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城中有一堵大牆﹐許多猶太人到了這裡﹐都要在此牆下落淚哭泣一番。這就是所謂的「哭牆」,也叫「西牆」,希伯來文是 Hakotel。只因放逐在外的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在此牆祈禱時哭訴流亡的苦難,遂被人叫做「哭牆」。 

這道牆的來歷,須回顧歷史。公元前五百多年,巴比倫人攻佔耶路撒冷,所羅門王興建的「第一聖殿」付諸一炬,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當奴隸。五十年後,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猶太人返回故土,用二十年在原址重建聖殿,但其後又為羅馬將軍龐貝所毀。 

公元前十九年,大希律王在聖殿山興建新的聖殿,是為「第二聖殿」。但八十多年後因猶太人叛亂,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夷為平地,聖殿被毀。如今所見的「哭牆」,是聖殿廢墟的西牆,深埋地下,其後猶太人藉口支持聖殿山平台的基地以防塌陷,用石塊加高,築成今日的一面大牆。但遊客如仔細觀察,哭牆下面和上面的石塊有大小之分,下面十一層的巨石才是希律王建「第二聖殿」時所使用的原始建築材料。 

此牆高18米,長28米,以27層石灰石砌成。牆下除瓦礫外別無它物,猶太人為什麼哭泣呢?這裡有一個令人悲哀的歷史故事。

耶路撒冷位於巴勒斯坦腹部,死海以西的河谷中,正當地中海沿岸通向阿拉伯沙漠的要衝。大約公元前二千年,猶太民族的祖先希伯來人在亞伯拉罕的帶領下來到這裡。傳說亞伯拉罕的虔誠感動了耶和華神,神因此祝福﹕“猶太人將在這塊土地上繁衍昌盛。”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被天使賜其名曰“以色列”。

公元前十一世紀,雅各的後裔大衛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973~前933年,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在位,大興土木,建立了宏偉的所羅門聖殿。用來供奉耶和華神,感謝神的恩典,從此,這裡成了猶太人最神聖的地方。

大約在公元元年耶穌降生在耶路撒冷南門外的伯利恆鎮。公元30年代時,耶穌向人們傳播真理,宣講“福音”告訴人們進天國的道理,展現了各種神跡。信奉耶穌的人越來越多,這一下猶太祭司們可着急了,大小祭司們議論紛紛﹕“這人行好些神跡,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於是猶太祭司們煽動猶太民眾,說耶穌破壞了他們的宗教,應該被處死。

耶穌在帶領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後,祭司們用三十個銀幣收買了耶穌的門徒猶大,耶穌由於猶大的出賣而被猶太祭司們抓捕。猶太祭司既想處死耶穌,又沒有這種權力,處死犯人必須由羅馬總督彼拉多批准。於是“眾人都起來,把耶穌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說﹕‘我們見這人誘惑國民,禁止納稅,並說自己是王。’”

彼拉多明白耶穌無罪,原想釋放耶穌,但被祭司們煽動起來的猶太人不答應,高喊着要釘死耶穌。彼拉多是羅馬總督每年可以赦免一個犯人,他想赦免耶穌,猶太祭司威脅說﹕“這個人自稱猶太人的王,這是造反,你要是釋放他就是對皇帝凱撒的背叛!”彼拉多只得赦免了另一個死囚。彼拉多讓人拿水來,當眾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擔吧!”猶太人說如果耶穌無罪,那麼就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承擔這一切。後來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釘死耶穌後30餘年,猶太人真的開始承擔迫害耶穌的罪。公元70~135年,羅馬皇帝三次遠征耶路撒冷,將全城夷為平地,屠殺了一百多萬猶太人。倖存者被擄回羅馬為奴,或驅入角鬥場與野獸搏鬥,讓野獸活活吃掉。羅馬皇帝宣佈永遠放逐猶太人(過了兩百年才允許流落各地的猶太人每年回鄉一次)。猶太人從此成了沒有領土的民族,在世界各地受到歧視與驅趕,經過無數次的顛沛流離和屠殺﹐整整流浪了差不多兩千年,直到1948年才重建以色列國。

據猶太人傳說當所羅門聖殿被燒燬時,六位天使曾經坐在聖殿的一面牆上哭泣,淚水粘結石縫,故而大牆永遠不倒,永遠聳立在那裡,見證着這段歷史悲劇。是的,善良的天使怎能不哭呢?猶太民族是被耶和華救出埃及的民族,耶和華神是猶太人唯一信奉的神,可是猶太人卻在敗壞的歷史中釘死了耶和華派來拯救世人的耶穌,犯下了難以償還的大罪。

自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哭牆落在約旦手中,猶太人不容許到哭牆禱告。哭牆無人哭達十九年。一九六七年的六日戰爭中,猶太人自約旦手中收復哭牆。猶太人湧到哭牆喜極而泣,所以又稱作「歡樂之牆」。耶路撒冷的哭牆,是以色列國魂的象徵,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來參觀,也吸引無數基督徒到來禱告。哭牆,後漸成為名勝古蹟,凡造訪以色列的,例必一遊。

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猶太人焉能不哭?見牆思祖,追憶兩千年來全民族流離失所的苦難歷史,一次又一次的驅逐乃至屠殺悲慘經歷,湧上心頭,悲憤交加,怎能不令人心酸落淚呢?因而這堵大牆被稱為“哭牆”。(改作自眾網站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自強之路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