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考 100 了!
和其他學生不同,我不要 100,成績越低越好,越低越感驕傲,越低越能自我實踐。

這不是叛逆,這道理和釣魚類似,是這麼說的:
想來份魚鮮爽口嗎?
剛開始胡亂試,亂吃一通。
後來才知口感這回事,但要先懂魚;
魚的種類,決定了魚的口感。
在於肉質,分大小好壞,大魚好魚多在遠洋,一定要用長竿子放長線,才能釣到,口感極佳;
短竿只能用在岸邊,釣釣福壽鯉鯽等淡水魚,談不上甚麼口感,但求粗飽而已。
我當然也知道,要有魚,先要有釣竿。
甩竿放線,好不容易鉤到了魚,要能拉起來才行。這時出現了兩種情形:
長竿難放難拉,可是能釣到大魚,享受美味;短竿好放好拉,不過只能釣小魚,不談口感,勉強止飢罷了。
那麼關於釣魚,到底要用長竿子呢、還是短的?

答案是都要,兩種竿子都重要!循著一定的步驟和方法,兩種味道你都能嚐,兩種味道你也都必須嚐。
先從短的上手,學著使鉤就魚;不用大甩,好拉好控制,一直練到在一定的短距離釣區內,幾能竿竿中的、能放能收為止。
接著,才開始練習甩動長竿。
因為長,直覺上想當然要用力,但用力方式又不正確,反而甩不遠。
甩遠不在力量大,這種矛盾的錯覺難克服,是所以難甩遠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鉤子離你較遠,不容易如同短竿般那麼準確地使魚上鉤,誤差較大。
精準度較不易滿足,是所以難甩的原因之二。
第三,就竿子往回拉而言,因為抗力臂增加的緣故,越長越難拉回,所須的力量自然也較大;
然而這遠距的力量源自於哪裡呢?
拇指、食指、和手腕。
大家都以為是腰臀或手臂。
錯了,它們只是江河下百川,不是源頭。
結果,最終章往往是直到腰都斷了還是甩不遠,最後無計可施,只好黯然棄竿,不再釣魚,並認為自己是肥物。
力量來源認知錯誤,是所以難甩遠的原因之三。

其實,上述三點倒也不算太難,之後多用長竿練習就可以了。麻煩的是第四點,也是我這次考一百的原因:
缺乏肌力的身軀和四肢,一小段時間甩下來,左肩左肘便開始僵硬而無伸展性,
短竿還能勉強混過,可是長竿子就不能充分甩動,
伸展不充分就甩不遠,甩不遠就更想 「用力」 甩,越用力就越讓肌肉疲勞,越疲勞就越僵硬,
最後僵硬到無法把竿線往潭中延伸去,竿子只能在外側無力地游移,一切就結束了...
這樣別說釣不到大魚,連小魚也很難鉤到了啊。

所以,我不禁自問:想考六七十、甚至不及格嗎?
先使自己有強韌且柔軟的筋肉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