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地線、零線怎麼區分?
為了使交流電有很方便的動力轉換功能, 通常工業用電,三根正弦交流電。電流相位(反映電流的方向 大小)相互相差120度。通常我們將每一根這樣的導線稱為相線(火線),通常電力傳輸是以三相四線的方式,三相電的三根頭稱為相線,三相電的三根尾連接在一起稱中性線也叫"零線"。叫零線的原因是三相平衡時刻中性線中沒有電流通過了,再就是它直接或間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電壓也接近零。地線是把設備或用電器的外殼可靠的連接大地的線路,是防止觸電事故的良好方案.火線又稱相線,它與零線共同組成供電迴路。在低壓電網中用三相四線制輸送電力,其中有三根相線一根零線。為了保證用電安全,在用戶使用區改為用三相五線制供電,這第五根線就是地線,它的一端是在用戶區附近用金屬導體深埋於地下,另一端與各用戶的地線接點相連,起接地保護的作用。

用電分為動力用電和家用電
動力用電就是常說高於 220伏特,多用於工廠的電.這種電多是三相四線.四線中三根火線,一根零線.火線是指三相四線電網A B C中的任意一相,零線是指三相四線對地無電壓有電流的那一根電線, 三根火線經過負載如電動機等用電設備後都經過零線形成迴路,設備才能正常工作.零線在發電廠是接地的. 一般情況下,三相電路中火線使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表示三根火線,零線使用黑色。

家用電是指我們常說的110、220伏電也叫單相電,有兩根線,一根火線,一根零線.火線經過負載如燈泡等用電器後經零線形成迴路,用電器才能正常工作.這裡的零線在發電廠也是接地的。動力電和家用電的零線雖然在發電廠都是接地的,但我們平時說的地線和零線不是一個概念,家裡的三孔電源插座,如果是正規施工,其中一個孔是火線,一個孔是零線,一個孔是地線.這裡的地線整座樓匯集後接地.這才是常說的地線.多數家用電器都要求要接地線,就是要和這根地線接在一起。

火線是帶電的,地線和零線是不帶的,家用兩插孔的插座里有一根火線,一根零線,用電筆能測出帶電來的是火線,不帶電的是零線,三插孔的插座才有地線,地線要連接在用電器的外殼上,以防止電器漏電使人觸電。

另外,家用插座中各孔的接線位置是有規定的,如果拆開插座可以看到,標有L標記的點是接火線的,N標記的是接零線的,地線有個專門的接地符號。不懂的人千萬不要亂接(特別是地線的位置),否則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地線是作為電路電位基準點的等電位體。這個定義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實際地線上的電位並不是恆定的。如果用儀表測量一下地線上各點之間的電位,會發現地線上各點的電位可能相差很大。正是這些電位差才造成了電路工作的異常。電路是一個等電位體的定義僅是人們對地線電位的期望。HENRY (亨利,符號表示為H,是電感的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如果電路中電流每秒變化1安培,則會產生1伏特的感應電動勢,此時電路的電感定義為1亨利。亨利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因次是 V·A-1·s = m²·kg·s-2·A-2。此單位是以美國科學家約瑟·亨利的名字所命名) 給地線了一個更加符合實際的定義,他將地線定義為:信號流回源的低阻抗路徑。這個定義中突出了地線中電流的流動。按照這個定義,很容易理解地線中電位差的產生原因。因為地線的阻抗總不會是零,當一個電流通過有限阻抗時,就會產生電壓降。因此,我們應該將地線上的電位想像成大海中的波浪一樣,此起彼伏。

目前,我們使用的電源插座大多是單相三線插座或單相二線插座。單相三線插座中,中間為接地線,也作定位用,另外兩端分別接火線和零線,接線順序是左零右火,即左邊為零線,右邊為火線.凡外殼是金屬的家用電器都採用的是單相三線制電源插頭。三個插頭呈正三解形排列,其中上面最長最粗的銅製插頭就是地線。地線下面兩個分別是火線(標誌字母為"L"Live Wire)零線(標誌字母為"N"Naught wire),順序是左零右火,(插頭背面對著自己本人時)。

地線通過深埋的電極與大地短路連接。市電的傳輸是以三相的方式,並有一根中性線,三相平衡時中性線的電流為零,俗稱"零線",零線的另一個特點是與地線在系統總配電輸入短接,電壓差接近為零。三相電的三根相線與零線有電壓,對人會產生電擊,俗稱 "火線"。

~附台灣契約用電價目表與計算範例

~附契約用電省電制定方法參考

改作自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tech/v9zr5l.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