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最難,不要錢的最貴'。這句話一點都沒錯。用在高爾夫球上,也是如此。

才加入 '核彈流' 不過幾天,已經約略感受到巨大釋放的由來,但稍早仍還不明瞭手部的被動作動軌跡,所以今天一直為手所困,苦思良久。直到剛剛,想起了謝迪赫的轉動、布巴與湯瑪斯的右腳,才恍然大悟,原來揮桿應如是。現在以倒推法說明之:

在出球角為最適、後旋量最低、完全擊中甜蜜點、且暫皆不考慮這些變因的情形下,

球要能飛最遠,球速則須最快;

球速要快,桿頭速度亦須快;

桿頭速度要快,向心力須大;又知瞬時向心力與瞬時切線速度成正變,故不使桿頭脫出軌道的力,就是向心力啊!

也就是說,除了向心力以外的力,對飛球接受的能量而言,相形之下皆過小不計。過去的我,拼命在研究 '如何給予球最大的水平力',我是傻子,因為整個揮桿的自然基本動作,並不適合提供這種形式的力,所以我的揮桿,看起來永遠是瑪莉奧。正確的思考方向應該是研究 '如何給予桿頭最大的向心力或向心加速度' 才對!

一切都變得單純了... 因為就全揮桿的動作而言,營造桿頭最大向心加速度只須要在定軸上作出最大的合力矩即可,

而人身在此規範下所能做出的最大合力矩就是 '左右正反'、'手腳上下'、'軀幹進退' 三管齊下啊,把這三管搞到最大,就是一個人揮桿的最遠!至於球,只不過是擋在這軌跡上的一個圓形小障礙物而已;擊中球,不是這個動作的目的,營造最大的向心加速度才是。

現在問題只剩下:'怎麼把這三管搞到最大?' 以我目前的理解與經驗,方法如下:

1. 伸盡 使正反最大,所以我需要柔軟度。

2. 移紐 使上下最大,所以我需要腿臀力。

3. 同進退 使進退最大,所以不用手打球是騙人的,也唯有這樣做,才可能悟得 '定'、'離'、'甩'、'送' 等之體感。之前我不懂得同進退之理,所以我還不懂得用手之道、也誤會了藤井,當然更不懂得為甚麼侯根恨不得有三隻右手了。觀察現今的桿身設計,之所以會設計出較高的 torq 值,就是為了要補償極大的進退力啊!

道理這麼簡單,我卻那麼傻,自顧瞎子摸象。所以過去我是蝦祥。

如果以上是正確的話,那麼引爆核彈的流程應調整為:

1. 伸 蓄個力吧 中平
2. 纏 畫個圓吧 巨蟒

3. 移 來個管吧 分離
4. 定 抓個位吧 踢萬
5. 紐 來個裹吧 双円

6. 甩 刺個足吧 環拉
7. 盡 送到西吧 究極

意想應是:

l * O 0 - Δ *

請問重心是怎麼轉移的?腿蹬嗎?軀幹轉嗎?手拉嗎?都不盡然,不如說是 ...。你來,讓我慢慢告訴你吧...

全揮桿好難,也好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