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 22:1~6

陷害主耶穌

1 除酵節,又名逾越節,近了。
2 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才能殺害耶穌,是因他們懼怕百姓。
3 這時,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門徒裡的一個。
4 他去和祭司長並守殿官商量,怎麼可以把耶穌交給他們。
5 他們歡喜,就約定給他銀子。
6 他應允了,就找機會,要趁眾人不在跟前的時候把耶穌交給他們。

賞析

許多專家,包括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與犯罪心理學家都不斷研究,為什麼猶大最終選擇背叛自己身邊善待他的恩師?為什麼魔鬼最後能入了猶大的心?猶大原是十二門徒之一啊!看了許多文獻與說法後,還是覺得自己的理論較可以解釋這個問題,我稱之為 '垃圾桶理論',這本來應該作為日後教育學博士論文的題材,不過粉不巧,我落榜惹 ㄏ。但仍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想法,非常樂意與大家分享、並歡迎各位的公評與指導。

一個人是否成為貴重的器皿、或是垃圾桶,取決於他如何處理以下五個要素 (在這裡,我先假設該個案已經朝向 '垃圾桶' 前進中)

一、認知,是個失準的天秤:我們怎麼看一件事情,真的非常關鍵。半瓶水,是空還是滿?當你懷疑鄰家小孩偷了你的斧頭時,你怎麼看他都像小偷;等你哪天找回了斧頭、再回頭看這小孩時,小孩竟是如此天真可愛。其實,小孩永遠是他自己,並不會因為你的看法而有如此大的不同。樹不動、風不動,動的是你的心;世界其實並沒有改變,變的是你自己。憂愁與憤怒,就是從這兒來的。然而,神從中會給你意見,魔鬼也會,你可以選擇。

二、自由意志,是位愚昧的判官:收到了上述認知傳回來的資料後,自由意志,也就是你自以為很強大的 '理性',會作出裁決、評價一件事情的真偽是非好壞,以作為自己下次行為的參考,人稱之為 '經驗'。嗯,老公在外面一定有女人,否則每天怎麼會三更半夜才回來?人都是不可以相信的!所以只能相信自己;所以愛情算什麼?麵包才不會背叛你。原來,女人才是理性的權威啊 哈哈。驕傲,就是從這兒來的。然而,神從中會給你意見,魔鬼也會,你可以選擇。

三、比較,是名無知的鄉愿:這個經驗行出來之後,還會加入後來旁人的評價,回饋修改自己歸結的經驗法則。看看女人平常穿搭服裝飾品的往復過程,你就瞭了;想想全班成績單之於你日後的用功態度,你就懂了。虛榮,就是從這兒來的。然而,神從中會給你意見,魔鬼也會,你可以選擇。

四、習慣,是種麻木的毒品:照著上述自己的認知、自由意志、與比較經驗,實踐了一段時間後,會產生出一種慣性,這慣性是個很大的力量,到最後你甚至可以不費力的行為,不論這行為是有益還是有害,皆同。剛硬,就是從這兒來的。儘管這已有點難改,然而,神仍會從中給你意見,魔鬼也會,你可以選擇。

五、確信,是道難跨的深淵:反覆上述四點、一段時日後,你的心會產生一個分歧點:全部推翻重來,上面四點重新跑一遍、或者因此得出 '信念'、屈服於這個模式,對此 '堅信不渝、至死效忠',不論這整個模式是有益還是有害,皆同。死滅,就是從這兒確定的。然而,在死滅確定之前,神仍會從中給你意見、給你幫助、給你最後的當頭棒喝;同樣的,魔鬼也會,此時,你仍然可以選擇。

今天經文中的猶大,就是這樣一錯再錯、每一次都錯失或無視老師不斷想糾正他上述五個要素的偏差與錯誤:以自由意志為中心的 '五觀' 皆不正確,最後才會走上萬劫不復的死地、成了垃圾桶,儘裝些骯髒齷齰的私欲、剛硬、與愚昧;其中更細微的過程原因,這裡就不多說了。總歸一句話:猶大沒有放下自己、去問問神的看法

可逆嗎?當然,阿不然我想去唸教育所幹嘛;但我必須承認,這可能有一定 '效期' 的,不是任一時點皆可適用,對此我還須要再想想;此外,我還好奇一點:為什麼絕大部分的人,都會 '難以自拔的選擇' 當 '垃圾桶' 呢?心中總有個迫力驅使著我們,讓我們不斷犯罪,為什麼?五觀皆備,但皆不能盡信,該當何如?

幹凛老師咧,為什麼不讓我進研究所啊啊啊~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