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一 關於癌症存活者部位監控的建議 (部位/ 監控建議/ 備註)
1. 頭頸部癌症:
頭一年 1~3 月健檢一次、第二~五年每年 2~6 月一次、第五年以後每年一次、
治療完成後製作半年之基線圖像追蹤 (baseline image;從一開始就製成的病理病徵記錄,可以是圖表、影像、文字、劑量等等,用以比較某一疾病生理前期和後期的差異)、
定期由耳鼻喉科醫師進行喉鏡檢查、
若有吸菸史,定期作低密度之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2. 乳癌:
頭三年每年 3~4 月健檢一次、第四~五年半年一次、第五年以後每年一次、
每年製作基線圖像追蹤
硬塊或腫瘤需附症狀方有追蹤實益、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3. 攝護腺癌:
每年進行數位直腸檢查一次,共五年、
每半年~一年進行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測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est; PSA test) 一次,共五年
無症狀者毋須定檢;但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4. 腸癌 (大腸、結腸、直腸癌):
每年進行健檢及上皮癌胚胎抗原檢測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test; CEA test) 一次,共五年、
每年進行胸、腹、骨盆 CT 一次,共三年、
術後每年進行結腸鏡檢查一次,共六年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5. 非小細胞肺癌:
製作病史、
頭二年每 3~6 月健檢一次,之後每年一次、
頭二年每半年進行低密度縱軸 CT 一次,之後每年一次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6. 睪丸癌:
依組織、癥候 (如 '生殖細胞瘤' 或 '非生殖細胞瘤') 製作階段性追蹤索引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7. 各種婦科癌症:
依組織、癥候 (如 '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 或 '卵巢癌' 等) 製作階段性追蹤索引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8. 淋巴癌:
依組織、癥候 (如 '瀰漫大細胞淋巴癌'、'濾泡性淋巴癌' 或 '何傑金淋巴癌' 等) 製作階段性追蹤索引
若發現新症狀,基線圖像追蹤宜由臨床進行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