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聖經拾穗 (節錄自 '查經資料大全')

【聖經各卷分類的方法如何?(申卅一24;約一17)】

答:聖經最早的發端,約自主前一五OO年前後,直至主後九十七年間,由舊約創世紀起,至新約啟示錄止,這全部六十六卷至此完成。茲按聖經各卷之內容性質,將其分類羅列于左:

一、舊約三十九卷之分類:

①摩西五經——即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等五卷,為摩西所著,故稱為摩西五經,又稱為律法書。此五卷之排列次序,古今始終一致,沒有變動,列為第一類。

②歷史書十二卷——即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記上(下),歷代志上(下),以斯拉,尼希米記,以斯帖記等十二卷,稱為舊約歷史書,為現今聖經之排列次序。

③詩歌書五卷——即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五卷,又稱為智慧書,為現今聖經之排列次序。

④先知書十八卷——即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以上五卷稱為大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穀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以上十二卷稱為小先知書)等。上列一共有十七卷,屬預言書,為現今聖經之排列次序。瑪拉基書為舊約最後之一卷。

二、新約二十七卷之分法:

①福音書四卷——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等四卷。因馬太,馬可,路加所記首三卷內容大致相同,多論主耶穌道成肉身為人子,在世傳道事蹟,其旨趣相同,教訓一致,被稱為符類福音。而約翰福音一卷內容,特重主之神性,可稱為獨特福音Unique。

②歷史書一卷——即使徒行傳一卷,為論及初期教會發展與創立的史實,及使徒們旅行各地傳道經過情形的記錄,故稱為歷史書。

③保羅書信十四卷——即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摩太前(後)書,提多書,腓利門書,希伯來書等十四卷,亦有將希伯來書列為普通書信者,因未明示為保羅所寫。

④普通書信七卷——即雅各書,彼得前(後)書,約翰壹、貳、三書,猶大書等七卷。

⑤預言書一卷——即啟示錄,為新約聖經之末卷,乃耶穌基督的啟示,為預言的重心和生經的總結。

三、其他介說:

①舊約聖經——古希伯來文舊約聖經,如撒母耳記上下,列王記上下,歷代志上下,原是不分上下卷的,皆為一卷。如列為先知書,只分為八卷,且依年代為序,分為前後二期,前期先知書為歷史:有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後期先知書:有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及十二小先知書(合為一卷,因常寫於一個軸卷中)等共為八卷。

至於分為文學書類:有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與尼希米(合為一卷),歷代志等共為十一卷。

依照古希伯來舊約排列編訂先後次序,是摩西五經五卷,先知書八卷,文學書十一卷,共為二十四卷,猶太史家約瑟弗Josephus,認為舊約只有二十二卷,因為路得記有時單成一卷,有時與士師記同寫於一個卷軸中;又耶利米哀歌,有時與耶利米書合為一卷。故此,舊約二十四卷,有時合為二十二卷。

②散類書卷——在舊約聖經中,尚記與數卷書的名稱,如雅煞珥書(書十13;撒下一18),拿單書(代上廿九29),迦得書(代上廿九29;代下九29),亞希雅預言書(代下九29),易多默示書(代下九29),何賽書(代下卅三19)等這六卷書,未有列入,或許並非聖經而且已經遺失了。

③舊約次經——從瑪拉基書到馬太福音,在這中間約有四百五十年期間,為神默示靜止時期,但有不少經外作品出現,被稱為次經Apocrypha,或稱為劣經,偽經,外傳等名稱。次經多系後人託名虛構之作,猶太人並未將這些列為聖經正典,大多著於主前三百年之內。著者無從稽考,其名稱約有二十餘種,內容多屬荒誕不經之詞,毋須贅述。

④新約次經——這是出現於第二世紀一些荒誕偽造的福音,因此未被列為新約正典之內,約有五十卷福音書貢品,及其他許多行傳與書信的貢品。這些經外作品,多已失傳了。——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聖經的啟示前後一貫】我們都曉得,神在聖經中的啓示一直是相符、一致的。它如何起始,一路之上也如何,結束也如何。從聖經開頭直到聖經末了只有一條綫,一個流,只啓示一件主要的事。比方說,在聖經頭兩章裏有生命樹,到末了兩章又有生命樹。如果你仰望主的光照,幾乎你在聖經各卷中都能看見一件主要的事,就是生命。

【聖經內容分為幾個時代?概況如何?創二8,約一17】

答:聖經記載人類的歷史,以舊約為多,從始祖亞當起,到啟示錄二一章新天新地止,可分為七大時代,這是屬於神的永遠計畫。在這些時代的過程中,都是因著人的不信與犯罪,違背神的命令,以致他使各樣的苦難與災禍接踵而來。迨這七個時代過去,則有新天新地出現,世世永在無窮。爰將這七時代的概況分述如左,讀者可以一目了然。

    1.無罪時代--又稱樂園時代(創一27,28,31,二8),神起初造人類始祖亞當時,是無罪的。那時人在樂園裡,與神有密切的交往,悠悠自在,快樂逍遙(創二8,9,16,18,賽五一3);但因魔鬼的敗壞,使女人夏娃被誘惑而陷在罪裡(創三1-6),罪就因這一人入了世界,所以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羅五12,13,14)。這是人的背道,不聽神的話,遂被神趕出樂園,生活勞苦,受到刑罰(創二17,三6,13,17-23)。

    2.良心時代--(創三22,23),自亞當至洪水時,共約一六五六年。由於始祖的敗壞,人類就有分別善惡的知識,而以良心作為判斷道德的標準。但人仍然作惡,深陷於罪中。神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日趨沉痛,心術腐敗(創六5),於是神用洪水結束了這個時代(創七12-23)。

    3.人治時代--(創八20-22),為挪亞後裔時代,自洪水至巴別塔,約共有四二七年。神從洪水的災難中,救出挪亞一家八口(創八18),並賜福給他們的後裔,可以管理已經潔淨了的大地,於是開始了新的生活(創九1,2,3,20)。但因他們心有驕傲,自高自大,目中無神,要建造巴別塔,塔頂通天,傳揚己名,而遠離了神 神就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人類的生活、倫理與信仰,就日趨敗壞了(創九20-27 ,十一1-9)。

    4.應許時代--(創十二1,2),為神的選民列祖的時代,自亞伯拉罕蒙召,至摩西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共有四百三十年。後因建造巴別塔而被分散的人類中,神呼召了亞伯蘭一人,與他立約,賜給他及其子孫在地上承受一切的福祉,且不附帶任何條件,乃完全出於恩典。可是人卻因犯罪敗壞,而在埃及失去了這個祝福,以至淪為奴隸,多受苦待,但仍未失去神所應許給他們的約(出一8-14,加三15-18)。

    5.律法時代--(出十九8),自西乃山至加略山,共約一五二四年,神將他的子民從受欺壓者的手中救贖出來,恩典再一次臨到他們身上。他預備了一位領袖摩西作拯救者,但到了西乃山以後,他們將恩典變為律法。神藉摩西所傳的律法(出廿1-17,申五7-21),及諸般敬拜神的條例(利,申),要他們遵守。但由於子民的心剛硬,違背了律法上所記的規條,神就把他們交給了仇敵,被擄到外邦,分散天下各國,受盡各樣的痛苦(路廿一20-24)。

    6.恩典時代--(約一17),自基督降生,至他的再來。主在世上傳道三年以後,為了順服父神的旨意,被釘在十字梁上,為世人受死贖罪,引進了完全的恩典時代,完成了救贖恩功(來七27,九12)。這是白白的賜給猶太人和外邦人,要叫人信而得救(弗二8,9)。但因世人又存不信的噁心,漠視十架寶血的救贖恩功,神要用末世的大災難來結束這個時代(太廿四14,21,帖後二7-12)。

    7.國度時代--(弗一10),又稱禧年時代,自大罪人出現,至新天新地永遠世紀。此時代在教會被提後,是大災難和千禧年國度時代的開始(太廿四全,但九27,啟六—十八全)。此時有選民和無數的外邦人得救,基督要作王管理及復興以色列國一千年,以耶路撒冷為大君王至京城。等到一千年完了,撒但暫時又被釋放,以後神用火從天上降下燒滅他們,而結束這個時代(啟廿7-10)。最後新天新地出現(啟廿一1-5),主為信徒預備了這個地方(約十四1-6),信徒與主同在、同住,永享福樂。

    以上七個時代,乃依聖經所記主要的內容計畫,井然有序,十分奇妙。願我基督信徒皆能明白神的旨意,謹慎自守,儆醒禱告,等候基督二次榮耀的降臨,一同承受主的寶貝應許,進入永遠榮耀的國度。――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聖經聖約共有幾次?立約之關係如何? 但十一28,30 ,路一72】

答:考舊新兩約聖經所記,神與人立約的關係,計有八個重要的聖約,藉以顯示神與人的關係,並定下得救之恩約。其中前四約是記在創世記之內,即伊甸園之約、亞當之約、挪亞之約、亞伯拉罕之約。此四約乃為基後四約之基礎。後四約就是摩西之約、巴勒斯坦之約、大衛之約、新約。全部聖經系包括在此八大聖約之內,是以聖經有稱為約書,或聖約之名(但十一28,30 ,路一72)。茲將各聖約之要點概述於後:

    1.伊甸園之約--(創一28,29,二15-17),是八大聖約之首約,規定了生活及救恩的條件。這約形成全部聖經七種要素,使伊甸園中之男女負其責任:(1),將大地全新配置給人。(2),治服大地供人使用。(3),有權管理一切動物。(4),以菜蔬和果子作為食物。(5),修理看守伊甸園。(6),禁止食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7),定下死亡的刑罰。

    2.亞當之約--(創三14-19),本約註定了墮落之人生活的條件,這些條件直存留到國度時代為止;其立約時間,於人類受造之後,約在主前四千年。此約之要點:(1),撒但的工具--蛇受了咒詛(創三14)成為神對罪惡的一種界定。(2),神首次恩典之應許,為女人的後裔(三15),一位救贖者基督(太一1,20-23 ,約壹三8)。(3),改變了婦女的地位,增加了懷胎的苦楚(三16),以丈夫為首領,受他的管轄(提前二11-14,弗五22-25)。(4),因人的緣故,地受了咒詛,生活苦難臨到(創三17,18)。(5),繁重的苦工,身體的死亡(創三18,19,羅五12-21)。

    3.挪亞之約--(創九9-13),本約是於挪亞一家出方舟之後,約主前二三二○年,是在阿拉臘山附近所立之約。此約之要點:(1),人在亞當的約下,地不再受咒詛(創八21)。(2),新世界自然界秩序之安排(八22)。(3),賜福人類昌盛繁茂,與百物不再受洪水滅絕的保證(九1-19)。(4),凡屬悖逆神旨的,必要受刑罰和咒詛(九4-6,20-25)。

    4.亞伯拉罕之約--(創十五18,十七1-8),本約是於亞伯拉罕被召之後,約主前二一○○年,在幔利的橡樹之下所立的約(十三18)此約之要點:(1),我必叫你成為大國,立你作多國的父(十二2,十七2,4)。(2),我必賜福給你(十二2,十三15,十五5,18,廿四34,35)。(3),叫你的名為大(十二2,十七5)。(4),你也叫別人得福(十二2,加三14)。(5),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十二3)。(6),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十二3)。

    5.摩西之約--(出十九5,6,申五1-3),本約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漂流曠野之時,約主前一五○○年前後,於何烈山所立的約。此約之要點:(1),是神賜給以色列人之聖律,與從違之賞罰(出十九3,25,廿5,6)。(2),分為顯神公義旨意的誡命(出廿1-26);管理以色列社會生活的典章(出廿一1-廿四11),與律例(出廿四12-卅一18)。這三種要素彼此之間,互有極重要的關係,而組成了摩西律法之約。(3),誡命和律法組成了一種宗教系統,誡命是定罪和死的執事(林後三7-9),律例是給選民在神面前一位代表大祭司,藉著築物為民贖罪(利十五15,30 ,十六6,11)。

    6.巴勒斯坦之約--(申廿八1-卅10),本約為進應許地之約,說出以色列人在該約之下,進入應許地之後所應有的準則,是他們進迦南之前,約主前一五○○年以後,在約但河東所立的約。此約之要點:(1),因不信被分散在萬民中(申廿八63-68,卅1)。(2),以色列人將來要在分散中悔改歸向神(申卅2,3)。(3),主要回來,復興以色列民歸回本地(申卅3-5,摩九9-14,賽十一11,12)。(4),全國百姓悔改,凡迫害以色列民的列國要受害判(申卅6,7,賽十四1,2)。(5),遵行誡命,選民蒙福,國度復興(申廿八1-13,卅9,10,摩九11-14)。

    7.大衛之約--(撒下七16),本約為神示以色列王與國度有亡興替之應許。按肉體說,大衛的後裔基督(太一1,羅一3),那永遠榮耀的國度,即根據此約而建立,立約的時間,是以色列人建國之後,約在主前一○○○年,於耶路撒冷所立的。此約的保證為:(1),建立大衛的家室,就是他的後裔接續王位(撒下七11,12,16)。(2),堅定國度,直到永遠(撒下七2,3,6)。

    8.基督的新約--(太廿六28,路廿二20 ,來八8),本約是以基督為立約之主,以十字架寶血供恩為信者得救之源,其立約時間,於主被釘十字架之前,在耶路撒冷城科各各他山上所立的。此約之概略:(1),比摩西之約更美,耶穌為更美之約的中保(來七19,22)。(2),立在更美的應許上,永遠不廢(來七24,25,28,八6)。(3),保證以色列人永遠存在,並要悔改得享大福(來八8-12,耶卅一31-40)。(4),本約為眾約之總結,永不改變,永遠完全(來七20-28 ,九12,十14,羅十4)。

    上列舊約所立的諸約,完主實現於基督所立的新約,因基督是聖經的中心,是聖經的主題,是八大聖約的歸趨,以基督寶血的功效,來達成最後永遠完美的恩約。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凡是相信基督而悔改的人,都能在這個無條件的新約恩典之下蒙恩得救,得著永遠的福氣。――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聖經裏面的亞蘭文】亞蘭文是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長期住在那裏所學習的當地語文,也就是迦勒底文。直到主耶穌的時候,雖然羅馬帝國轄境以內,都通用希臘文,但猶太人之間彼此仍沿用亞蘭文。歷史家推斷,主耶穌在世和人接觸所用的語言,可能也是亞蘭文。聖經所用的文字,舊約大體都是用希伯來文寫的,但有四處是用亞蘭文寫的:耶十11;但二4~七28;拉四8~六18;七12~26。這四處記載的事,都和亞蘭人(就是巴比倫人)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就用亞蘭文,不用希伯來文。至於新約,全部是用希臘文寫的,其中只有幾句話是亞蘭文,就是:『大利大古米』(可五41和『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可十五34)。――《聖經的完成》

【有關次經】

『次經』(apocrypha)字義『隱藏的』,是巴勒斯坦地瑪喀比時期前後(主前200年至主後100年)的產物。

【聖經上的數字】

有人曾用六個月的工夫,每天花一小時來查考,統計聖經的數字。根據一九二六年美華聖經會出版之「上帝」版官話和合聖經本計算:舊約有九百二十九章,二萬三千一百七十九節,共七十萬零六千八百七十五個字。新約有二百六十章,八千零四十節,二十二萬四千八百二十三個字。所以新舊約共一千一百八十九章,三萬一千二百十九節,九十三萬一千六百九十八個字。平常的英文聖經計有三百五十六萬六千四百八十個字母,八十一萬零六百九十七個字(中文聖經比較多十二萬一千零一個字),三萬一千一百七十五節(中文聖經比之多四十四節)。論節數:最多的是詩篇,共二千四百六十一節。最少是約翰二書,共十三節。有三卷書節數相同,皆是一百零五節;即彼得前書、約翰一書和彌迦書。猶大書和腓利門書亦相同,都是二十五節。論字數:最多的有三卷書:即詩篇(五萬六千三百八十二個字),耶利米(五萬零九百一十四字),創世記(四萬五千零八十一個字);字數最少的是約翰二書,共二百九十九個字。中文聖經和英文聖經中間的一章,皆是詩篇一百一十七篇。但論到中間的節卻不同,中文的在詩篇一百零四篇三節,英文是在詩篇一百十八篇八節。中文聖經中心的兩個字是在詩篇八十五篇十節第十二、十三兩個。─ 張郁嵐‧林元度《造就故事》

【新約與舊約的關係】

新約是連繫舊約的,更是特別關係舊約中的兩個約,即亞伯拉罕的約和大衛的約。前者是關係萬民救贖的約,是以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經過擺上、復活作預表的;後者是國度的王約,是以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為預表的。我們的主,是耶穌,也是基督;是我們贖罪的救主,祂也是在我們身上執掌大權的王。新約是應驗了舊約,是成全了亞伯拉罕的約和大衛的約。─ 謝模善《新約全書釋義補編》

【要認識聖經,須先認識神不改變的特性】

我們和聖經的銜接點是「神」。神將祂的話(聖經)賜下,讓祂的靈住在我們心中,要我們藉著祂的話、祂的靈來認識祂。而神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祂是永不改變的。聖經時代的神,也就是我們這一時代的神。因此,若能認清神不改變的特性,我們就能藉祂的話躍入實際的屬靈活動中,而與聖經人物共同經歷與神同行的奇妙滋味。神永不改變的神性,可由下列幾個角度解明:

            (一)神的「生命」不改變(詩一百零二26~27):創造者和受造者之間最重要、最基本的差異,就是受造物有改變的可能,而創造者永不會改變。祂永遠存在,總不改變。祂的生命不會變老、變衰微;不會加添新力,或失去元氣;不會隨時間變得更強壯,或更軟弱,或更聰明。祂自始至終是位完全的主,祂自己擁有無窮生命的大能。

            (二)神的「性格」不改變(出卅四5~7):一個人一生中,口味、外貌、脾氣可能前後會十分不同。一位慈藹溫和的人可能變得辛辣狡詐;一位好心的人可能變得冷酷無情。但神的性格不會改變,從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我們的神既與聖經中先賢的神性格完全一致,他們在神面前的態度實足以作為我們的借鏡。

            (三)神的「真理」不改變(賽四十6~8):我們都有不能持守自己的話的經驗。有時是因為我們的想法改變了,那些話已經不能代表我們;有時是因為事實上有困難,使自己的話無法實現。但是神的話卻不同。祂永遠堅立,永遠代表祂的心意,祂不會改變思想,以致要修改所說過的話;也沒有任何環境難倒祂,使祂的話不能達成。神向聖經時代神子民所發的,也是向我們發的命令。

            (四)神的「方法」不改變:神工作的目標和原則恆常不變。因此從祂對待聖經中各人物的看法,我們能明白祂現在對待我們的原則,讓我們循著祂的法則活在祂面前,進行祂的工作。

            (五)神的「目標」不改變(詩卅三11):神絕不會推翻先前的判斷,改變行動的計劃;祂也不需如此,因為祂的計劃是根據對一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事的知識與主權而定的。絕不可能有突發事件,或逆料之外的發展,使祂吃驚而改變目標。

            (六)神的「兒子」不改變(來十三8):祂當日如何對待祂的門徒,今日仍然如此對待祂的僕人。

            因此,當我們翻開聖經,我們不是進入古代中東神祕的荒漠、宮廷、田野或京都,而是仿佛進入神的殿中,在那裏與先聖先賢一同事奉這位永不改變的神。─ J.I. Packer《Knowing God》

【聖經各卷的關係】

創世記可以和啟示錄同讀,前者論開始,後者論結局。

創世記和馬太福音應當對較,創世記是舊約的開始,馬太福音時新約的開始。

但以理書和啟示錄相聯的,因為都是記載啟示。

出埃及記和使徒行傳有聯帶關係;一論怎樣建立國家,一論怎樣建立教會。

民數記和約翰福音應當同讀,因為都是講寄居的客旅,怎樣旅行。曠野有何危險,如何得蒙引導保護。——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三章必讀的聖經】

神學家克勒芬說:有三章聖經人人不可不讀的:

一:創世記第三章,讀了可知人如何墮落。

二:羅馬書第三章,讀了可知人墮落何其深,災禍何其大。

三:約翰福音第三章,讀了可知神怎樣提拔人起來,將人的腳放在磐石上,引導他的路。——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人愛讀的十二章聖經】

摩根博士任倫敦衞斯敏斯特堂牧師的時候,曾請聽眾自由選擇最愛讀的十二章聖經。投票共五百四十八人。計全部聖經一千一百八十八章,被選的計有五百二十章,約佔一半,全部聖經六十六卷,只有五卷沒有被選到,即:俄巴底亞,那鴻,哈該,約翰二書,約翰三書。

當選的十二章聖經,依次如下:以賽亞五十三章,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創世記第一章,羅馬人書第八章,馬太第五章,詩篇第二十三篇,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約翰福音第十四章,啟示錄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二章,以賽亞第五十五章,哥林多前書十五章。

以賽亞五十三章比別的多得一百二十四票,三分之二的讀者,提出這一章,由此可見一般信徒對主耶穌基督受難的態度。

你自己可以想想,你把你愛讀的章寫下來,和這個結果比較一下,當是有趣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有關聖經的一些統計數據】

舊約三十九卷,九百二十九章,二萬三千二百十四節。

新約二十七卷,二百六十章,七千九百五十九節。

全部聖經共六十六卷,一千一百八十九章,三萬一千一百七十三節。

舊約當中的一卷是箴言,新約當中的一卷是帖後書。舊約當中的一章是約伯記二十九章,當中的一節是代下二十章十七十八節。新約當中的一章是羅馬書十三章十四章,當中的一節是使徒行傳十七章十七節。全部聖經當中的一節是詩篇第一百十八篇第八節。

全部聖經最長的一節,是以斯帖第八章第九節。舊約最長的一章,是詩篇第一百十九篇。最短的一章,是詩篇一百十七篇。最短的一節是代上第一章二十五節。新約最短的一節是約翰福音十一章三十五節。最長的一章是路加第一章。

王下第十九章與賽三十七章,完全相同。以斯拉第二章與尼希米第七章,大概相同。代下最後二節,和以斯拉開始二節相同。

舊約聖經用「耶和華」共六千八百五十五次。在以斯帖和雅歌書中不見一次「神」字。——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其他的相關數據,請點這裡

【聖經分章節】

聖經在最古的羊皮卷上是不分章節的。主後一二三六年,羅馬教的一位主教,名叫梟俄山克透,才將聖經分成章。主後一六六一年,猶太教有一位拉比,名叫拿單的才把舊約分成節。新約分節更在後,是法國的一位印刷匠,據說是騎在馬上分的,他的名字叫司提反。——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雋永趣語】

※ 主的話是活的,是種子(彼前一23);種子含有生機,包羅豐富的東西。但如果將它置於不能生長的環境,就仍是一粒種子。

※ 西方社會有句話說:『聖經是全世界銷路最廣、讀者最少的一本書。』

※ 世上只有一本書──聖經;世上只有一個人──耶穌基督。―― 馬丁路德

※ 證明聖經是神的話之最佳證據,就在聖經的封面和封底之間﹝意即聖經本身證明它自己﹞。─ 侯璩

※ 新約舊約藏,舊約新約彰。─ 奧古士丁

※『聖經』英文作Bible,是從希臘文Biblos引申而來,它的意思是『獨一無二』。雖然現代有許多新事物出現,但是無論怎麼新,總不離開這本獨一無二的聖經的範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