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是指人類為了慶祝其親族子女長大成人而舉行之儀式,各民族方式不一:

一、中國古代成人禮指的是 '冠禮' 和 '笄禮' (笄,音 ㄐㄧ,髮簪之意),西周就已存在,一直延續到明朝。周朝貴族男子滿 20 歲時舉辦冠禮,即加冠,之後可以娶妻。加冠指男性被族群承認,表示其已成人。如果是公室皇室,加冠年紀可以再提前,因為:年幼的帝王若遲遲未行冠禮,會讓臣民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在統治上有所不便,有時則會被迫提早舉行,春秋時魯襄公就是 12 歲加冠的例子。周朝貴族女子則是在滿 15 歲舉辦笄禮,及笄之後可以許嫁。若女子提早許嫁,也可提早行笄禮。若女子到了 20 歲都還沒許嫁 (訂婚),也應行笄禮,因此時她已是完全成熟的女子,不再適合做女孩的打扮。笄禮的古義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顯的時代烙印,笄禮的古義,是女子訂婚以後到出嫁之前所行的禮。明顯將女子的社會責任縮定在狹小的範圍內;不過,我們不應該以時代的限製為由就放棄儀式本身的神聖和象征作用,實際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新意。我們會發現,笄禮的象徵意義和冠禮一樣重大,同樣是對人生責任、社會角色的提醒。成年禮也有定在滿 16 歲時舉辦的,如潮州的 '出花園'、以及臺灣的 '做十六歲'

二、古代日本人的成年禮在 16 歲,稱為 '元服禮';日本現代的成年禮則是在 20 歲,在大學進行;除了已滿 20 歲的女生們穿著和服,男生則穿西裝進行典禮,祭典後也會喝酒(日本成人年齡)。除此以外,家人也會把禮品放在 '時間木盒' 之中;木盒須保持至少 5 年、最多二十年,直至兒女年滿 20 歲後,得由當年出席的所有成員在場之下(即成年兒女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打開木盒。如果在特定時間內,任何人因健康(重病、意外)或婚姻理由(父母離婚、再婚)不能出席,木盒則可以為此權宜提早開啟。

三、韓國現代的成年禮則是在 18~19 足歲時舉行。在韓國,年滿 19 歲即成年,可享有法定公民權利、但同時也要履行義務、注重責任。韓國政府規定每年 5 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為成年日,韓國各地在這一天都會舉辦成年節儀式。成年禮的儀式開始前先有 '立塔告天' 儀式,由司儀持特製傘帳,向上天報告成年禮,祈求上天庇佑。立塔告天後,由一男一女參與者代表宣誓,其後再舉行男子的冠禮和女子的笄禮,其精神應與中國古禮相仿。

四、世界各地許多較偏荒的部落文化中,成年禮的年齡各族不一,大致上應在 16~20 歲之間,且多半都共同選擇以 '是否能勇敢承受身體傷害之風險' 作為青年成年之認證,如拔牙 (當然不是去牙醫診所拔)、腳踝栓枝藤蔓,然後從高處跳下、讓蜂蟲叮咬,不使出聲,望其有忍痛勇敢之意念、或乾脆放逐至野外狩獵至能成功捕獲指定獵物並平安返家等等。

五、有個傢伙十八足歲了,辦個成年禮吧,儀式內容為:等一下耐心的跟著我一起確實 '檢討 108 年學測英文試題',若全程都能專心、不恍神、耐著性子聽講、而且通過課後考試的話,我就當他成年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