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麼是小提琴的 '把位'?

就我的理解,把位 (position) 是控制音域的 '位置'。一般來說,小提琴上常用的 '控制音域位置' 共有七處,從高到低分別以一~七的數字區別之。第一把位最靠近捲軸、第七把位最靠近琴橋。

張桀瑋老師說:"把位的學習順序一般來說從第一把位開始,接著會學第三把位,會了第一把位及第三把位之後已經可以演奏不少曲子,隨後會教第四、五、六、七。第二把位許多老師會放在最後教,或是第三把位之後就先教第二把位。我曾經聽過一個學生告訴我,過去的老師跟他說第二把位不會用到,所以不需要學;其實第二把位不僅不是不會用到,我認為還相當常機會可以用到。許多學習者第二把位的指法反應都不是很快,是因為太少使用,而不是要用的機會太少。 

學習把位除了每個把位指法的熟練度以外,一個最重要的進階練習就是 '換把位' 的練習了。如何讓左手可以順利的在不同把位當中移動動作,精準度、柔軟度、大拇指的位置、左手的角度等。許多細節是需要透過特別練習才有辦法將良好基礎打下,為了將來的演奏做準備的。所以提醒每位小提琴學習者,在學琴階段絕對不要在 '把位練習' 及 '換把位' 這上面偷懶喔"!

今天先不談 '換把位',因為我連每個把位都還不熟。茲先將七把位中 每一弦 (按 G D A E 的順序) 第一指所押之音 (作為唱名的 Do,故第四指為唱名 Fa,餘類推) 列出,音準就不用說了,今後要練到每個把位都能 '一次到位'、且 '流暢進退':

空弦 =5 2 6 3 (對照鋼琴,其中 2 6 在中央八度、5 在低八度、3 在高八度;以後不再特別標明) G 大調 (因在底部,故只用三指)

第一把位 (VN1) = 6 3 7 4# (這四個音在指版上洽排成一橫列喔!) A 大調 (我的觀察,一個八度音階若以 '全全半全全全半' 音階排列者,樂譜通稱之為大調)

第二把位 (VN2) = 6# 4 1 5 降B 大調?(好像不是這個樣子的喔...)

第三把位 (VN3) = 1 5 2 6 C 大調

第四把位 (VN4) = 2 6 3 7 (剛好是第一把位的第四指位置) D 大調

第五把位 (VN5) = 2# 6# 4 1 (剛好是第二把位的第四指位置) 降E 大調

第六把位 (VN6) = 4 1 5 2 (剛好是第三把位的第四指位置) F 大調

第七把位 (VN7) = 5 2 6 3 (剛好是第四把位的第四指位置;也剛好是空弦的高八度音) G 大調

由以上數據可預知,把位的難處在於:即時準確第三、四指的強韌四指綜合移型換位的流暢

@ 有個小問題:那剩下的調子、如 E 或 降A 呢?我猜,小提琴的曲子比較不會用這些調性來寫?下次有機會再請教先進了,先練好七個把位再說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