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學定義:研究人類疾病之分佈及其決定因素的科學。
epidemiology 源自希臘文;epi + demos + logy 即英文 among + people + study of
決定因素 determinants:影響疾病分佈的因素。
流行病包括任何疾病;慢性病、傳染病、傷害。
流行病學是方法學 methodology,除了做為研究疾病的工具以外,也可用在各種事件之研究。
二、術語解釋:
流行 epidemic: 疾病發生數超過以往經驗的期望值( expected value )。
期望值 expected value: 過去經驗的疾病平均數。
1. 年齡層別的比較:例如,台灣地區小兒麻痺好發於 10 歲以下小孩。
2. 地區別的比較:例如,烏腳病流行於某些地區。登革熱常在台灣南部流行。
3. 多年來的平均值:台灣地區多年來均無本土性瘧疾,只要有一例本土型案例,就算流行。
4. 地方病 endemic: 疾病經常在某地區發生。
大流行 pandemic: 疾病在不同國家同時發生流行。
三、流行病學的歷史
1. Hippocratesy 在西元前五世紀(希臘時代),在其著書- On Airs, Waters and Places 中指出:人類疾病和體內的組成分子及外在環境中的因子有關;季節變化、風的特性、飲食、水質、水源、土壤、生活型態、風俗習慣…等均應留意。
Hippocratesy 被後人尊為第一位流行病學家。
2. John Grantz (1662年) 發表 Natural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收集倫敦每週死亡公告及教區洗禮登記資料,統計分析發現,男生出生數和死亡數均比女生高。嬰兒死亡率較其他年齡層高並且和季節有關。提出生命表的概念。
John Grantz 被後人尊為生物統計學的鼻祖。
3. William Farr (1839年) 從英國的統計年報的整理發現,不同行業的工作者有不同的死亡率,男女性的死亡率不同。並指出疾病的發生頻率、分布情形、診斷的正確性、族群的界定、干擾因子…等之重要性。
William Farr 被後人尊為生命統計監測之父。
4. John Snow (1854年):發現倫敦地區霍亂死亡率和兩家自來水公司的水源有關,有改變水源至  污染較低地區的水公司,其供水用戶的霍亂死亡率就大為降低。John Snow 被後人尊為田野流行病學 field epidemiology 之父。
5. 十九世紀末葉,Louis Pasteur, Robert Koch 相繼發現細菌。
6. J. E. Gordon, H Leriche (1950年) 認為流行病學即為醫學生態學。
四、流行病學的類型分為:
描述流行病學、分析流行病學、實驗流行病學
(1) 描述流行病學
描述疾病在人、時、地等之特徵。
人的特徵:性別、年齡、種族、免疫力、遺傳因子、婚姻狀況、社會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收入、職業之專業程度)、風俗、習慣。
時的特徵:點流行(短時間的聚集)、長期趨勢、週期性變動。
地的特徵:國際間比較、都市與鄉村比較、行政區、自然地理疆域、點地圖。
(2) 分析流行病學
1. Cross-sectional study 橫斷研究法: 只對研究對象蒐集一次資料。
2. Cohort study 世代研究法 (longitudinal study 展望研究法): 研究對象依暴露因子之有無,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追蹤一段適當時間後,計算兩組之發病( morbidity ) 率、死亡率 ( mortality ) 是否有差異。即比較後來發生的結果,屬於追蹤找『因』的研究。
※ Relative Risk( RR相對危險)與Attributable Risk(AR相差危險)之計算:
【例】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者與陰性者各5000人,經多年追蹤結果;陽性組有100人發生肝癌 hepatoma;陰性組有50人發生肝癌 hepatoma。
HBsAg+: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
HBsAg-: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
RR=0.02/0.01=2.0 AR=0.02-0.01=0.01
HBsAg+組Hepatoma發生率=100/5000=0.02
HBsAg+組Hepatoma發生率=100/5000=0.02
3. Case control study 病例對照研究法: 已發生病例後,依病例組之人口學特徵配對之尋找對照組;然詢問擬探討因子,在兩組研究對象發生的機率是否有顯著差異。即探討過去的暴露經驗。屬於回溯找『因』的研究。
※ Odds Ratio( OR 危險對比值 ) 之計算:
【例】肝癌 hepatoma 患者 1000人,依前者人口學特徵配對找到非肝癌者2000人為對照組。經抽血檢查發現:hepatoma 患者其 HBsAg 陽性者有 600 人,非肝癌者其 HBsAg 陰性者有 800 人。
4. Ecological study生態研究法: 前述三種研究法以多個個人、家庭、小團體為研究研究對象,本研究法係以大團體為研究對象。利用二手資料 ( secondary data ),合理的選定有興趣的變項,探討其統計相關。
【例一】Carrol 1975年探討39個國家之乳癌死亡率與每日每人脂肪食用量,發現脂肪消耗量愈高的國家,乳癌死亡率也愈高。
【例二】從 ROC 之經濟、農業、氣象、環保、衛生部門之二手資料,研究某些變項之統計相關。例如,研究氣象因素與腦中風之相關。
(3) 實驗流行病學
研究設計上,操控或介入實驗因子(自變項)然後觀察結果變項之變化。包括;臨床研究、社區研究。
※ 盛行率 Prevalence rate:
點盛行率:到某日為止之盛行率
期盛行率:某期間之盛行率
【例1】甲地區疾病A點盛行率=甲地區到某日為止疾病A病例數 / 甲地區到某日為止人口數
【例2】甲地區疾病A期盛行率= 甲地區某期間疾病A病例數 / 甲地區某期間人口數
某期間人口數:通常取中央日期之人數
※ 發生率 Incidence rate:
累積發生率:甲地區疾病A發生率= 甲地區疾病A新病例數 / 甲地區有可能發生疾病A人口數
發生率密度:甲地區疾病A發生率= 甲地區疾病A新病例數 / 甲地區有可能發生疾病A人年數

*討論:
1. What'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evalence rate and incidence rate? (重點!)
2. Epidemiology 有何應用價值?
3. Epidemiology 的目的、範圍?
4. Epidemiology 的指標與計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自強之路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