並沒有免疫力不足的問題,不必過度恐慌。惟在發病期間病患仍應多休息、飲食及作息正常,不要過度勞累,以加速痊癒。
預防帶狀疱疹
1. 忌吃刺激性食物:不吃辛辣、烤炸食物,如辣椒、羊肉及煎炸食物等,及避免喝酒等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等食物(如山楂、藍莓、紅石榴、櫻桃、柚子、橄欖、葡萄、黃瓜、檸檬等),可以加強身體的修復能力。
2. 擁有充足睡眠:不熬夜、維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壓力累積,注重日常的保養,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才能避免「皮蛇」爬上身。
3. 補充維生素B群:可以補充B群綜合維生素,增加抵抗力,幫助神經發炎修復、減少神經痛。
4. 冰敷:冰敷有助於患部水泡乾燥,也能有效止癢。
5. 穿著寬鬆衣物:避免壓迫患處,預防磨破水泡導致潰爛感染,留下疤痕。
另外,劉晏孜醫師建議:預防帶狀皰疹,4招強抵抗力不染病
1.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 補充營養素:維他命A.C.E,可從各色蔬果中攝取微量元素如鋅、硒等、還有魚油
3. 每週運動3~5次,每次至少20分鐘
4. 放鬆身心、減少壓力,如:冥想、種植花草等
@ 帶狀皰疹疫苗小提醒:台灣已核可50~79歲民眾可接種,能預防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疫苗一般約6000-7000元,特定過敏體質或是特殊疾病患者不適合施打,也不是全部醫院都有供應,可先使用電話或網路洽詢。
注射帶狀皰疹疫苗,增強身體對於帶狀皰疹病毒的抵抗力
預防帶狀皰疹有疫苗可以選擇,目的在於增強身體對於帶狀皰疹病毒的抵抗力。衛福部自2013年起即開放帶狀皰疹疫苗進口,目前屬於自費疫苗,一劑價格約在6000元以上,因此可依照個人的年齡、經濟情況,以及身體健康情形等條件評估風險,決定是否要施打。目前建議50至79歲的人都可以打。若是50歲以下的年輕人,其實也沒說不能打,由於發生帶狀皰疹的風險較低,如果沒有特別的身體狀況,建議可以50歲以後再行施打。帶狀皰疹疫苗的成分和作用原理,在基本上,和幼兒施打的水痘疫苗相同,只是成人施打的濃縮帶狀皰疹疫苗劑量較高,約等於14劑的水痘疫苗。施打疫苗後約有7成保護效果,可避免帶狀皰疹發作,就算病發,起水泡及神經痛等症狀也會比較輕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