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5:13~16

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15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心得

1. 鹽就是鹽,怎會 '失了味'?原來古時猶太地方和中東各地吃的鹽,多是 '礦鹽' 或 '井鹽' 石塊,那些鹽塊從礦場或井裏挖出來時,像拳頭大般的石頭,外層包著一層鹽。吃飯時,右手拿著菜,左手握著鹽塊,用舌頭舐鹽以取味。家中每個人都有一塊鹽放在廚房中,吃飯時就各用自己的鹽塊。等到鹽塊的鹹味逐漸減少,至完全失味時,原先的鹽塊就成為石頭了,於是隨手棄置,這些鹽份用盡的石頭就任人踐踏了。在古老的猶太傳統中,如果猶太人背叛了信仰、後悔再回頭時,蒙接納回到會堂之前,必須先躺在會堂門口,請走進會堂的人用腳踩踏他們。有些基督教團體也繼承了這一個傳統,凡被教會法規驅逐的教友,在蒙接納回歸前,也要被迫躺在教堂門口,對走進來的人說:'請踐踏在我身上,因我是那失了味的鹽'。

鹽要怎樣才有味道?要先溶解、然後與食物 '調和'。對,傳福音也是這樣。我們是鹽,要先與他人 '調和',融洽的相處一起,然後才能顯出我們的味道,使食物倍覺美味、人們便因我們而得益處。

鹽能殺菌。因為我們,可以幫助許多人去除改正惡習,使之向善。

鹽還能防腐。那就是 '不與眾人一同沉淪、不隨眾人一起茫然',而仍能在世人中間有所分別,不同流合污,發生一種防阻道德淪喪的作用。

2. + 3. 造在山上的城、點著的燈,都是顯明與光亮的。既然造在山上,怎會不被遠處的人眺見?既說是點燈了,不就是需要光嗎?怎又會放在小桶下掩著呢?(原文 '斗底下' 的 '斗',就是一種盛穀物用的小桶子。'斗底下' 就是指 '用斗掩蓋著') 這樣都失去了身為信徒原本被造就的功能與目的。

4. 我們就是造在山上的城、我們就是那點起來的燈,我們的功能與目的就是:叫人們看見我們的 '好行為',然後大家稱讚與仿效,並進而接受我們而有對神的信仰,如此我們便能將這歡欣鼓舞的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父因我們而得榮耀,這是何等的美好與光彩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