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10:35~45 = 太 20:20~28
35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什麼,願你給我們做。
36 耶穌說:要我給你們做什麼?
37 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38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
39 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
40 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就賜給誰。
41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
42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43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44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馬可福音 10:46~52 = 太 20:29~34
46 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
47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
48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
49 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
50 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裡。
51 耶穌說:要我為你做什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
52 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比較
1. + 2. 馬太所記的是媽媽為兒子求功名,而馬可則記兩位兒子的志願。馬太說瞎子有兩個,而馬可只點出了其中之一。事件一樣、內容相同,惟細節有出入。撇開四福音書都是捏造的說法 (之前已經提過,新約是假的可能性低到比被雷連續打到一百次的機率還要低多了,此略),我相信還有三種可能:
a. 兩個人 (馬太、彼得) 都是針對當時事件的 '回憶' 所作的記載,兩者當時應都在場,但觀察時間與位置、切入重點不同,所以記載內容不同
b. 馬可則是透過彼得的 '轉述' 記載,因為轉寫費時費工,彼得可能只就 '他認為的重點' 精簡描述,故或與真實事件的細節有出入
c. 就第二例而言,可能是彼得認得其中一個瞎子,且這整件事件的重點不在於 '幾個瞎子' 或 '到底是誰' (搞不好事實上還不止兩個呢),而彼得則概括的以 '巴底買' 為例示性的代表,一體帶過
3. 古希伯來語,'老師' 的意思。猶太傳統上稱呼老師,分為三個等級:拉 (rab) 是較基層教職 (但仍是甚受人尊敬的喔,我們可以比擬為通過國家考試具有正式教師資格的國中小高中的老師們),拉比 (rabbi) 是中階 (就當作是大學研究所的教授們吧),拉波尼 (rabboni) 則是最高階 (可以想成是某個專業領域的權威級人物,往往有甚大的學術貢獻;例如音樂界的蕭邦、或是高球界的班侯根等)。當人尊稱對方是拉波尼時,便伏身於地,以示尊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