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6:19~24

19 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20 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21 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22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23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心得

1. + 3. 一點沒錯。我的財寶在哪裡,我的心就在哪裡,我的動力就在哪裡,我的行為也會應用在哪裡。誰不愛財寶呢?誰不想多攢 (同 '儹',音ㄗㄢˇ) 點?這段是耶穌論到了地上的財寶與天上的財寶,耶穌說我們不該去想著積儹地上的財寶;但我們暫時還不能討論 '如何積儹財寶在天上',在還沒有搞懂 '謀生' 與 '積儹財寶' 兩個概念之前,這觀念太深奧了,忍一下以後再說。'不要積儹財寶在地上' 絕不是說我們不要 '透過勞動而賺取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積儹財寶' 與 '賺取日常所需' 的基本謀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先講 '謀生',大文豪托爾斯泰非常了解 '勞動' 的真義,他常強調 '人絕對不可以不勞動',因為這是許多罪惡的源頭。人當勤奮工作以換取生存,'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創世記 3:19)。這是一個看似笨拙但其實充滿智慧的話語,這個智慧今天不能多談,因為不是主題,稍微講講就好,歹勢。總之請聽小弟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說句話:每個月老老實實的工作、剛好夠用、給爸媽、養家、之後難有什麼更多物質上的補貼,這樣並不算糟糕的;說真的,你沒有錯,或說,就算有錯,錯也不在於你。你若真有錯,乃是錯在你誤會了這個現象背後所隱藏的意義。你會覺得每天這麼做是 '混吃等死'、'浪費生命',是因為你沒有找到這麼做背後的真義,請不要怪罪這個現象的本身。換句話說好了,每個月輕輕鬆鬆工作、一秒幾十萬上下、每月至少賺個百來萬台幣、除了吃喝、給爸媽、養家、買車買房買鑽戒數百只、加入千萬俱樂部之外,已經難再有更多物質上的需求了;從 '背後意義探索成功率' 的角度來說,其實這樣反而更糟。覺得奇怪吧?這其中有大智慧啊,這智慧存在於:對耶和華的信仰。信神的人、因此懂了認真工作的道理之後,即便是困苦的工作,仍得平安喜樂。一個月賺一千萬嗎?沒差,認真踏實就好;認真卻只有五萬以下嗎?沒差,夠用就好;拮据不夠用嗎?沒差,不會餓死就好;死了嗎?沒差,早點睡了更好。為什麼怎樣都沒差?是的,因為重點完全不在收入數額的多寡,而在於 '選擇工作的動機'、'執行工作的效率'、與 '認清工作的價值'。

'積儹財寶' 又是另一個概念,探求人性心理的初始念頭後可以推知,這行為應是對於 '生命需求鏈':'生存 + 安逸 + 價值 + 實踐' 的錯認之故。就像爬樓梯一樣,沒登上第一階,便不會到第二階,一定要一階一階的達成。 喜歡積儹財寶的人,只爬到了前二階就停住了,與其說他們貪圖享受,不如說他們缺乏 '保障生存' 的安全感。邏輯上,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會想要把自己珍貴的一生青春用來 '積儹財寶' 才對,你想想:用一生的時間積儹,怎可能還有空好好花用享受呢?積儹是 '累積',花用是 '消耗',彼此互為矛盾,所以絕不可能兩全,你存錢的當下,也必定會從吃牛排的想法轉為吃陽春麵;或說,等到你認為積儹 '足夠' 的時候,能夠有心有力花用的時間還剩多少?你或許會說 '那我邊積儹、邊享受' 呢?相信我,朋友,這爽感是 '假的',因為這爽是 '暫時的',你心裡很清楚的,你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消耗便要大過累積了,於是一生都用在倥憁無盡的追逐裡。要跳離這個無間地獄、繼續往前確立 '價值' 與 '實踐' 的進步關鍵在於:對耶和華的信仰,一旦你 '真的相信' 神會照顧你的吃穿時,你生活的重心便自然不會再放在 '謀生'、或 '一直害怕謀生不能、而狂積儹財寶' 了。

2. 至於 '眼睛' 呢?這裡的眼睛,指的就是我們的 '心之眼',心若想通了、心眼若看明白了,全身就知道要往哪裡去,走的路自然就對了。就是 '不要積儹財寶在地上';那我們在地上該幹些什麼呢?對,這就是我們的 '心眼' 務須盡快看見的事情,這裡就賣個關子,請好好想想喔。

試問明年打算選總統的富豪,他所坐的馬桶跟你家的比,會大你十倍嗎?他大便的姿勢跟你有多大的差別?先搞懂上述二點,自然便知道 '天上的財寶' 是什麼了。看完今天的分享後,可以問問自己:'你的財寶是什麼、為甚麼' 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