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札特效應:莫札特讓你更聰明」是一場誤會?文 / 一流人 / 遠見雜誌      2018-01-15

莫札特的神奇效應
莫札特效應是在一九九三年十月闖進了大眾的意識,當時《自然》期刊(全球最頂尖的兩家科學期刊之一,另一家是《科學》期刊)發表了一篇一頁的文章,作者是羅契爾(Frances Rauscher)、蕭歐(Gordon Shaw)和凱(Katherine Ky),這篇文章的題目看來四平八穩,<音樂與空間推理的表現>(Music and Spatial Task Performance)。蕭歐出身物理學家,後來興趣移轉到神經科學,他和學生合作發展出一套數學理論,關於腦部神經元如何協同運作。熱愛古典音樂的蕭歐注意到,「古典音樂的數學結構」與「他的理論所預測的神經元電流活動模式」之間,具有某些相似之處。然後他又從他感覺到的這層相似處,做出另一項預測:單單聆聽音樂,就可以強化腦袋功能─ 但必須是正確的音樂。蕭歐相信,莫札特所作的曲子「最能與我們天生內在的神經語言起共鳴」,且具有最大的強化功能效應,就像他後來所寫的,「莫札特的神奇天才,或許就展現在他的音樂作品充分利用了先天的大腦皮質語言。」

為了測試這個理論,蕭歐雇用了羅契爾,他原本是專業大提琴手,後來轉行念心理學。他們聯手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找來三十六名大學生,接受標準智商測驗組合裡的三項測驗:圖型分析、矩陣推理以及摺紙剪紙測驗。在圖型分析測驗中,受測者必須選出形狀適合的積木,來組合成題目所給予的圖型。在矩陣推理測驗中,受測者要從好幾個圖形中,選出題目圖案所缺少的那一塊,而該圖案是由另外幾個抽象圖形所組成的。至於摺紙剪紙測驗,受測者先看一個摺紙類的設計圖,上面有虛線和實線,顯示何處應該摺疊,何處應該剪裁。然後受測者再從好幾張圖片中,選出該摺紙設計圖完成後的樣貌。

在接受這些測驗前,受測者分成三組聆聽不同內容:分別是十分鐘的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十分鐘的降低血壓放鬆法指南,或是十分鐘的寂靜無聲狀態。莫札特這首奏鳴曲被描述為「從頭到尾都很華麗……是莫札特最深奧成熟的作品之一。」該文指出,某一項測驗表現傑出的受測者,在其他項測驗的表現也同樣傑出:這些測驗彼此間有很大的相關性,正如我們對智商測驗各子部分的預期,以及我們對其他認知測驗(像是學術能力測驗)子部分的預期。因此蕭歐小組將這三項測驗合併計算,稱為「抽象推理能力」,並將它轉換成智商測驗裡的得分,而一般大眾的平均分數約為一百分。接著他們比對這三組情境下的受測者,發現靜默組得分約為十分,放鬆法指南組得分約為十一分,聆聽過莫札特奏鳴曲的那組則得了十九分。

於是,聆聽莫札特似乎能讓學生變得更聰明,提高約八到九分智商。雖然九分智商看起來很少,其實不少:一名普通人(定義是智力優於其他五○%的人)在聆聽過莫札特奏鳴曲之後,智力將會比其他七○%的人高。這麼簡單的十分鐘古典音樂大補丸,要是能掌控其效應,將能推升一般學生的成績,超越二○%聆聽放鬆指南或是享受沉默的學生,有可能將B等變成A等,或是將不及格變成及格。

媒體馬上興奮的報導這項科學新發現。「莫札特讓你更聰明」是《波士頓環球報》的大標題。「聆聽莫札特不只是愛樂者的樂趣,它也是腦袋的補品。」文章一開頭就這麼寫道。蕭歐、羅契爾和凱發表他們的論文還不滿一年,音樂公司就已經開始利用這股爆紅的知名度,推出標題為「靈機一動:智慧莫札特」(Mozart for Your Mind)、「莫札特讓你更聰明」(Mozart Makes You Smarter)以及「用莫札特開發大腦」(Tune Your Brain with Mozart)之類的新CD。

諷刺的是,這些CD大都沒有收錄該實驗所採用的那首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但是這並不重要,它們的銷售量還是直衝數百萬。米勒州長在對立法委員演說時,還引用了羅契爾的研究成果,他說:「甚至有一項研究顯示,大學生在聆聽莫札特的鋼琴奏鳴曲十分鐘之後,智商會增加九分……沒有人會懷疑聽音樂─尤其是在非常小的時候,能增進空間圖像推理能力(spatial temporal reasoning),而這種能力正是數學、工程以及下棋的基礎。」

莫札特效應團隊的後續研究,也同樣受到報章雜誌的熱烈報導。和最初那個實驗一樣,這些新實驗也都發現,受測者在聆聽莫札特奏鳴曲之後,智力表現會立即大幅提升,但是靜默或放鬆卻沒有這樣的效果。與此同時,對音樂與認知有興趣的心理學家也開始檢驗這項發現,它非常吸引人,因為之前從來沒有研究顯示,只要聽聽音樂就可以對智能產生這麼大的效益。

第一個發表有關這項發現的獨立研究小組,是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史塔夫(Con Stough)團隊。和最初的實驗一樣,他們也採用莫札特的奏鳴曲以及靜默環境,但是多加了一個新情境:舞曲,讓一組受測者聆聽十分鐘節奏藍調歌手歐尼爾(Alexander O’Neal)的 Fake 88(House Mix版)和 What Can I Say to Make You Love Me?(Hateful Club Mix版)。三十名受測者在經歷某種聆聽狀態後,馬上做一部分「瑞文氏高級圖形推理測驗」(Raven’s 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test)。這項測驗被認為是衡量一般智商的絕佳測驗。史塔夫團隊發現,莫札特小組的表現只比對照組高出大約一分智商,距離羅契爾所報告的八到九分智商,差太遠了。一分差異,小到有可能來自認知能力測量的隨機變異(random variations),或來自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受測者之間的偶然差異(accidental differences)。別的研究團隊也提出了類似的經驗。

一九九七年,北卡羅萊納阿帕拉契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史帝爾(Kenneth Steele),也帶著兩名學生做了一場莫札特實驗。他們採用的是「數字廣度測驗」(digit span test),測量你的短期記憶能記住多長的數字串,以便正向或反向的重複它們。這項測驗與一般智力息息相關:你愈聰明,你能回溯的數字廣度愈長。但是,聆聽莫札特對於數字廣度並沒有影響。史帝爾在第二年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的實驗設計仿效羅契爾和蕭歐於一九九五年所做的後續追蹤實驗,他們那場後續實驗得到非常大的莫札特效應。所以這次史帝爾採用的是摺紙測驗而非數字廣度測驗,但還是一樣,他沒有發現任何莫札特效應。次年,美國心理學會的旗艦期刊《心理學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了這些新結果,標題寫著「莫札特效應之謎:無法複製」(Mysteryof the Mozart Effect: Failure to Replicate),而且該學會還發表了一篇新聞稿,標題是「揭穿莫札特效應的真面目」(Mozart Effect De-Bunked)。不過,在蕭歐威脅要控告美國心理學會之後,這個標題立刻就被換掉,改成「莫札特效應受到挑戰」(Mozart Effect Challenged)。

史帝爾日後寫道,他剛開始做這個實驗時,原本預期可以重複做出莫札特效應。沒錯,哪有研究人員會複製他們認為會失敗的實驗!實驗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就算背後的理論是正確的也可能出現失敗。就本案而言,聽莫札特音樂能提升認知表現,這個理論有可能是對的,但是任何一個想要測試該理論的實驗,都有可能因設計或執行上的各種失誤,而無法支持該理論─ 那些錯誤都與該理論的正確與否無關。然而,經過一再失敗,沒能發現聆聽莫札特後出現任何認知上的進步,史帝爾終於相信,世間根本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