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自 '飯後散步、穿襪睡覺好養生!日醫師:錯!這樣做才對'
2018-01-08 新聞中心 陳建甫

【早安健康/陳建甫報導】人們常常會為了身體健康而培養許多生活習慣,但是日本知名的醫學博士森田豐就指出,許多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包含飯後散散步、睡覺穿襪子等等在內,日常生活中至少有六種錯誤的身體保健法,正在不知不覺中戕害身體! 

博士除了在日本上遍各大節目擔任健康專家之外,更在看診之餘撰寫醫療報導,是日本民眾好感度最高的醫學專家之一。而森田博士近來在日本健康雜誌《からだにいいこと(暫譯:對身體好的事!)》中撰寫專欄文章,指出一般民眾為了身體健康,以訛傳訛流行了六種生活習慣,其實可能是「挖東牆、補西牆」,不但無益健康更會傷身。

錯誤習慣一:飯後出門散散步 
雖然臺灣人可能自小都有受到學校教育,說飯後馬上進行劇烈運動會造成胃下垂,但是提到輕度運動,多數人都會在吃太飽之後,打算散散步、上下樓時改用走樓梯等方式運動回家,認為這樣子可以多消耗一點卡路里,或許就不會發胖。 

但是森田博士表示,飯後一小時內若能完全靜養,對身體其實才是最好的。腸胃在飯後需要一定量的血液來大量蠕動,並且分泌消化液來代謝,讓絨毛組織可以吸收養分。 

而這時如果運動的話,會讓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到手、腿的肌肉中,使得腸胃無法正常發揮消化機能,不但消化速度會減緩,腸胃也容易過勞。因此森田博士建議,飯後的一個小時內(最少也要間隔30分鐘以上),盡量都保持坐姿或躺姿休息,而日本腸科權威醫師後藤利夫也表示,如果飯後真的想運動,可以深呼吸配合腹肌出力,進行收腹運動(Draw-in)較佳。 

錯誤習慣二:睡覺時穿襪子 
許多有手腳冰冷的民眾,到了冬天都會穿著襪子睡覺,有時寒流一來還會多穿兩層,弄得整隻腳掌厚厚一層,想說這樣就能避免體熱從肢體末稍散失,也能睡個暖洋洋的好覺。 

但是森田博士表示,雖然襪子穿在腳上不會讓人有太明顯的感覺,但是在睡眠期間仍會持續壓迫到腳底的血液循環,讓腳掌內的血液流通變得不順暢。此外,就算穿了厚襪子,或是好幾層來保暖,都只能讓體表溫度保持溫暖,並不能加熱深層體溫。所以,睡覺時穿著襪子反而只會讓手腳血液循環更差,冰冷的狀況也更加嚴重而已。

在大家的傳統觀念裡,穿著襪子睡覺似乎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可以在熟睡時通過保暖足部為身體保持較高的溫度,有助於幫助入眠和提高睡眠品質。然而,長時間穿著襪子其實有壞處! 大家平時穿著襪子一整天時已經為足部帶來悶熱感,人體產生的汗液無法排除,全都聚在腳掌和腳趾間無法揮散;而且長時間穿著襪子的足部無法得到良好的血液循環,透氣度也更差,這樣的足部環境不僅讓人覺得不舒適,還形成了真菌的溫床,非常易於細菌的滋生,為大家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建議大家,在夜晚睡覺時可以脫掉襪子,讓足部透透氣,改用泡腳的方式去為足部保暖,而且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雙腿的疲勞。

而中醫師胡心瀕則表示,穿襪子確實能讓手腳保持溫暖,促進血液循環,但並非所有人都能藉由「穿襪子」改善手腳冰冷,建議可在睡前15至20分鐘以中藥煮的熱水泡腳暖身。對於天冷睡覺要不要穿襪子,中醫師吳明珠也曾受訪表示,穿襪睡覺可保暖,但應慎選材質,天然的棉、毛材料較適宜,若穿緊身、尼龍襪,會讓循環變差。榮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則表示,就算天冷睡覺也不應該穿太多,因為人在睡覺時身體對熱量需求有調控機制,新陳代謝減慢,所以不需穿太多。穿太多半夜容易被熱醒,反而干擾睡眠,或起床後覺得頭部漲熱,就是「悶到了」。因此穿著應以舒適為原則,搭配室內暖氣即可。

近年來已經開始有許多人都在提倡泡腳養生,每天泡腳10-15分鐘有助於活絡身體機能,起到調整氣血、消除疲勞、增進食慾等功效。長期面臨失眠、神經衰弱、關節酸痛、腰痛、胃痛等毛病的人都可以通過泡腳改善。 泡腳的溫度不宜太高,大約40攝氏左右即可,市面上已經有在售賣著各式各樣的泡腳盆,提供氣泡、按摩等功能,讓泡腳的效果更顯著。此外,泡腳可以為足部的皮膚加速新陳代謝,泡完腳之後摸一摸都覺得皮膚變得嫩滑了,是足部保養的優質選擇。

由上可知,雖說德國有句俗諺:'頭涼腳暖睡得好' (fuesse waermer, kopf kuehler, dann schlaf suesser.),但想必這裡所說的 '腳暖' 應該是強調晚上睡覺時 '足部保暖' 的重要而已,這與 '睡覺穿襪子',意表上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喔。

錯誤習慣三:周末晚起床 
很多人為了償還平日累積的睡眠債,會選擇在假日盡量睡到越晚越好,晚上也會放縱地熬夜,往往醒來後都已經時過中午了。森田博士則表示,償還睡眠債的關鍵,其實是在早睡而不是晚起。 

江戶川大學地睡眠研究專家福田一彥也指出,人體按照生理時鐘規律運行,會在前一天早上接觸到陽光後重整生理時鐘,隨著時間過去,在晚間六點左右開始逐漸大量分泌具有安眠減壓作用的褪黑激素。 

而民間也有流傳說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的睡眠最重要,其實所言不假。因為以正常的生理時鐘來計算,褪黑激素的分泌高峰期恰好落在此區間,若是此時身處睡眠狀態,身體的免疫細胞就會大幅活化,免疫系統就能高效運作。而熬夜晚睡,反而會讓身體錯過了這最重要的免疫排毒時機。 

此外,就算早上仍處於睡眠狀態,只要房間內有對外窗,視神經還是會隔著眼皮接觸到微量的陽光,生理時鐘也會慢慢重置,所以白天的睡眠效果,比起夜晚還是天差地遠。 

錯誤習慣四:難過時忍住不哭 
小時候我們總是想哭就哭,任由情緒大肆解放,長大成人之後卻會開始忍耐,許多人幾乎不太哭泣,反而是以憤怒、沮喪來取代。森田博士指出,不論是感動或是悲傷時,我們只要流出眼淚,就能幫助腎上腺消除部分壓力。 

由於眼淚內含有腎上腺所分泌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保持良好的哭泣習慣,不要忍耐不哭的話,反而可以讓腎上腺更無壓力的運作,也能分泌出護骨質、護血管的回春荷爾蒙DHEA。 

錯誤習慣五:在棉被下多蓋一層薄被 
最近冬季期間,許多人都會為了保暖,在棉被底下多添一層薄被,而這些薄被大多是毛料材質,表面也較為粗糙。但森田博士指出,不論是把薄被墊在身下、蓋在身上,只要是放在被窩裡頭,都有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這是因為人體要進入深層睡眠時,需要大量散出體熱,而舖在被單裡的薄被若是屬於毛絨材質,不但會讓體熱難以徹底散出、更會持續刺激我們敏感的肌膚。 

雖然並不一定會因為薄被的質地而在半夜醒來,但是已有研究證實,睡覺時被窩裡加蓋薄被,確實會延緩人們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因此若想要達到保暖功效,就把薄被加蓋在棉被的外側吧! 

錯誤習慣六:天天掏耳朵 
現代人由於使用耳機、行動電話的時間越來越長,時不時就會覺得耳內搔癢難耐,恨不得馬上拿出棉花棒來掏個乾淨,覺得會讓聽覺更加清晰。但是相信大家也都聽過耳鼻喉科醫師們說過,人體機制會自然排出耳垢,若是真的奇癢難止,與其掏耳朵更不如就醫徹底檢查。 

由於多數人掏耳朵時會追求爽快感,常常會大力且長時間的掏刷,容易造成耳朵內壁磨破皮,而且如果掏得過深、器具使用不當,更有可能傷及鼓膜,引發外耳或中耳發炎。 

如果真的戒不掉掏耳朵的習慣,森田博士也提醒,盡量以一周一次為限,每次掏刷的時後都輕柔、慢慢地進行,才能避免耳朵受傷。 

以下也將森田博士文內的六點整理如下,供讀者們簡易參考: 

錯誤習慣                              正確習慣
飯後出門散步助消化             飯後一小時內應休息
睡覺時穿襪子可保暖             睡覺時不穿襪子才能讓腳掌血循順暢
周末晚起床可補眠                 前一天晚上早睡才能補眠
難過時該忍住不哭來抗壓       難過時哭泣更減壓、長壽
棉被下多蓋一層薄被可保暖    薄被蓋在棉被外才不影響睡眠
天天掏耳朵對聽力好              盡量別掏,要掏就要盡量輕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