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just want to say one word to you, just one word, 'Unterschaue!'


 

當你看完了「新大九」、「高力士」、「彩虹」 (彩虹為高力士與新大九的總結) 之後;也就是說,當你已經全然明白甚麼叫作 「頭不動」、「左肩上桿」、「左手打直」、「腋下夾實」、「脊椎角度恆定」、「重心轉移」、「腰臀啟動下桿」、「右肘落下」、「左手腕方正」、「右手正確施力」之後,想必擊球點一定很準、也開始享受打球的樂趣了。 

沒錯,我也是。不過,不知你是否有過以下的感覺:「以上的重點都做到也都體會到了,但為甚麼有時仍會厚擊球?雖說不常,但就是無法完全根絕?」現在要告訴你一個我打高爾夫球斷斷續續七年來 (2003/ 12/ 25 – 2010/ 12/ 05) 直至今日方才悟得的訣竅,我相信這應是最後的 「秘密」 ,這也應是擊球點不準確 (尤其是厚擊球) 最後的一個原因了: 

右手應正確地施力,這話沒錯,但更要注意 「右手正確施力」 之中的正確路徑,即是 「右肘落下」 後至擊球瞬間,右手的軌跡應是一曲率極小、且近乎一直線的弧線,因為左手方正地帶著右手(左手腕應保持輕鬆被動),此時已臨近最低點、曲率幾可忽略不計之故;若仍想像右手軌跡為一圓弧,則將造成右手拉扯左腕向下而造成厚擊球,故此時右手腕應想像為 「平推」 或 「平掃擊」 才是,有點類似羽球 「扣殺」 的動作。即便真是平推,也是略為薄擊而已,不至影響球距與彈道過甚,這也是為何職業選手極少厚擊球的原因,因為他們右手的軌跡正確。若要分類,此篇應該屬於 「彩虹」 中的第六點補充內容吧?以上應該是揮桿最後的秘訣了,全揮桿理論與實踐專文,至此擱筆。感謝   天父恩賜,有緣者得之。 

單差點,我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