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
(一)經文出處(耶穌使五千人吃飽):(約6:1-14;參照太14:13-21、可6:30-44、路9:10-17)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一大羣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一大羣人來,就對腓力説:「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呢?」他説這話是要考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做。腓力回答説:「就是二百個銀幣(※註1)的餅,也不夠給他們每人吃一點點。」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對耶穌説:「這裏有一個孩童(※註2),帶着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註3),但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甚麼呢?」耶穌説:「你們叫大家坐下。」那地方的草多,人們就坐下,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坐着的人;也同樣分了魚,都照他們所要的來分。他們吃飽後,耶穌對門徒説:「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免得糟蹋了。」他們就把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大家吃剩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人們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説:「這真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耶穌知道他們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二)解釋:
(※註1)二百個銀幣約為當時一個工人半年的薪資,腓力的意思是即便有這麼
多錢,也不夠這五千個男人吃飽(尚未加上婦女及小孩的數目)。
(※註2)「孩童」的希臘原文”paidarion”可指男童或女童,常用來指小奴。
(※註3)「大麥餅」為貧苦人家的食物,「魚」的原文為”opsarion”,指魚乾
或醃魚,用作吃麥餅的調味食品。
「五餅二魚」是主耶穌所行的神蹟中,唯一一個四福音皆有記載的事件,這
説明了它在四福音的各個作者對主耶穌的認識當中佔有重要地位。在舊約時代,
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因飢餓而向摩西發出怨言,神對摩西說:「看哪,我要從天降食物給你們。」以色列人將這奇特的食物取名叫「嗎哪」,吃起來像和蜜的薄餅。(參考《出埃及記》第16章)猶太人希望彌賽亞(意即「受膏者、基督」,指的是救世主)來時,能再賜給他們嗎哪,說明這樣的神蹟就是彌賽亞的表示。
天色將晚的時候,門徒按照常理,要求將眾人散去,好往四面鄉鎮村莊裡去買東西吃。主耶穌卻轉向腓力説:「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呢?」作者約翰在聖靈的感動下對此做了一番頗有啟發性的註解:「他説這話是要考驗腓力,
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做。」原來,主耶穌這樣問,是要給腓力一個機會,看他是否意識到這位大有能力的主就在他身旁,並且來倚靠祂。但腓力不是憑信心回答,他的「理性計算」告訴他「就是二百個銀幣的餅,也不夠給他們每人吃一點點。」相對的,安得烈做了一次信心的冒險,他不知道之後將要發生的事,但是他「斗膽」向主耶穌提議,也認為這個建議有點好笑:「這裏有一個孩童,帶着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甚麼呢?」對這孩童而言,他所提供的食物是絕對不夠讓眾人吃飽的,但在主耶穌手中,這個不足卻成了遠遠超過人們期待的祝福,吃剩的碎屑甚至「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雖然我們原來就是有限的人,但只要我們對神肯獻上小小的生命、肯擺上小小的信心、肯付出小小的力量,神蹟就會發生,主耶穌就會使它們成為充充足足且豐盛有餘的恩賜,使你周遭的人事物也因此得著幫助。

※參考資料出處:
1. http://www.letsfollowjesus.org/daily/0618.html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