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書:
「皮書」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幾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圖書,它們由一系列權威研究報告組成,在每年的歲末/初對每年度有關中國與世界的經濟、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現狀和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和預測。「皮書」都有不同的顏色。
白皮書: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簡明版)對「白皮書」解釋如下: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書;封面用藍色,叫藍皮書;也有用紅色、黃色或綠色的,分別叫紅皮書、黃皮書、綠皮書。使用白皮書和藍皮書的國家最多,特別是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白皮書最初是因為書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級皆為白色而得名。英語中“WHITE PAPER”和“WHITE BOOK”漢語均譯做白皮書。但兩者是有區別的。在英國,“WHITE PAPER”主要指政府發表的短篇幅報告。任何題材、任何組織機構均可使用,亦可用於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聲明。“WHITE BOOK”篇幅較長,內容更為重要和充實,主要是有關重大事務的一種官方報告書。除英國外,其他國家在使用“WHITE BOOK”和“WHITE PAPER”時,往往未加嚴格區分。英國1965年4月用“WHITE BOOK”的形式發表了《關於直布羅陀問題的白皮書》,書名用白皮書,封皮也用白色。
綠皮書:
綠皮書(Green Paper)是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諮詢文件,起源於英美政府。 義大利、墨西哥、英國和1947年以前印度發表的一種官方檔,有的稱為綠皮書(GREEN BOOK)。
美國出版的華盛頓社交名冊,封皮是綠色。利比亞自1976年起陸續出版一種《綠皮書》,這是卡紮菲提出《世界第三種理論》的專題著作。此外,還有一種“GREEN PAPER”也被譯做綠皮書,是一國政府發表的一種綠色封皮的報告書,載有正在醞釀中的、尚未被政府採納的建議。
藍皮書:
藍皮書用於官方檔時,主要指英國議會的一種出版物。因封皮是藍色,故名。開始發行於1681年,自1836年才公開出售。其名稱是《英國議會文書》,是英國政府提交議會兩院的一種外交資料和檔。
有一類外文稱為藍皮書的。從內容看,乃系名人錄、指南、手冊之類的工具書,甚至包括紀念畫冊。如美國政府官員名錄、社會名人錄、國務院每月發行的駐美外交人員銜名錄,以及美國一些大學做試題答案用的小冊子也稱藍皮書。此外,1915年在美國三藩市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出版過一本紀念畫冊,1947年菲律賓建國一周年時出版的紀念畫冊,封皮均用藍色,都冠以藍皮書的名稱。
紅皮書:
使用紅皮書的國家主要有西班牙、奧地利、英國、美國、土耳其、蘇聯等。有的用於官方文件,有的用於非官方文件。西班牙於1965年、1968年先後發表《關於直布羅陀問題的紅皮書》(英文版)。英國早在13世紀就有用財政方面的紅皮書。英國的紅皮書還用於官員名冊、貴族名錄和宮廷指南,並於1969年出版一本《紅皮書》,副標題是《野生動物瀕危》。美國1977年出版《關於危險品運輸的紅皮書》。蘇聯1984年初首次出版了有關保護野生生物和需要保護的植物。此外,有的國際組織亦使用紅皮書,如《國際電信聯盟紅皮書》。當然最有名、發行量最大的“經紅皮書”莫過於六七十年代的《毛主席語錄》——“紅寶書”。
黃皮書:
與世界經濟、國際形勢相聯繫的皮書的稱之為「黃皮書」。如世界經濟黃皮書—《2007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國際形勢黃皮書—《2007: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黃皮書過去被泛指舊中國和法國等政府發表的重要報告書,因為習慣上使用黃色封皮,故有此名。
19世紀末,法國有一本黃皮書,內容是有關 法國與中國就修築滇越鐵路進行的交涉。1971年臺灣《中國月刊》社用私人署名發行過一本《中美關係黃皮書》,封皮也是黃皮書,並非官方檔,乃是一種活頁的美國國會議會住址簿。
(黑皮書:
匈牙利1949年曾發行《公審明曾蒂》一書,匈文版和俄文版均自稱是黑皮書,封皮是黑色,標題用黃色字,而該書的英、法文版則自稱為黃皮書。以色列1967年亦使用黑皮書,為國際上所罕見。因為“BLACK BOOK”在英語中通常是指“黑名單”或“記過簿”,所以英語國家避免使用黑皮書。)

(節錄自 pretty-pon 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