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之苦
人到中年,病痛特別容易發生,假如你或你的長輩發覺肩膀痠痛手無力,可能已患上肩周炎,別以為這是小毛病,病情惡化時,患者雙手有可能完全失去活動能力。由於大多數患者年齡超過50歲,因此,又名「五十肩」。
沾黏性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又名「肩周炎」、「凍結肩」、「冰凍肩」(Frozen Shoulder),即俗稱之五十肩,這是肩關節囊因為急性或慢性發炎,導致肩膀活動度不足。在臨床上,可大約分成三個時期,每個時期持續數個月之久:
1.急性期:肩膀因發炎而感到疼痛及僵硬,疼痛感即使在休息時也不會消失,進而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在這個時期當中,患者通常因疼痛而不敢進行活動。
2.冰凍期:受傷的組織以及關節囊的纖維開始沾黏。由於發炎合併沾黏,肩部活動受到限制。此時期肩膀處在不活動或小幅度活動時已不會疼痛,但大幅度活動依舊會感到不適,甚至疼痛。
3.解凍期:粘黏的情況獲得舒緩,肩膀漸漸恢復活動度。
成因:經常重複動作
註冊脊醫林福傑指出,每天重複相同的動作,是引致關節慢性勞損的原因,日積月累下便惡化成肩周炎,所以40至60歲的中年人最容易患上,而且女性的病發率比男性更高。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鎖骨、肱骨組成,並有多組肌腱、韌帶及關節囊包圍著。當肩關節長期勞損,有可能引起肩關節囊或肩胛肌腱發炎,產生組織黏連及纖維化,形成肩周炎。
病徵:無法舉高手
此病症大大影響手臂的活動能力,病人肩關節痠痛僵硬,無法舉高和轉動手臂,嚴重者甚至搭車不能握扶手,女士們不能梳頭、扣胸圍等。
 不少人會將肌肉勞損與肩周炎混為一談,其實年齡是兩者的分界線,年過四、五十歲人士才有可能患上肩周炎,這個歲數前出現的肩臂疼痛,應為肌肉勞損。
 另一個特點是慣用右手的人,肩周炎病徵會在左肩出現,真正原因不詳,估計是缺乏運動、長期姿勢不良或關節錯位等因素有關。
自我檢查與求醫診治 
雖然肩周炎並非致命疾病,但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睡眠,病情拖延愈久,愈難治療。肩周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若發現肩痛,可先進行自我檢查,如果手臂不能舉起至過頭位置,或不能將手屈至背部中央,便有可能患上肩周炎。脊醫一般會以冷敷、熱敷、超聲波、電療、肌肉伸展、關節矯正等方式治療,病人亦要注意生活細節,加以配合改善,便能達致更佳療效。
預防:少負重多運動 
脊醫林福傑建議,要預防肩周炎,最好從日常生活出發,經常轉換工作姿勢,保持充足運動,讓肩膀得到活動量和休息機會。
 1. 常用電腦者每15分鐘要轉換姿勢,每45分鐘要小休,讓關節得到適當休息。
 2. 做家務時,不要集中或重複使用同一隻手,應輪流交替。
 3. 使用手提車運載重物,減低肩肌承受的壓力。
 4. 拿取物品時,避免將手舉得過高,可用穩固的腳踏幫助。
 5. 睡覺宜採以平躺仰睡姿勢,避免側睡壓著肩部過久。
 6. 病因亦與凍親膊頭有關,天氣冷或座位向正冷氣機風口,便要多穿衣服。
 7. 常做拉筋運動如瑜伽、太極等,適量的強化上肢運動如游泳、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均有助預防五十肩。
資料來源:脊骨神經科 林福傑醫生 香港註冊脊骨神經科醫生、紐約脊骨神經研究院醫學博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