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不自主的臉部抽蓄
面肌痙攣(半面痙攣)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徵。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於一側,雙側者甚罕見。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可選用抗焦慮緊張藥物等。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重症者,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B '半面痙攣' 是怎樣發生的?
半面痙攣又稱面肌陣攣,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擴展到同側半面肌肉,但額肌較少受累。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間隔時間長短不定。人體疲勞、情緒激動、談笑瞬目等可誘發或使之加重。雖然抽搐時面部無疼痛,但頻繁發作可影響視力、言語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難以忍受。
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學者和臨床醫師認為系面神經在內耳門附近受小腦後下動脈分支壓迫所致;當血管過度迂曲、伸長拉緊或硬化時始顯症狀。推測受壓處面神經髓鞘萎縮,傳入感覺纖維與傳出運動纖維發生“短路”,啟動運動纖維引起面肌痙攣。另外一種說法是:從面神經發出的運動抑制纖維,也分佈於肌肉中,當某種因素使抑制纖維興奮消失時,面肌就痙攣。
根據臨床表現本病診斷較易,但應進行臨床、耳鼻咽喉及神經科檢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檢查要包括X線體層照相及CT檢查,以排除面神經受腫瘤(主要小腦腦橋角或顳骨岩部的腫瘤)壓迫的可能性。例如,顳骨岩部內的膽脂瘤最初表現即為面肌痙攣,另外面神經鞘瘤及較少見的聽神經瘤亦可如此。僅當上述檢查為陰性時,方能診斷為特發性半面痙攣。在門診會遇到臉部肌肉抽蓄的患者,不論是臉頰,或是眼皮周圍,都會造成患者的恐慌,擔心自己可能得到什麼嚴重的疾病,醫師會根據當時患者的病況病史或是其他神經學檢查的結果,幫忙治療病因。
其中有部分的患者,最後會被診斷是所謂的原發性半面痙攣或眼瞼痙攣。半面痙攣多是中老年發病,有半邊的臉部會沒辦法自主閉眼、或是無法控制嘴角抽搐現象,症狀明顯時會影響眼睛視線以及造成嘴角無法控制的流涎。初步治療以口服藥物為主,然而症狀嚴重者對藥物反應有限,依國內健保規範,口服藥物持續治療6個月且反應不佳者,可以健保給付的方式,施行臉部肉毒桿菌針劑注射治療,施打一次效果可持續3~4個月,藥效優於口服藥物。
眼瞼痙攣則為雙側不自主閉眼動作,同樣地,若對口服藥物反應不佳,也可以改以健保給付的方式施打肉毒桿菌針劑注射治療。
~ 祐華小兒科專文
C 以中醫角度看面肌痙攣
@ 肝風肝鬱、脈絡受阻
@ 好發於女、情志受傷
@ 臉為手足六陽經絡總會之處
@ 可能原因有四:
1. 肝氣抑鬱 = 頭暈、耳鳴、脈弦緩、舌紅、苔薄白 → 逍遙散
2. 風邪阻絡 = 頭痛、鼻塞、惡寒、舌淡紅、苔薄白 → 菊花茶
3. 肝風內動 = 頭痛、遇激憤則症加劇、脈弦細有力、舌暗紅、苔黃乾 → 天麻鉤藤飲
4. 風痰阻絡 = 暈眩、咳痰、臉麻、口乾不欲飲、舌體肥大、苔薄白潤 → 六君子湯加南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