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小牧童,手裡拿著蘆葦編成的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繫著一頭大笨牛。聰明的牧童想到了一個法子來拉動牛,只費最少的力,便能讓牛往復上下來回吃草。牧童發現,在繩前綁一株嫩草,開始只須用手輕帶,引著牛自己往牧童指定的地方走就行了。牧童輕輕的拉著繩子,先往右,等到牛開始衝的時候,再往上拉。真的,只須輕輕的拉就好,牛自己會追著草、驅動自己的前半身往右往上轉緊。然而後半身只是自然跟隨著、撐頂著;牛後腿雖說一點也不主動,可是卻充滿了力量。一個大笨橡木桶,這時在最高處吃草以蓄滿力量,吃得好不舒暢。

'往上真牛啊!' 牧童道。

引牛往山腳下吃草的方法,就猛力些了;牧童把葦草折起來,用折尖戳牛肚子,牛怕痛,於是徐徐往後退,牧童繼續戳牛下、牛便繼續平退。因為是戳著牛跑,所以牛總是走在牧童的前面。牧童相當用力戳牛,一直戳到牧童的前臂都快貼到牛的後腿面了,牧童才送出手中的繩子,放牛往前往下衝去。

'往下更得靠手啊!' 牧童噴息喘著說。

牧童順勢高舉著雙臂,放掉的繩子甩回來,宛如山溪地花圈,優雅輕巧的環繞在牧童脖子上。忘記了牛、也忘了自己,牧童驚奇望著遠空一個快看不見的小白點,愉悅滿意的笑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