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十童女的比喻」,向來被認為是一段較難解的經文,各家學說容有不同看法。在此收錄一個相當不錯的見解。
解經:黃迦勒牧師;資料來源:加州福音電台熱情分享
【太廿五1】「『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背景註解﹞古時猶太人的婚禮分為兩部分:新郎先往女家迎娶並設宴款待賓客,有時婚筵長達七日,然後和新娘同返夫家舉行婚禮。並且照常規,新郎在迎娶新娘那天,先到自己親友家去和朋友吃喝快樂,直到夜間才到新娘家迎娶。因此,新娘的年青女友(童女們)負有迎接新郎的任務。當新郎來得遲的時候,童女們就暫時躺下歇息,等候陪伴新郎來的人大聲呼喊說:『新郎來了!』她們便起來,各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文意註解﹞「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那時』指主再來的時候;『天國好比』是指當主再來,帶進國度的實現時,所將發生的事,包括1~13節所描述的全部情景。
﹝靈意註解﹞『十個童女』豫表信徒,如同貞潔的童女,許配給基督(參林後十一2);『燈』豫表人的靈(參箴廿27);『新郎』豫表主耶穌基督,祂將要來迎娶新婦(參九15;約三29)。我們信徒在這黑暗的世代中,背負著基督的見證(「拿著燈」),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二15~16),一步步走出世界,迎接那要再來的基督(「出去迎接新郎」)。備註:1.這裏不提新婦而提童女,因為『新婦』是豫表教會(參弗五25)──包括所有信徒的總體稱呼,而『童女』是豫表個別的信徒,這個比喻所注重的是各人儆醒、豫備、等候主再來的情形如何。2.『十』加上『二』為『十二』。『十二』這數目字在聖經裏是指『永世的完全』,故本章的『十個童女』加上前章提去和撇下的『兩個』(參廿四40~41),乃是古今中外所有基督徒的總合。在主再來以前,絕大多數的基督徒已經過世了,故用『十個』來代表已死的信徒;前章的『兩個』則代表主再來時還活著的信徒。
﹝話中之光﹞
(一)信徒是獻給基督的「童女」,因此應當向主持守純一清潔的心,而不可貪愛主以外的人事物(參林後十一2~3)。
(二)信徒是世上的光,我們的「燈」要時時點著,才能歸榮耀給父神(參五14~16)。
(三)我們的使命乃是要「出去迎接新郎」;基督是我們活著的意義,這樣,我們死了也才有益處(參腓一21)。
(四)基督是我們的「新郎」,祂對我們的看顧、愛護、供應與安慰,永遠新鮮,永遠不衰。
【太廿五2】「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
﹝原文字義﹞「愚拙的」蠢笨,拙口笨舌,魔利(參五22);「聰明的」精明,細心,有智慮,有見識(參廿四45)。
﹝靈意註解﹞『五』是人在神面前負責的數目字。因此,『五個』愚拙的和『五個』聰明的,象徵信徒各人在神面前擔負自己行為的責任。
﹝話中之光﹞
(一)人在神面前的「聰明」或「愚拙」,並不能歸咎於天生如此,乃在於人是否盡到自己該盡的責任(「五個」)。
(二)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參箴一7),凡對神的話單純地信而順從的,就是聰明的人;凡對神的話抱持『但是』、『或者』、『照我看來』等態度的,就是愚拙的人。
【太廿五3】「愚拙的拿著燈,卻不豫備油;」
﹝背景註解﹞『燈』即指火把,是一根長棍,頂端繫有浸過油的碎布,點上火,作為夜間出外照明之用。通常另隨身攜帶裝油的器皿,以備不時加油之需,免得熄滅。
﹝文意註解﹞「卻不豫備油,」並不是說她們的燈裏面沒有油,因為她們的燈仍會發光(參8節),故此處應是指沒有另外『豫備油在器皿裏』(參4節)。
﹝靈意註解﹞「愚拙的拿著燈,」『拿著燈』象徵他們的靈已經活過來了(參弗二5),可以為主發光照耀(參弗五8~14)。「卻不豫備油,」『油』豫表聖靈(參賽六十一1;來一9;約壹二20,27);『不豫備油』並不是指他們的『靈』(燈)裏面沒有內住的聖靈(參羅八9;弗一13),而是指他們沒有讓聖靈浸透且充滿到全人裏面(器皿裏)。
﹝話中之光﹞
(一)信徒得著重生,有聖靈的內住還不夠,仍須讓聖靈充滿到魂的各部,且擴及全人(參徒六3,5;弗五18)。
(二)『得著聖靈』(燈裏的油)是神白白的賞賜(參結卅六26),『充滿聖靈』(豫備油在器皿裏)是須要我們付代價追求的。
【太廿五4】「聰明的拿著燈,又豫備油在器皿裏。」
﹝文意註解﹞愚拙的和聰明的都『拿著燈』,惟一不同的點乃在愚拙的『不豫備油』(參3節),聰明的『又豫備油在器皿裏』。
﹝靈意註解﹞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人作祂的器皿(參羅九21~24;彼前三7小字『軟弱的器皿』),故『器皿』象徵信徒的魂,也就是信徒『外面的人』(參林後四16原文)。「又豫備油在器皿裏,」象徵信徒讓聖靈從他們的靈裏擴散並充滿到魂的各部分。
﹝話中之光﹞
(一)信徒各人都有一份該盡的責任,就是要讓聖靈充滿並浸透我們的全人。
(二)因為聖靈不願一直與人的魂相爭(參創六3),所以我們若要讓聖靈充滿,便需要捨己、背十字架(參十38~39;十六24~25)。
(三)我們是否甘願失喪魂生命,或寧求安逸以保全魂生命,聰明和愚拙的分別就在於此。
【太廿五5】「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
﹝靈意註解﹞「新郎遲延的時候,」豫表主的再來遲遲尚未成就(參彼後三9)。「她們都打盹睡著了,」『打盹』乃因身心疲憊,故象徵信徒肉身衰老或患病(參徒九37;林前十一30);『睡著』象徵信徒肉身的死(參約十一11~13;林前十五18;帖前四13~14)。主耶穌曾應許祂要再來,但已過二千年,主仍『遲延』未來,因此絕大多數的信徒都在祂再來之前,先是『打盹』(患病),然後『睡著了』(過世)。
﹝話中之光﹞
(一)主若遲延再來,我們無論是聰明的或是愚拙的,都要「打盹睡著了」。
(二)信徒聰明或愚拙的分別,全在於「睡著」以前;我們在世時的光景如何,決定我們將來在主面前的地位。
【太廿五6】「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靈意註解﹞「半夜有人喊著說,」『半夜』指黑夜已深的時候(參羅十三12),這世界會越過越黑暗,直到主再來;『有人喊著說』指當主再來之時,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參帖前四16)。
﹝話中之光﹞
(一)有時,正當我們身處的環境最惡劣,遭遇最黑暗的時候(「半夜」),主就來拯救我們。
(二)信徒今天所有的追求和生活見證,都是為著「迎接」基督,也是歸給基督的。
【太廿五7】「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
﹝文意註解﹞『收拾燈』指剪去被火燒焦的碎布末端,然後再加上油(參閱3節﹝背景註解﹞)。
﹝靈意註解﹞『起來』象徵從死裏復活(參林前十五52;帖前四16);『收拾燈』象徵信徒在復活以後,被神光照,對付自己一生為基督所作的見證,和屬靈生命所達到的程度。
﹝話中之光﹞
(一)信徒活著時的行事和經歷,乃是我們將來據以迎見主的豫備(參啟十九7~8;彼前一5~7;四13)。
(二)我們若不是在今天活著的時候就學好屬靈的功課,將來有一天仍須要補課(「收拾燈」)。
【太廿五8】「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文意註解﹞「請分點油給我們,」表明那五個愚拙的童女,是等到睡醒之後才猛然發覺,自己並未及早充分豫備油。「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表示她們的燈是點著的,燈裏面有油,但份量不夠用,快要用盡,即將熄滅。
﹝靈意註解﹞『分油』豫表想要跟別的信徒分享他們屬靈的成就。
﹝話中之光﹞
(一)信徒遲早須要豫備油(被聖靈充滿)──今世若不豫備,將來仍須豫備。
(二)我們的裏面越多充滿聖靈,外面的光照就越明亮;越少聖靈,就越黯淡(「燈要滅了」)。
【太廿五9】「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夠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罷。”」
﹝文意註解﹞「恐怕不夠你我用的,」意即『對不起,愛莫能助,因為只夠我自己使用。』
﹝靈意註解﹞聰明童女的答話表明如下的屬靈原則:
1.聖靈的恩賜可以彼此分享(參徒八17;十九6;提後一6),但聖靈的充滿(器皿裏的油)卻不能分享。
2.別人頂多只能指點:如何才能被聖靈充滿(「不如...」)。
3.聖靈的充滿一定要自己去追求(「你們自己到...」)。
4.追求聖靈的充滿,必須付出代價(「到賣油的那裏去買」)。『賣油的』可能是指站在普天下主旁邊的那兩個『油的兒子』(參亞四11~14,『受膏者』原文是『油的兒子』);他們就是『兩棵橄欖樹』所豫表的,在大災難期中曾奉差遣作見證人(參啟十一3~4)。 
﹝話中之光﹞
(一)信徒之間固然應當彼此體恤,彼此相顧(參林前十二25;加六2),但屬靈的經歷和成就,是不能分給別人的。
(二)油不是『分』來的,而是「買」來的──我們對膏油的經歷,不是『二手』的,而是『頭手』的。
(三)我們若要得著聖靈的充滿,就必須自己付出代價(參啟三18)──諸如:撇下一切、背起十字架、捨己、跟隨主等等。
(四)人付出的代價有多少,所得屬靈的收獲也有多少;被十字架剝奪得越多,就越多得著屬靈的成就。
【太廿五10】「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豫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
﹝背景註解﹞猶太人古時的婚筵,有時連續長達七天之久(參創廿九22,28)。
﹝靈意註解﹞「同他進去坐席」『坐席』象徵有分於羔羊的婚筵(參啟十九9)。「門就關了,」這『門』不是救恩和永生的門(參七14),乃是進到國度裏享受婚筵的門(參八11)。備註:羔羊的婚筵開始於千年國度之前(參啟十九7,9,17),結束於千年國度之後(參啟廿一2),可見羔羊的婚筵與千年國度同樣久長,得勝者要與基督一同作王,同享喜樂,長達一千年(廿4~6)。千年國度時期,僅是羔羊的婚筵,必須等到新天新地永世裏面,基督才正式婚娶教會作羔羊的妻(參啟廿一1~2,9)。
﹝話中之光﹞
(一)赴羔羊婚筵的資格,是根據信徒生前的光景而決定,而不是根據復活以後的光景。
(二)信徒當趁著還有今日(參來三13),及時豫備自己,以免將來被關在門外。
(三)油總是要買的,問題是早買或是遲買,早買的就得進去,遲買的就被關在門外;信徒總是須被聖靈充滿的,問題是早被充滿或是遲被充滿,既然如此,還是今天就愛惜光陰,追求被聖靈充滿(參弗五16,18)才上算。
【太廿五11】「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
﹝文意註解﹞「其餘的童女,」指那五個愚拙的童女。「隨後也來了,」她們和聰明童女的分別,僅僅是時間的遲早不同。
﹝靈意註解﹞本節的話表明兩件事:1.愚拙的童女也豫表得救的信徒;『隨後也來』豫表他們隨後也被提。2.他們因未能及早豫備好,故趕不上第一次的被提。
﹝話中之光﹞
(一)當主再來的時候,一切信徒未必都是豫備好了的;我們若要等到主再來時才豫備,就會趕不上。
(二)信徒甚麼時候成熟,甚麼時候才會被提。
【太廿五12】「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
﹝文意註解﹞「我不認識你們,」『認識』在原文(oida)含有『稱許、嘉許、喜歡、承認』的意思;所以這句話並非指完全不認識他們,而是指不贊賞他們(參七23)。
﹝話中之光﹞
(一)主再來的盼望,原是讓我們信徒歡喜快樂的(因為將與祂一同坐席);但是我們若不趁早儆醒豫備,反要被主責罰。
(二)信徒若須等將來復活後,才出代價以達到生命成熟的地步,就不像那些初熟者(參啟十四4)那樣與主的關係親密,蒙主喜悅,同主享受國度的筵席。
【太廿五13】「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文意註解﹞「所以你們要儆醒,」『儆醒』在這裏的意思是『豫備好』(參10節);『儆醒』是指對主的態度,『豫備』是指對自己。本節與廿四章四十二節彼此呼應,表示本章1~13節,乃是補充廿四章40~42節。主在那裏豫言活著的信徒,他們在主再來時將會被提或撇下;而主在這裏則豫言已死的信徒,他們在主再來時將會同祂坐席或被拒門外。
﹝話中之光﹞
(一)主再來的時候既是人所不能知道的,我們就當趁早豫備,時常「儆醒」。
(二)真正「儆醒」的人,就是深怕自己沒有豫備好的人;不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乃是竭力追求(參腓三12)。
(三)我們若本著迎接主再來的態度,天天敬虔度日,自然很快就會達到豫備好了的地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