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8:1~11

迷惘之城哥林多

1 這事以後,保羅離了雅典,來到哥林多
2 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
3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
4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
5 西拉和提摩太從馬其頓來的時候,保羅為道迫切,向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6 他們既抗拒、毀謗,保羅就抖著衣裳,說:你們的罪歸到你們自己頭上,與我無干。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裡去。
7 於是離開那裡,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
8 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
9 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
10 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
11 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

適用

本章記載著保羅第二次海外宣教之旅回程與第三次宣教開始的些許事件。保羅前後一共三次 (也有學說認為四次) 從耶路撒冷為起點、向海外宣教、後再返回耶城。途中行經的地點不少、迂迴曲折、往復停頓,好不複雜,想一窺究竟的朋友,請參考 另文整理,這裡就容我省略了。

1. 哥林多為亞該亞省首府,居民多為希臘人,也有很多說拉丁語的羅馬人,猶太人在此定居的也不在少數,是個很大的商業城。可惜城內迷信之廟宇林立,多以淫靡著稱;例如,有名為 '亞賽羅底特 (愛神)' 的廟,號稱擁有廟妓 (又稱聖妓,是指在廟宇裡生活,為朝拜者提供性服務的人) 上千人,吸引各地遊客。當時的人口語中有謂 '哥林多化',乃指 '道德崩潰、放蕩縱慾' 之意。這也難怪保羅會在 哥林多前書 把當地人的 '性價值觀' 看作是哥林多教會極待處理的大難題了。

2. '革老丟' 為羅馬皇帝,於 AD41~54 在位。約在 AD49~50 年間,曾因住在羅馬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逼迫基督徒而引起騷亂,革老丟下令將所有猶太人逐出羅馬城,惟此令未被貫徹 (詳 徒 28:17羅 16:3)。至於亞居拉夫婦倆,則是相當支持保羅的教友;在很多物資上的補給,亞居拉夫婦都提供了保羅團隊不小的援助,保羅在 羅馬書 裡,也大大的祝福這對夫婦。

3. 據考,保羅家鄉 '基利家' 向以生產一種山羊毛製成的布 (cilicium) 而聞名,這種布可用來製造帳棚、地毯、窗簾、及斗篷等。因為猶太拉比教導人聖經乃屬義務性質,並不收取費用,所以他們另須培養一門賴以維生的技藝,而縫製帳篷可能就是保羅自幼學習的手藝。靠做這毛織帳棚的工,來當作為主出外傳道、在供給缺乏的大環境下一種自食其力的謀生技巧。其實,保羅不止以這技能養活自己,同時也以此養活了一批隨行的使徒呢 (徒 20:34)。又長途奔波、又隨時被追殺、又傳道、又被排斥、又要處理內鬨、又著述、又被監禁、同時還又要打零工賺一群人的生活費,保羅真的很不簡單哪

4. 抖去衣裳上的塵土,原為猶太人向外邦人表示斷絕往來的舉動;還記得前面的經文 '對著眾人跺下腳上的塵土' 嗎?這裡是一樣的意思,保羅想向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表示:他們如此剛硬頑固的不信主耶穌基督,那之後就必須自己承擔這後果了。

5. '提多' 在當時是個非常常見的羅馬 '菜市場名',故這裏再加上 '猶士都' 這個姓氏,應該是為了與另一個後來於 哥林多後書 數次說起的 '希臘人提多' (他同時也是保羅所撰 提多書 的收信人) 有所分別吧?

6. 這又是個神學研究的重大論點:其實,神可以知道有誰會聽、有誰必永遠不信,但神總會給人足夠的機會聽道,自然更不會讓凡是前來 '叩門' 的兒女們,徒勞而返了;神會為神的兒女們預備好滿滿的恩典、在適當的時機與環境、'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 的倒在我們懷裡,好讓我們得著來自神滿滿的恩典。

7. 據考,這個時期約在 AD50~52 左右。保羅過去不在同一地停留太久,但這次在哥林多卻長住了一年半之久 (下一次長住是在以弗所,將近三年;詳 徒 19);個人認為保羅四處客旅,目的是為了宣教傳福音,但這次的長住應該是為了建造與鞏固教會核心,因為哥林多城的居民生活文化實在太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