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法之最大原則:利益衡量、風險分擔

0~38 無權處分與無權代理

@ 權利人取得無權處分之法律地位,能否適用 118II?最高法院 (29上字1405例):可;學說 (誠二):不可

38~1.17 借名登記

@ 本質上為 '委任契約'

@ 出名人 758 之效力?共四說:無權處分說 (僅登記名義而已;舊實務)、折衷無權處分說 (相對第三人為惡意時;森林)、有權處分說 (嚇阻借名人投機不法;從周)、區分說 (謙)

~ 優勢風險承擔原則 = 借名人與惡意第三人之間,誰可以用最小的成本防止紛爭發生,該人即為優勢風險承擔者,風險應由該人承擔

~ 106第三次民庭決議:有權處分說

~ 區分說:形式上看,出名人自出賣人取得財產者,出名人有處分權;但出名人自借名人現有移轉取得財產者,出名人僅取得 '登記名義' (關鍵在於是否有 '所有權讓與合意')

~ 244 詐害債權撤銷 (並不保護特定債權),依 185 請求回復原狀 (誠二)

1.43~1.54 1.59~2.31 限制行為能力 (民總常考)

~ 事前有允許:有效 (一般允許77、處分財產允許84、獨立營業允許85)

~ 未得允許:原則無效 (單獨行為無效78,但後來承認則溯及生效115 [114撤銷溯及失效]、契約行為效力未定79)、例外有效 (77但、83;但中性行為 [尤其是代理行為] 屬類推77但)

~ 完全行為能力人即便受輔助宣告,也不是限制行為能力人,惟大量準用限制行為能力相關規定而已;但受監護宣告,則成為 '無行為能力人'

~ 限制行為能力人之無權處分行為是否為中性行為?是 (104政大法研民法組)

2.32~2.49 原給付義務 vs 次給付義務

~ 原:第一次給付義務 (契約標的給付);次:第二次給付義務 (原給付義務之變形或延伸:如損賠、回復原狀...等)

~ 消滅時效的起算點:通說認原、次有同一性,起點從頭 (契約定定) 算起

2.49~3.06 代償請求權與消滅時效

~ 225II 是否屬次給付義務?原債權說、新債權說 (自給付不能時開始起算)、修正新債權說 (給付不能時點已超過原給付時效時,例外不能行使;這個說法讚)

3.06~3.20 非給付型不當得利請求案例

@ 受有法令限制土地之無權占有 (私法內在限制 vs 公法外在限制)

@ 違法占有使用專屬於自己之騎樓 (不能對之請求不當得利;自己的地,不生無權問題,故無不當得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