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桿初學者,擊球時要想著哪裏?手、身體、還是桿頭?

甲說:想著手。因為手握著球桿,手才是真正的主動元件,球桿是被動的。控制好手的動作便能控制全部。

乙說:想著身體。因為揮桿為甩打動作,手與球桿好比鞭子,有人揮鞭子時想著鞭尖或鞭身嗎?所以應該想著核心筒,筒正手自順,鞭自到位也。

丙說:想著桿頭。因為桿頭是擊中球時的唯一接觸點,屬絕對的關鍵,筒不正、手不順、但只要桿頭偶然能方正會球,一樣可以打出不差的球質,所以注意桿頭的軌跡與時機,最根本與先決,頗有提綱挈領的效果;又,擊球時想著桿頭,是最自然的直接反應。試問瞄球時你會看哪裏?手嗎?還是自己的肚子?當然是球嘛!對不對?那再請問當桿頭開始移動的瞬間,你最在乎哪裏?當然是桿頭嘛!尼克勞斯也說:上桿時要注意桿面有沒有 'keep looking behind the ball slowly',既說是注意了,那請問要想著哪裏呢?再者,雖說球桿不是身體的一部份,但由於小腦的空間感知,即便桿頭僅僅與手連結且並非手之一部,仍可讓我們清楚的感知到桿頭與身體的相對位置,而 '全自動' 的調節手甚至全身應該有的動作,揮桿者毋須也不可能時時全部注意身體的每一個細節;另,關於球桿與手的關係,亦可用 '寫字' 動作來對比,不管是毛筆或原子筆,請問寫字的時候你會看著手還是筆尖?顯然,你會看著筆尖的律動、注意筆的運行、留心轉折撇捺的比例與時機等等,你就是不會去看你的無名指。綜上歸納得知,全程想著桿頭,至少主要意想應放在桿頭上,方屬最自然的揮桿程序。

請   公決

採丙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