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2:1~21

1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
2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做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
3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
4 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獨祭司才可以吃。
5 再者,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嗎?
6 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
7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8 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9 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
10 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11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他抓住,拉上來呢?
12 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
13 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
14 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15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16 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18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19 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21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心得

1. 安息日,是猶太人非常重視的時間,直到今天都一樣。猶太人選週休二日在週五週六,因為他們認為一星期的最後一天日 '星期六'。聖經中說明,神用了六天的時間造萬物,因此明定第七天為 '安息日',因為神也在第七天休息了。而在聖經申命記 9:10 把遵守安息日的命令列入十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天要勞碌作一切的工,但第七天是向耶和華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無論何工都不可作,連過去當僕婢奴隸時也一樣。因而在這一天,以色列絕大多數商家,包括百貨、超市、以及餐飲等皆不營業-在耶路撒冷的店家如果不遵守安息日規定還會受到市政府的罰款。所有公共服務也幾乎全部停止,包括圖書館、大眾運輸系統,而醫院最多也只有急診。在這一天,上班上課就不用說了,虔誠的猶太教徒還禁止從事以下活動,各位看一下有多跨張:用手機、煮熱食、收割穀物、按按鈕、開關燈、澆花、撕紙、寫網誌、開車、騎車、畫畫、整理書桌... 等任何勞動勞心勞務的事務、工作、委派等行為。耶穌 '掐麥穗來吃' 也被認為是一種 '收割',所以也不可以;現在的時代都這麼嚴格了,那你想想二千多年前不就更誇張了嗎?

2. 故事請參考 '利未記 24:8、或 '撒母耳記上 21:6' 等處記載。

3. 相關律法規定請參考 民數記第十八章

4. 詳 得勝者 63 的解釋。耶穌這句話目的絕不是用來貶低禮儀,而是藉此宣告神的優先次序;誠如馬可福音 2:27 所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之中心思想完全一致,也具有同樣的效果。真心相愛才是真的,甚麼律法都在 '愛人如己' 的誡命下喔 (加 5:14)!其他繁文縟節都是權變而已。耶穌在 '律法時代' 作這樣 '劃時代' 的主張,難怪會被釘死啊。猶太人當時聽到這些話,肯定氣炸了。

5. 耶穌在這裡給了一條 '新的誡命' (這就是 '新約' 這個用字的由來):在安息日可以做善事。我想這原則顯然能充分體現 何西阿書 6:6 的精神;寧可在 '做善事' 時違反安息日的規定,也不要冷酷無情一味堅持、墨守死規。

但這裡我真的要為猶太人說句公道話啦:若排除猶太人惱羞的惡意,純粹論耶穌革新安息日做善事的行為來說,耶穌此舉也實在太 '革命' 了點;拜託,守安息日的誡命是 '十誡' 之一啊,十誡ㄟ!這是神頒布的喔。試問哪個猶太人當時敢去犯呢?誰知道當時耶穌已經獲得神的完全授權呢?誰知道耶穌真的是 '彌賽亞' 呢?這反差實在太大了,就算歷史上有例外情形,但真的不太能全怪猶太人啦,誰敢像耶穌這樣擴充解釋呢。試想有個廚師平常北爛腦洞已久,突然有一天說 '我才是你們得勝者群組的領導!你們當輪流為我洗腳、改讀可蘭經、改吃可麗餅'。我聽完笑笑,他竟然給我一巴掌,說 '小子啊,有耳就當聽'!猜猜看我會不會謙卑的馬上信他、還是他馬上被我揍死?後來他被證實為 '大智慧光明無上翔象得剩腫者',凡有不敬者,死也。那也不能都怪我吧?

6. + 7. + 8. 語出 以賽亞書 53:5、42:4 以下。這裡是在說明耶穌傳道態度的低調與謙遜,與耶穌在 太 11:29 中形容自己 '柔和謙卑' 是同樣的意思。'不爭競' 的希伯來文原文直譯是 '大聲抱怨' 之意,在那年代,形容對不公之事的抱怨時常用此字;法利賽人想殺耶穌,這對耶穌而言顯然是不公之事,可是耶穌並沒有 '大聲抱怨並積極反擊' 這些法利賽人,這就是 不與相爭、不大聲抱怨、低調、謙遜' 的具體實踐了。

然而我認為,固然耶穌這種 '低調風' 可作為我們日後傳福音的原則、固然耶穌也是非常謙遜的,但我相信更應該是當時耶穌有充分考慮到未來作法上與民眾會發生極高度的 '認知碰撞' 而作出不得已的權宜緩衝手段。因為耶穌相信,儘管低調,有關耶穌的消息一樣會傳很快;但傳太快不好,只會加速耶穌的死亡而已,反而對傳福音幫助有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