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加州福音電台分享!
(一)適應環境並不是進化
如前所述,描述種內變異的「微進化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生物學家所一致認同的。前述所有支持進化論的證據都是支持「微進化論」。不要說在生物界,就是人類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某種的變化。例如,祖祖輩輩住在地球赤道附近的人膚色就比較黑,而遠離赤道的人膚色就比較白。但不論是白種人、黑種人,或黃種人都仍然是人。人的生命是在人的血液裡,而人的血脈是相同的。白人的血可以輸給黑人,黑人的血也可以輸給黃種人。但你若把猴子的血輸到人的身體,人馬上會痙攣而死亡。
生物受環境影響而產生某種的變異,然而這種變異並不產生新的物種。例如前面例子中,殘存的黑色飛蛾並未變成一種不是飛蛾的東西,或是變得更為高等。它們仍是原來族群中的飛蛾。所以,這些證據只能說明「適者生存」的現象,而絲毫不能用來引證生物能夠產生更高等的進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中心。然而,經過環境選擇作用的適者並沒有 生真正的進化。我們在自然界所觀察到的,乃是生物對所處的環境,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自然淘汰的結果,不過是保存了生物的適應性而已。就如Morris and Parker在他們的著作中所說的:「天擇並沒有帶來連續的改良,如進化論所述,它不過保持生物體原有的特色罷了。」
(二)廣進化論是未被證實的假說
達爾文「適者生存」的理論,在一定範圍內解釋生物對環境的改變所發生的變化。然而,他把「生物的適應」與「進化」聯在一起,把種內有限的變異,無限推廣到跨種間生物的變異,而提出的「廣進化論」或「自然進化論」則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的假說。
嚴格說來,科學研究允許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假說。比方說,生物學實驗中測量一個未知樣品中的蛋白質濃度,首先用已知濃度的標準品作一個實驗,得出一系列實驗值,再畫出標準曲線,計算出標準方程,然後根據未知樣品的實驗值計算它的蛋白質濃度。但是必須註意,應用這個方程有一個限制,就是必須在實驗值的範圍以內。在這個實驗的範圍以外,原有的標準方程可能無效,因此在這個實驗範圍以內,該方程或規律是事實,而在此範圍以外,只能假設原有的標準方程可能成立,但在未經精確證明之前,它並不是事實。
(三)進化假說無法用科學方法證實
在科學上,假說經過大量事實證明之後方能上升為科學理論。在大量事實中,若有任何一項事實與假說推論的結果不符,則假說就不成立。「廣進化論」或「自然進化論」是一個假說。而這一假說則是不能用科學實驗來加以證明的。為什麽呢?因為進化論若要以實驗證明,需要數以萬計的動物和植物,經過數萬年的觀察。因為在進化的假說中,漫長的時間,大量的生物,自然環境的選擇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這些實驗所需要的狀況可以說都是不可能的。時間之所以漫長是因為達爾文主張生物的進化是逐步變異(fluctuating variations),並非突然的改變,而是緩慢、經年累月而形成的,其時間可能是數萬年、甚或數百、數千萬年。大量的生物乃是新達爾文主義者主張「族群演化」之故。自然條件的選擇,也常是非人為的條件所能控制。總的說來,困難之大,尤其是時間因素,乃是不可能達到的。
現任 [美國伊利諾州] 惠敦學院生物系副教授的潘柏滔博士(Pattle P.T.Pun),在其著作中對進化論有以下評述:「進化論學者所強調各生物都是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的事實,實在是他們先入為主的大前提,並不是可以經由實驗證明或推翻的理論。」......「進化論既然不能用科學方法來證明,實在已超出了科學的範疇。」
(四)突變的速度問題
進化論在科學上還有其它許多問題,比方說,突變的速度問題,一些復雜結構的進化究竟是微小變化的累積,即所謂微突變,還是突然發生的本質性的變化,即所謂系統大突變。達爾文最頭疼的是眼睛的進化,因為眼睛的功能,也就是視覺,需要多種細胞、組織的協調作用,所以視覺的出現需要這些細胞和組織的同步協調進化,因為5%的眼睛結構產生的視力不是5%,而是零,在生存和選擇上沒有太大價值。所以,當年赫胥黎就此問題警告過達爾文。但是,如果承認系統大突變,就無異於承認創造。後來出現的間變平衡論就是為了解決有關突變速度的難題。
(五)缺乏中間體化石
另一個難題是化石的問題。按照自然進化假說推測,化石中應該有大量的中間類型,以顯示當年進化的痕跡。而且,物種應該從少量開始,隨著突變的發生,物種越來越豐富,又藉著自然選擇,物種又越來越少。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化石中存在大量的缺環,而且生物種表現停滯不變,突然同時出現,或突然消滅。正如加拿大哥倫比亞省發現的伯基斯(Burgess Shale of British Columbia)動物群,澳大利亞弗林斯德山脈發現的埃迪卡拉(Ediacarans)動物群,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所報道的雲南省澄江縣帽天山的寒武紀化石爆炸,顯示大約六億年前,現今世界各動物門同時出現,地球的生命存在形式突然出現了從單樣性到多樣性的飛躍。二零零二年雲南大學雲南澄江生物群研究中心候先光又發現新的遠古魚化石,據此指出「這塊化石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全新證據,它進一步證明,脊椎動物的祖先誕生在5.3億年前的生命大爆發中,這一發現向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提出了新的挑戰。」
當年達爾文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物種起源》中寫到,「我不願意假裝不知道物種突變的記錄是何等的貧乏,在保存最好的地層中也找不到大量的過渡生物來連接每一地層前後所出現的生物。這是我的理論最大的困難。」他很無奈,甚至有點絕望,他說「自然界好像故意隱藏證據,不讓我們多發現過渡性的中間型。」歷史上,為了中間型化石,曾經出過許多科學上的醜聞,比如,為了證明所謂猿人的存在,有人用一個豬的骨頭,裝上幾顆牙,來欺世盜名。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一位考古學家Colin Patterson,曾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演講的時候,問當時的聽眾:「你們誰能告訴我任何關於進化真正的證據,哪怕是一件真正的證據?我問過Field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唯一的答案是沈默。在芝加哥大學進化形態學的講座上,我也問過同樣的問題,雖然我面對的是一群非常有聲望的進化論學者,我所得到的所有答[覆]是長時間的沈默。」最後有一個人說,「我實在知道一件事,就是高中不應該講授(進化論)」。(Can you tell me anything you know about evolution, any one thing... that is true? I tried that question on the geology staff at the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nd the only answer I got was silence. I tried it on the members of the Evolutionary Morphology seminar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 very prestigious body of evolutionists, and all I got there was silence for a long time and eventually one person said I do know one thing - it ought not to be taught in high school.)其中提到的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在芝加哥。就是說這個學說充其量只是一個科學的假設,並沒有被完全證實。
(六)邏輯上的同義反復(Tautology)
從邏輯的角度看,進化論有兩個命題:1、一個群體中最能適應的個體留最多的子孫,不能適應的都被淘汰掉了;2、生產後代最多的生物最能適應,誰的生存能力大誰在競爭中就有優勢。但當你把兩個命題合到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實際上這兩個命題在講同一件事情,即「在一個群體中,生產後代最多的生物,必定留下最多的子孫」。邏輯學上這叫同義反復(Tautology),這樣的論證在邏輯上是沒有價值的。

引用來源:進化論的由來、論點與難題 【水深之處福音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