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的撰寫範例 -論文結構與研究計畫的撰寫

田秀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

壹、    質性研究論文結構

誌謝
論文題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
第三節     名詞定義
第四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     第四節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或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包括研究者背景)
第四節    實施程序
第五節    資料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六節    研究倫理相關議題
第七節    研究時程表
第八節    研究經費預算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說明對研究結果的預期以及將如何呈現

第五章    討論與反思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表目錄
圖目錄
附錄

貳、質性研究設計的主要內容
1. 界定研究環境
要多省思個人的研究興趣、動機、能負擔的時間及精力
同時要確定研究主題是適合以質性研究進行的
研究題目要訂的客觀,不要隱含不必要的前設(例如:中學生因父母離異而學習成績下降的探究,不是中立的題目)
2. 確定研究問題
要找有意義的問題、要找夠份量的問題、但野心也不要太大
適合質性研究的問題:特殊性、過程性、情境性、描述性、解釋性
確定問題之後,也要繼續窄化,定義重要的名詞
3. 研究目的與研究之重要性
個人目的、實用目的、科學/智性目的
4. 研究背景及相關文獻探究
進行窮盡的文獻探討、說明實務現場的背景以及個人相關的實務經驗
5. 界定研究對象
6. 選擇研究方法
7. 說明如何檢測研究結果
8. 研究倫理

綜合而論,Maxwell( 2005, p.11) 所提的Z型架構是頗值得參考的:
                  目標       概念架構  
                         研究問題 
                  方法         效度

參、如何評論質性研究?
一、緒論部分:
題目恰當?
對理論的建立或實務工作有貢獻?
研究目的陳述清晰?
動機、目的、問題互相連貫?

二、文獻探討部分:
理論架構清楚?
分節順序合乎邏輯?
文獻探討部分寫作清晰?對該領域能有所貢獻?
螞蟻或蜜蜂?堆積或消化?

三、研究方法部分:
對象 -研究參與者的代表性、抽樣的方式、樣本的大小
工具 -訪談大綱、訪談結構、研究者的背景或可能偏誤
實施過程 -過程合於研究倫理?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能達成研究目的?
研究變項或構念的概念性定義及操作定義是否恰當?

四、結果、討論、結論、建議: 
結果的陳述與緒論部分相連貫?
結論及建議是根據研究結果或發現而來?
研究結果是否可靠?
是否有更好的研究結果討論方式?
研究結果的推論性如何?
研究結果有足夠的可信度?    
研究結果對理論及實務上的貢獻如何?

五、其他:
寫作風格或文筆流暢?清楚?簡潔?合乎APA的格式?
題目對有創意?有貢獻?學術價值?

肆、    質性研究論文的撰寫
一、如何撰寫文獻探討
 (一) 要能蒐集到重要文獻
要知道如何使用資料庫
    使用正確的關鍵字進行蒐尋
文獻的類型- 書籍、期刊發表(包括年度研究報告)、會議論文、線上資料庫、個人的談話

(二) 找到文獻之後,如何閱讀?
寫下出版的相關資料,包括 APA Publication Manual 對參考書目內容的要求。
讀摘要
認清論文結構
         -論文的重要性
         -過去相關文獻所指出的結果
         -還需要近一步探究的問題
         -本研究的主要目標
         -本研究做些什麼,如何做
         -本研究的大致發現
         -本研究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檢視該研究之研究方法
         - 研究者背景
         - 研究對象
         - 研究問題
         - 研究工具
         - 實施程序
         - 資料分析
            思考該研究對你所要進行研究的有幫助之處
            再回顧一下研究的全貌
(三) 撰寫時應注意事項
文獻探討一章目的在整理既有的理論概念及相關研究
一般碩士或博士論文分三到五個節次
        以卡片來記錄閱讀文獻或心得想法,以方便之後的歸類
        一定要記得以APA格式紀錄出處,以備未來呈現於參考書目中
切忌以寫教科書的方式撰寫
        以概念為主軸來撰寫是不錯的想法
        以相關研究一致性的發現或相反的發現做對照比較式的撰寫
螞蟻的堆積或是蜜蜂的釀蜜的比喻
重視對各相關理論概念的統整
最後要回到這些文獻與本研究目的及假設相關之處
此處的研究假設是要以構念性的方式來撰寫(操作性的在之後)
引註出處要參考APA的出版手冊,包括同時引註兩處以上出處的出現順序 

二、研究方法的撰寫
研究參與者 -儘可能詳盡,但須合於倫理 
研究工具 -包括研究者本身的專業背景,並交代如何避免偏誤
研究設計 -研究方法的選取,避免如同寫研究流程一般
實施程序 -具體的步驟,從取樣到資料分析之前的整理
資料分析 -說明具體的分析步驟,可舉例說明

三、研究結果的撰寫
可以先報導基本分析的摘述 (preliminary analysis)
如何報導結果比報導些什麼結果要來得重要
除圖表之外,一定要以文字說明圖表的意義
去蕪存菁,有捨有得

四、討論的撰寫
全文最精華之處
可能以跨案例的分析方式呈現各參與者之間的共同議題
討論本研究有如何的新的發現

五、結論與建議
可以加上研究限制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要記得,沒有研究是完美的,所以做推論是要特別小心或保守

六、參考書目及附錄都需要注意格式

七、一般寫作的原則
1.    資料要豐富
2.    要清楚
3.    要合理
4.    不要誇大
5.    要合邏輯,有組織
6.    要有風格
7.    要一寫再寫,再三修改
8.    不斷的寫就對了
9.    寫作的五 c 原則 (Flowerdew, 1997)
全面(comprehension)
精簡(concise)
一致(consistent)
累積(cumulative)
批判(critical)

八、針對撰寫作計畫的建議
1.    在一開始時就寫,以後並不斷持續
2.    剛開始時可以是隨意的想法,也可以記錄自己所需要搜集的工具
3.    要有固定的時間撰寫
4.    如果被卡住,就做些別的相關事務,回過頭來再看也許就比較清楚
5.    被卡住時也可以找老師或同學聊聊,問問同學是如何寫作的
6.    想想哪些人會讀你的論文,你會如何與他們溝通你的發現
7.    寫作其實也意味著不斷的修改,絕對不是白費力氣,一次會比一次更好
8.    可以使用更為精簡的辭彙
9.    可以使用小標題,小標題的訂定一定要與內文符合
10.    讓別人看看你初步的作品
11.    寫作過程能讓你的思考更為清晰
12.    讓論文能發表,期刊、工作坊、學術會議

伍、研究者在質性研究中的相關議題 
一、研究者的角色與立場
1. 為何要討論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角色與立場?
    研究者本身是一項研究工具
    研究者在主觀與客觀角色之間的轉換容易影響科學性知識的獲得
2. 該考慮哪些研究者個人因素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性別、年齡、文化背景與種族、社會地位與教育程度、個人特質、寫作風格
3. 研究者個人傾向對研究的影響
    研究者不同角色在研究過程中的轉換
    研究者看問題的視角
    研究者個人經歷對所蒐集資料的詮釋也會有影響

二、研究關係對研究的影響
1.    「局內人」vs. 「局外人」 
2.    局內人或局外人的「優勢vs. 劣勢」
3.    公開的 vs. 隱蔽的 「局內人或局外人」 
4.    與研究參與者親疏關係的拿捏
5.    考慮研究者能夠參與的程度
6.    局外人如何理解局內人?
    由局外人變成局內人?
    保持雙重的身分?
    儘可能的全心投入?

三、如何與研究參與者建立關係?
1.    研究者自己本身要做到坦率、真誠、信任對方
2.    要尊重研究參與者的自主性,知後同意書是很重要的
3.    進入研究現場的方式要看研究主題性質及研究目的而定
4.    隱蔽進入、逐步暴露、還是直接協商?得視研究性質及目的而定
5.    知後同意書應當包含的內容達12項之多
6.    讓研究參與者知道他在研究過程也可能獲益的情形
7.    但也需要讓他知道可能會冒的風險(例如談出個人心痛處而無法收拾)及處遇
8.    Maxwell (2005, p. 87)提及對研究關係的反思 –關係建立的如何?參與者如何看待這關係?明顯的合約是如何的?有哪些相關的倫理議題需要注意?

陸、質性研究中的倫理議題
一、諮商倫理原則
 受益性、不受傷害、自主性、忠誠、公正 (Kitchener, 1984)、能力
道德責任- 不讓受試者受到任何傷害、統整、尊重、善意、prudence
雙重角色問題- 同時身兼研究者以及諮商者的角色

二、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倫理
        1. 執行研究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倫理議題
    資料的正確性- 在資料的搜集及輸入過程都應當正確無誤,研究助理隨時掌握資料的正確性是相當重要的
        2. 研究結果的發表時應注意的倫理原則
        利他、無害、隱密性
        真實的研究數據- 如果研究結果並不支持研究假設,就也是可愛的事實,值得注意,既有的理論不見得都是真實正確的,尤其在跨文化的研究裡,很多模式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文化。
        發表時的作者排列順序或是紙放在註解的感謝詞
        研究結果也應該報導本研究可能的限制
故意修改資料,製造假的資料是相當不合於倫理的,沒有真正的蒐集資料而形成推論、修改之後讓結果是符合自己比較預期的結果,也相當不合理。
        發表文章時,不能同時一稿兩投,如此會浪費編輯與評論者的時間
發表過的資料,也不能用以繼續發展為另一篇研究 (原始資料不能用兩次)
        剽竊的問題-引用他人文章時要註明出處,不能引用過多
        所做的發表是政府委託的研究報告時 (欺騙,真實)    
        3. 與研究參與者相關的倫理議題
知後同意- 參與者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在參於這項研究的,18歲以下的孩子還需要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參與者有權力隨時退出研究。知後同意書的內容應當要完整,且避免專業術語。其內容包括研究者姓名、電話、地址、研究目的與過程的描述、可能會有的風險及利益、保密程度、研究結果的發表或研究資料的使用、說明研究者的參與是有意願的且任何時候可以退出研究、如果有可能造成傷害的話,可以有如何的補償或是從那兒得到治療。
        保密性
        避免受傷害
風險和利益- 諮商研究當然是不希望讓參與者受到傷害,但也難說,有些研究難免會有讓參與者絕得難堪或是自尊受傷的情形,也可能剝奪參與者的睡眠或其他傷害身體或心靈的狀況
        有些學校現在有IRB的機制,用以控制研究倫理的遵循
    4. 科學研究的終極目標- 建立正確可靠而可以使用的知識基礎。

柒、質性研究撰寫實務-常見疑問
一、有關研究概念情境的疑問:
1.    我要做的論文題目有人做過了,怎麼辦?
2.    看了許多文獻,但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實在不知該如何下筆。衣櫥裡那麼多件衣服,不知哪一件才是對的。
3.    Pilot study中或說概念圖中各概念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應當是互相平行的(排斥的)。
4.    概念圖不同於架構圖?不同於流程圖?

二、質性寫作的目的究竟為何?
1.    寫作是一種思考活動。
2.    寫作不只是發現世界,同時也是在建構世界。(後現代的思潮)
3.    寫作,是一種權力的表達,是一種特權。(主觀的表達客觀現象)
4.    研究結果的呈現可以分類屬、情境、以及結合等三種不同類型。
5.    寫作的原則,要能深描、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及語言、並考慮讀者的立場。
6.    寫作的步驟:起頭、繼續、打整、收尾。(詳陳向明,第502-510頁)
7.    隱喻,隱喻是一種創意,以創意讓表達的內涵更容易為人所理解。
8.    寫作的格式可以有創新,但同樣的,必須能連結到研究目的。
9.    組成寫作團體,共同討論及分享各自的作品。
10.    也可以讀一讀關於寫作教學方面的書(畢恆達,顧瑜君)
11.    閱讀平常撰寫的札記,以豐富寫作的詞彙及思緒。
12.    札記可以有多種:觀察日誌、方法的、理論的、個人的省思等等。
13.    試著寫寫自己的故事。你會如何呈現自我?參與者又會希望如何的被呈現?
14.    可以試著以不同方式呈現自己的研究結果,看喜歡哪一種。

三、質性研究的品質控制
1. 好的質性研究是相當個人化的
    研究者本身是質性研究的工具,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任務的投入以及進入研究之前對研究任務的理解都是影響研究品質相當重要的因素。
2. 好的質性研究是對話性的
    知識是共構的,是人與人之間共同建立起來的。研究者之間的對話於是相當重要。研究報告中應當涵蓋各種不同的聲音及觀點。
3. 好的質性研究能促進對問題的了解
4. 如何評價質性研究?
    可以從不同的派典評價質性研究?
        - 實證主義、後實證主義、批判主義、建構主義
5. 質性研究評鑑的一些標準
    實質上的貢獻如何?
    創意如何?
        能提供反思?
    影響性如何?我有受到感動?讀者也能有類似的感動?
    對現實狀況的表達如何?(reality construction)

四、對進行質性研究者的建議
1. 要隨時做研究日誌
2. 研讀質性研究的哲學理念,熟悉質性研究者的經驗,並多看質性研究論文。
3. 經常對個人經驗進行反思。
4. 不斷循環的深入探究,以蒐集更近一步的經驗素材,對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

捌、迎向成功的研究之路
一、安排適當的論文撰寫氣氛
        找出阻礙論文進度的因素
            沒有時間? 要自己每個禮拜花固定時間閱讀
            沒有空間? 有固定的書桌,且不一定要每次看完都收乾淨
            沒有足夠的支持系統?
            沒有清晰的過程系統或組織架構?
            沒有心情撰寫論文? 經常寫下自己的想法,對能量的來源有幫助
            與指導教授的關係建立如何?
            無法掌控資料蒐集與分析的進度?
            論文進行過程中會有許多的後悔?(應該選另一個題目、應該找另一個受訪者...)

二、與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的溝通
        了解指導教授的角色
        讓指導教授知道你做了些什麼事
        要讓指導教授有足夠的時間閱讀不同版本的修改
        了解口委的形成以及論文審查或口試的程序
        對口試的準備
        報告的時間
        通常的文化如何
        要想像最嚴苛的問題會是如何的
        其他相關的分析方式可能如何
        事先練習、對自己有信心

三、不斷的省思
        研究主題的選擇需要熱情,僅依靠興趣還是不夠的
        研究主題及結果的討論通常也涵蓋了研究者本身的價值觀
        哪個方法較好?其實,能回答研究問題是最重要的。
        當參與者不同意我們的分析時,怎麼辦?
        當閱聽者(或口試委員)不同意我們的分析時,怎麼辦?
        要激勵自己維持寫作,有哪些方法?
        寫不下去時,可以有如何的儀式?

玖、其他常見錯誤
        由計劃到論文在格式及內容上的不同
        研究限制與建議,在計畫及論文中是不同的
        方法論的部分應置於何處?
        研究架構圖和研究流程圖有何不同?
        碩博士論文計畫與國科會的研究計畫有何不同?

拾、結語
質性研究所強調的是過程,之前的研究設計也許在過程中隨時會需要做修正。目標、概念架構、研究問題、方法 (對象的選取以及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以及研究結果效度的檢驗,都是會需要注意的重點。Maxwell比喻,小男孩載著一車蘋果要到市場販賣,問路旁老先生路還多遠。老先生說,若慢慢駕車,三小時可以到,若加速趕路,則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小男孩相信嗎?你,相信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