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練、一直練,我又找到了!這次我相信,確實體會了長久以來的謎團 --- 遠距的秘密 --- 其中的最後一個要素,定能有助於做到高球最高境界:「 意之所至,球亦隨之。」 這是高球皇冠上最閃耀的一顆藍寶石!
要打遠,就心態層面而言,就是 F。就技術層面而言,不外乎 M、X、R 三點;M 是手部動作,X 是軸心狀態,R 則是啟動速度。我過去一直認為 R 的增大因子只有 W ,以為 W 越大,桿頭速度則越大,距離則越遠;對啦,是沒錯,可是如果沒有:



L



將如何能有效增大 W 呢?沒有 L ,W 值總在一個相對較弱的限度,距離雖可稍微加強,但絕非王之距離。以前所領略的 L,是重心轉移的部分,良好的重心轉移的確可增進球距,是充分條件,但絕非遠距之必要主因;故 L 的另一主要功能,就是增大 W 值。W 值大則 R 值大,真正的距離就出來了。以 L 增加 W,還有另一個好處:幫助適時回正桿面及內側下桿。
太多 L 也不好,會導致左拉球,魏聖美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HONDA LPGA Championship 第 17 洞 Par 5,她想拼 2-on,從轉播上可明顯地看出,用了太多 L。球左拉至果嶺旁草叢,最後輸給了曾雅妮。不過,在 Boeing Classic 第 11 洞 Par 3 ,181 碼,她的 F, M, X, R 四焦聚於一處,L 用得恰到好處,就打出了一記漂亮的 Ace。真是成也 L,敗也 L 啊。
雖說遠距可以造就,但每個人的距離總因先天體型及揮桿習慣而有一定之限制,也就是所謂的極限值;例如一般常見七鐵的無風平地距離為 130 碼至 170 碼不等,透過加強遠距之練習,不足者多半可以達成。110 碼增進至 160 碼、或 130 碼增進至 145 碼之類的調整,這對桿數而言,是有利且有必要的;但就鐵桿組而言,若想要超過此一範圍,就非常困難了,超過者皆是强打型選手,並不多見。其實也不必強求,因不太可能勉力達成,且沒有必要;因為這樣會導致各桿之間的落差過大;若 56 度 150 碼,那麼 150 碼以下的 approaching 碼數分配,至少也要分成十五種力道程度,試問臨場有可能應用出來嗎?Bubba Watson 就有一點類似這樣的困擾。

那木桿呢?尤其是一號木,拍謝,那就有必要了。在穩定的前提下,開球越遠總能讓下一桿越輕鬆;聽說有位布姓男子,多次於新淡水 290 碼上坡四桿洞一桿 on ...,你覺得他那一洞會打幾桿?

總言之,不管遠距是否有必要,能擊遠應不是壞事,所以不要忘記: L 有兩個主要功能:幫助重心轉移及增加 W。W 值大則 R 值大,加上正確的 M、穩定的 X、最後把 F 先記再忘,真正的距離就出來了。宜體會之,早享穩定擊遠之樂。

也許你還會問:「你為甚麼願意白白地告訴我?」
我會笑說:「我曾白白地得過比這珍貴一千萬倍的禮物。沒錯,是白白地得。如今,我也要這樣行,好讓送我這禮物的主人高興。你來,讓我順便告訴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關於愛,我是個小學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