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 15:38~47 = 太 27;51~61

38 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
39 對面站著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喊叫斷氣,就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
40 還有些婦女遠遠的觀看;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撒羅米,
41 就是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跟隨他、服事他的那些人,還有同耶穌上耶路撒冷的好些婦女在那裡觀看。
42 到了晚上,因為這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
43 有亞利馬太的約瑟前來,他是尊貴的議士,也是等候神國的。他放膽進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
44 彼拉多詫異耶穌已經死了,便叫百夫長來,問他耶穌死了久不久。
45 既從百夫長得知實情,就把耶穌的屍首賜給約瑟。
46 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裡,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
47 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見安放他的地方。

比較

1. 複習一下,小雅各就是耶穌的大弟、約西是二弟,他們三人的母親都是馬利亞、而從 約 19:25 來看,撒羅米應是馬利亞的姐妹。

2. 在 路 23:50 提到亞利馬太是猶太的一座城,此外在聖經中沒有再提及亞利馬太。一般認為亞利馬太可能就是拉姆拉 (ramla,為現在以色列中部地區的首府,居民主要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或是拉瑪瑣非 (ramathaim-zophim,也在以色列中部,位耶路撒冷西北約五英哩處),後者是聖經舊約的先知撒母耳父母的故鄉 (撒上 1:1),也是後來大衛去見撒母耳的地方 (撒上 19:18)。至於約瑟,他是 '尊貴的議士',說明了他是當時社會上相當有名望的人,'為人善良公義' (路 23:50),'議士' 則指他在 '公會' 的身分,有點像現在的參議員。猶太公會,或稱猶太 '公議會' (原文直譯是 '坐在一起'),是古代以色列由 71 位猶太長老組成的立法議會和最高法庭。公會起源於 民 11:16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從以色列的長老中招聚七十個人,就是你所知道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到我這裡來,領他們到會幕前,使他們和你一同站立'。但猶太公會不是政府機構,而是民間以猶太教為中心的最高權利機構,其他法庭的權利須要這個機構賦予,該機構甚至可以批准發動戰爭。公會惟獨沒有判處人死刑的權利,其他幾乎都可。而約瑟正是其中的一員,所以約瑟是當時猶太社會有錢有勢的高位者,絕非市井雜魚。約瑟選擇 '暗暗的作主門徒' (約 19:38~39)、等候神國的來臨,可能就是礙於自己這樣的身分,但又渴慕真理、想追隨耶穌兩難之故。

3. 彼拉多為何對耶穌已死了的消息感到詫異?個人認為有兩個可能:

一是覺得耶穌不應該死得那麼快;按一般人被釘在十字架上,通常要兩、三天才瀕臨斷氣,快斷氣之際,多由在場士兵用棍棒將被釘者的雙腿打斷、以加速其全身吊垂令肺部窒息而死;耶穌當日未經打斷腿的程序就已死了(約 19:33),事非尋常,因此彼拉多深感詫異。那為什麼耶穌死得那麼快?當然啦,一來耶穌並非身強力壯之人、再者在釘上十字架之前,耶穌飽受凌虐毒打、還自己背著那麼重的十字架淌血拖行許久,本就已經快虛脫休克了,若再一釘,虛脫之餘加上劇痛,則更容易致命啊!不過,耶穌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快斷氣:從 '巳初' 到 '申初',算起來最短也要個六小時之久!這是何等痛苦的折磨!以耶穌的狀況來說,這六個小時的痛苦,絕對比一般被釘者大上許多倍。彼拉多的詫異,實在是因為他搞不清楚狀況,有機會讓他也被同樣對待後,看他還會不會覺得 '怎麼那麼快就死' 呢?

二是因為彼拉多知道耶穌生前多行大能神蹟、臨刑前又滿有堅定的聲稱自己的身分為彌賽亞,理論上不可能死才對、應該出現一個 '大神蹟',神會讓耶穌脫困的;誰知一下子就死了?!果然,耶穌是個騙子,連自己也救不了自己,所以他詫異。其實,等到主再來的時候,才是他與那些害耶穌的文士祭司最該感到詫異的時候!到時,不知會有多少人將處在極度的驚恐與悔恨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