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國度的比喻 (或作「天國的奧秘」)
1.種子和泥土
(1)經文出處:(太13:1-23)
A.撒種的比喻:(太13:1-9)(參照可4:1-9;路8:4-8)
就在那天,耶穌從房子裏出來,坐在海邊。有一大群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好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他用比喻對他們講了許多話。他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掉了;有的落在土淺的石頭地上,因為土不深,很快就長出苗來,太陽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的落在荊棘裏,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的落在好土裏,就結出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B.解釋撒種的比喻:(太13:18-23)(參照可4:13-20;路8:11-15)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凡聽見天國的道而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受患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憂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結不出果實。撒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明白了,後來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2)解釋:主耶穌在用比喻教導眾人時,有的祂會曉諭門徒,使其明白真正的涵義,而有的主耶穌會讓眾人自行去領會其中的寓意。「種子和泥土」的比喻中,主耶穌有親自作了一番解釋,撒種就好比傳天國的道,而撒種的時候通常會落在四種地方:
A.落在路旁:「路旁」通常被解釋作一顆「剛硬的心」,因為它經常被人踐踏,表面變的堅硬無比,種子只能留在表面,還來不及生根,就被「那惡者(撒旦)」奪去,就如被飛鳥吃盡一樣。
B.落在土淺的石頭地:「土淺的石頭地」代表一顆「膚淺的心」,因為土淺,所以扎根不深,
對於福音剛開始雖是歡喜領受,但一遇到患難或迫害,這些人就立刻打退堂鼓。
C.落在荊棘裏:「荊棘」代表「被擠住的心」,有許多事物吸引這些人的心,一方面要上帝,一方面又緊抓世界的錢財、名利等等,每天想著要如何使生活更舒適,如何提高生活品質,而被這些憂慮給挾制住,無法親近神。
D.落在好土裏:「好土」是這個比喻的重心,是一顆「敞開的心」,留心聽神的話語,記在心裏反覆思想,化成實際的行動,也就是「結出果實」。主耶穌希望信徒們能夠「將所聽的道付諸實行」。
2.仇敵的工作
(1)經文出處:(太13:24-43)
A.麥子與稗子的比喻:(太13:24-30) (「稗子」是一種長在田間的雜草,外表與麥子相似,很難分辨。聖經和合本修訂版譯作「雜草」。)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人撒好種在田裏,在人睡覺的時候,他的仇敵來,把雜草撒在麥子裏就走了。到長苗吐穗的時候,雜草也顯出來。地主的僕人進前來對他說:『主人,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那裏來的雜草呢?』主人回答他們:『這是仇敵做的。』僕人對他說:『你要我們去拔掉嗎?』主人說:『不必,恐怕拔雜草,也把麥子連根拔出來。讓這兩樣一起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會對收割的人說,先將雜草拔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把麥子收在我的倉裏。』」
B.解釋麥子與稗子的比喻:(太13:36-43)
當時,耶穌離開眾人,進了屋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雜草的比喻講給我們聽。」他回答:「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雜草就是那惡者之子,撒雜草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代的終結,收割的人就是天使。正如把雜草拔出來用火焚燒,世代的終結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他的使者,把一切使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裏挑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裏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的,就應當聽!」
C.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太13:31-33)(參照可4:30-32;路13:18-21)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裏。它原比所有的種子都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以致天上的飛鳥來在它的枝上築巢。」
他又對他們講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放進在三斗麵裏,直到全團都發起來。」
(2)解釋:這一連串的比喻中,麥子與稗子的比喻主耶穌有特別提出解釋;而接下去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是連在一起的,其中任何一個都能幫助我們認識另一個比喻。
A.麥子與稗子的比喻:
主耶穌清楚的將此比喻作出分析,其中的關係包括──
(A)「撒好種的」是人子;「撒雜草的」是惡魔。
(B)「好種」就是天國之子;「雜草」就是惡者之子。
(C)「田地」就是世界(教會也在世界其中,所以教會之中當然也會參雜著雜草)。
(D)「收割的時候」就是指世代的終結;「收割的人」是天使;「收割」這個動作指的是將
惡人和義人分別出來,他們將會得到不同的結局。
(E)綜括之解釋:麥子與稗子乃是在主的審判之中,人無法輕易的觀察、分辨出來,所以信徒們應當警醒、彼此包容、寬恕,把握向主悔改的機會。
B.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
◎關於芥菜種比喻的解釋,存有二種爭議:
(A)正面意義:天國就如芥菜種,國度的擴張由渺小的起頭,持續散發生命力,至終帶來偉大的結果;
「天上的飛鳥」是指外邦各國,表明天國的福音是普世性的,並非只有猶太人所有。
(B)負面意義:在現實中,「芥菜」是菜蔬,只會長成小樹叢,本該不會長成一棵大樹,這本身是不正常的,所以有人將其解釋成畸形發展、世俗化的教會;而也有人將此處的「飛鳥」解釋成撒旦(參照撒種的比喻),棲宿在枝條上煽惑信徒、製造惡事。
◎在麵酵的比喻中,也存在著二種爭議:
(C)有人認為此段比喻與芥菜種正面意義相似,也是指神的國度就如同加酵於麵,擴張十分迅速。
(D)傳統上猶太人將麵酵視為惡與不潔(出埃及記12:15、19;利未記2:11;可8:15;
哥林多前書5:6-8),所以有人認為主耶穌的意思是指一點小惡可以腐敗生命和全人類。
※但筆者認為不論這二種比喻是指善或惡,並不互相衝突,因為善惡是一體二面的,渲染力及影響力皆十分強大,如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另外在經文的解釋上,讀者有時要注意是否太過於片面,例如「酵」的負面象徵,根據《利未記》23:17,舊約時代五旬節時,神也要以色列人獻上有酵的餅為祭,可見「酵」不見得都指不好的事物。
3.國度的子民
(1)經文出處(藏寶和尋珠的比喻):(太13:44-46)
「天國好比寶貝藏在地裏,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歡歡喜喜地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天國又好比商人尋找好的珍珠,遇見一顆貴重的珍珠,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下這顆珍珠。」
(2)解釋:
A.以購買者是「人」的角度來解釋:
(A)二個比喻的共同點:
a.首先,他們知道所找到的寶貝(天國的福音)價值連城。
b.其次,他們決心要得著它。
c.第三,他們變賣一切,用他們的所得來買這個寶貝,最後他們終於買到了。
(B)二個比喻的相異處:(描述人得救以前的經歷)
a.第一個比喻的人似乎是偶然發現地裏的寶貝,之後再藏起來並設法買到這塊地。
→有些人原本對任何宗教都缺乏興趣,然而有一天他們聽見福音後,看出基督是至寶,擁有祂即是擁有一切,於是立刻轉向祂、相信祂。
b.第二個比喻的人是經過長期鍥而不捨的努力之後,終於尋得那顆貴重的珍珠。
→有些人一直都在找尋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那一份信仰,雖然在多年的尋找中可能一無所獲,
但最後他們的尋索有了報償,就是聽見了福音。
B.以購買者是「主耶穌」的角度來解釋:
他用自己的寶血(釘死十字架)把地購來,好得到地裏的寶貝(認罪悔改的信徒、教會),商人尋找珍珠的比喻也是如此。主耶穌為了讓人進入天國,付上了自己做代價。
4.神國的成就
(1)經文出處(撒網的比喻):(太13:47-50)
天國又好比網撒在海裏,聚攏各種魚類,網一滿,人們就把它拉上岸,坐下來,揀好的收在桶裏,不好的丟掉。世代的終結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把惡人從義人中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要哀哭切齒了。」
(2)解釋:
A.這個比喻與「麥子與稗子」的比喻類似,說到世代的終結,天使要將惡人與義人分開,並且他們將會得到不同的結局。
B.與「麥子與稗子」的比喻不同的是,這個比喻較無提到世界從起點走向終局的過程,而是皆盡所能強調一個觀念:「有一個審判將要臨到,把善與惡分開,那時惡人的遭遇將極其可憐。」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