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張長史書法十二意

張長史書法十二意

張長史(張旭)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以狂草書風聞名,後人尊稱其為「草聖」。他提出的「書法十二意」,是書法運筆的重要準則,對後世書法學習者影響深遠。

張長史書法十二意基本資訊

  • 提出者:張旭(張長史)
  • 時代:唐代
  • 內容:提、轉、折、頓、挫、蹲、駐、搶、尖、搭、側、衂
  • 核心思想:透過這十二種筆法運用,達到書法的靈動與結構美感
  • 影響:成為後世書法家學習草書的重要基礎,被視為運筆法則的經典

 

予罷秩醴泉,特詣京洛,訪金吾長史張公旭,請師筆法。長史於時在裴儆宅,憩止已一年矣。眾師張公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頃在長安,二年師事,張公皆大笑而已。即對以草書,或三紙五紙,皆乘興而散,不復有得其言者。仆自再於洛下相見,眷然不替。仆因問裴儆:「足下師張長史,有何所得?」曰: 「但書得絹屏素數十軸。亦嚐論諸筆法,唯言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仆自停裴家月餘日,因與裴儆從長史言話散。卻回京師,前請曰:「既承兄丈〈(一本作九丈)〉獎諭,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於翰墨。儻得聞筆法要訣,終為師學,以冀至於能妙,豈任感戴之誠也?」長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眄視,拂然而起,仆乃從行。歸東竹林院小堂,張公乃當堂踞床而坐,命仆居於小榻,而曰:「筆法元微,難妄傳授,非誌士高人,詎可與言要妙也?書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須思妙。」乃曰:「夫平謂橫,子知之乎?」仆思以對之曰:「嚐聞長史示,令每為一平畫,皆須令縱橫有象,此豈非其謂乎?」長史乃笑曰:「然。」而又問曰: 「直謂縱,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直者從不令邪曲之謂乎?」曰:「均謂間,子知之乎?」曰:「嚐蒙示以間不容光之謂乎?」曰:「密謂際,子知之乎?」 曰:「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謂乎?」曰:「鋒謂末,子知之乎?」曰:「豈不謂以末成畫,使其鋒鍵之謂乎?」曰:「力謂骨體,子知之乎?」 曰:「豈不謂<走曆>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之謂乎?」曰:「轉輕謂屈折,子知之乎?」曰:「豈不謂鉤筆轉角,折鋒輕過,亦謂轉角為闇闊過之謂乎?」曰:「決謂牽制,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為牽為制,決意挫鋒,使不怯滯,令險峻而成,以謂之決乎?」曰:「補謂不足,子知之乎?」曰: 「豈不謂結點畫或有失趣者,則以別點畫旁救之謂乎?」曰:「損謂有餘,子知之乎?」曰:「豈不謂趣長筆短,常使意勢有餘,點畫若不足之謂乎?」曰:「巧謂布置,子知之乎?」曰:「豈不謂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字體,令其異勢,是謂之巧乎?」曰:「稱謂大小,子知之乎?」曰:「豈不謂大字蹙之令小,小字展之為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乎?」長史曰:「子言頗皆近之矣。夫書道之妙,煥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言所不能盡。世之書者,宗二王、元常逸跡,曾不睥睨筆法之妙,遂爾雷同。獻之謂之古肥,旭謂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頗反,如自省覽,有異眾說。芝、鍾巧趣,精細殆同,始自機神,肥瘦古今,豈易致意?真跡雖少,可得而推。逸少至於學鍾,勢巧形容,及其獨運,意疏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猶逸少之不逮元常。學子敬者畫虎也,學元常者畫龍也。子雖不習,久得其道,不問之言,必慕之歟?儻有巧思,思盈半矣。子其勉之!工精勤悉,自當妙矣。」真卿前請曰: 「幸蒙長史傳授筆法。敢問工書之妙,如何得齊於古人?」張公曰:「妙在執筆令其圓轉,勿使拘攣。其次諸法須口傳手授之訣,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於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紙筆精佳;其次諸變適懷,縱舍規矩。五者備矣,然後齊於古人矣。」「敢問執筆之理,可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曰:『吾聞昔日說書若學,有工而跡不至。』後聞於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泥畫沙。』思所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地平淨,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沈著。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沙,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可久,自然齊古人矣。但思此理,以專想工用,故其點畫不得妄動,子其書紳。」予遂銘謝再拜,逡巡而退。自此得攻書之術,於茲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僅就「筆法問答」和「如何達到古人書法境界」兩部分翻譯

筆法問答

接著,張長史開始提問:

1.「平謂橫,你知道嗎?」
我思索後回答:「我曾聽您指導,每畫一橫筆,必須讓它有縱有橫,有形有象,這是否就是『平謂橫』的意思?」
張長史笑著說:「是的。」

2.「直謂縱,你知道嗎?」
我回答:「這是否指直筆必須筆直,不能有彎曲?」

3.「均謂間,你知道嗎?」
我回答:「您曾教導,行距要控制得當,不能讓光線透過,這是否就是『均謂間』?」

4.「密謂際,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下筆時要築鋒,讓筆畫連接自然,不顯得鬆散?」

5.「鋒謂末,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筆鋒收筆時要完整,使筆畫鋒利堅實?」

6.「力謂骨體,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運筆要有力,使點畫有筋骨,字體自然剛勁雄健?」

7.「轉輕謂屈折,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筆畫轉折時要輕盈,使轉角自然流暢?」

8.「決謂牽制,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筆勢應該有張力,該果斷時就果斷,使書法顯得險峻有力?」

9.「補謂不足,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某些筆畫若有不足,可以用其他筆畫補救?」

10.「損謂有餘,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筆勢要留有餘韻,使點畫不顯得刻板?」

11.「巧謂布置,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書寫前要先思考字形的排列,使其平衡,並有變化?」

12.「稱謂大小,你知道嗎?」
我回答:「是否指大字要緊縮使之小,小字要伸展使之大,使字體整體協調?」

張長史說:「你說的大致都對了。書法的奧妙,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字外的奇妙之處,言語難以完全表達。世上的書法學習者,多數只追隨王羲之、王獻之、鍾繇等古人,而不真正理解筆法的精髓,結果只是在模仿中流於平庸。王獻之的書法被認為是『古肥』,而我的書法則被稱為『今瘦』,古今的風格不同,肥瘦之間也各有特點。書法的精髓,在於個人的領悟,而不是盲目學習某一種風格。你雖然未曾正式學過,但如果你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已經掌握了一半。」

如何達到古人書法的境界

我進一步請問:「怎樣才能與古代書法名家齊名?」

張長史回答:「書法的精妙之處,首先在於執筆圓轉,不使拘攣,即執筆要靈活,不僵硬。其次,各種筆法的變化須由口傳手授,不能隨意書寫。再來是布置得當,不快不慢,使字形合適。第四是使用精良的紙筆。最後,要懂得靈活運用,跳脫規矩。如果這五點都能做到,就能達到古人的水平。」

我又問:「能否進一步說明執筆的方法?」

張長史回答:「我曾經聽褚河南(褚遂良)說:『用筆應該像印章在泥上蓋印,也像在沙地上劃線。』起初我不太明白,直到有一天在江邊的沙地上,看著光滑的沙面,心中欣然想要書寫。我隨手以鋒利的筆畫出筆劃的勁險之勢,線條明利自然,這才領悟到用筆的關鍵:如錐畫沙,筆鋒要藏而不露,使筆畫深沉穩重。執筆運筆時,要讓筆勢透過紙背,這就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楷書與草書的用筆原則皆如此。只要掌握了這個道理,專心練習,每一筆畫都精心琢磨,那麼作品的筆勢就不會散亂,自然能夠達到古人的水平。」

 

書法十二字訣 :提 轉 折 頓 挫 蹲 駐 搶 尖 搭 側 衂

1. 提(Tí)—— 提筆輕起

含義:運筆過程中,輕輕提起筆鋒,使筆劃有輕重變化。
應用:在行筆過程中,通過提筆來使線條有輕重轉換,例如楷書的「橫」筆收筆時稍微提筆,產生自然收斂感。


2. 轉(Zhuǎn)—— 筆勢轉換

含義:筆鋒隨著字形結構的需要,進行圓潤或方折的轉向。
應用:常見於圓轉的筆劃,如草書的曲線轉折,或隸書的波磔轉折,讓筆劃流暢而自然。


3. 折(Zhé)—— 筆鋒折角

含義:筆鋒在行筆時遇到方向改變時,形成明顯的折角。
應用:楷書中的「口」、「日」等筆劃,折筆時需要穩定轉折,不能過於圓滑,也不能過於僵硬。


4. 頓(Dùn)—— 壓筆停頓

含義:筆鋒在書寫時,突然停留或加重,使線條有頓挫感。
應用:行草書中,起筆或收筆時常用頓筆來增強筆力,例如「永」字的「側」起筆,先頓後行,產生厚重感。


5. 挫(Cuò)—— 用力壓筆

含義:用力按筆,使筆鋒深沉,線條厚重,增強筆畫的力量感。
應用:篆書、隸書的橫筆,或行書中的長波磔筆劃,常用挫筆來增強筆力,使線條更具張力。


6. 蹲(Dūn)—— 筆鋒下沉

含義:筆鋒稍作停留或下壓,使筆畫穩重,增強穩定感。
應用:楷書中的「點」或「橫」起筆時,先稍蹲,使筆畫不會過於輕浮,增加厚重感。


7. 駐(Zhù)—— 停留穩筆

含義:筆鋒暫時停留,使筆劃更具力量和厚度。
應用:書寫楷書時,某些筆劃在轉折處要稍作停頓,如「永」字的起筆處,使筆畫更穩定。


8. 搶(Qiǎng)—— 筆鋒快速前進

含義:筆鋒突然提速,使線條具有速度感與動勢。
應用:草書中快速書寫的筆劃,如「龍」字的撇、捺部分,用「搶」來強調書寫的奔放感。


9. 尖(Jiān)—— 收筆尖細

含義:筆鋒收筆時逐漸減輕壓力,使筆畫逐漸變細。
應用:楷書的「撇」和「捺」收筆時常用此技巧,使筆畫自然收束,如「人」字的兩筆撇捺。


10. 搭(Dā)—— 筆畫相接

含義:筆鋒在不同筆劃相交處,保持恰當的連接與搭配,使字形協調。
應用:在楷書或行書中,筆劃相接處應該自然,如「田」字四筆的銜接,既不能脫離,也不能重疊過多。


11. 側(Cè)—— 筆鋒側運

含義:筆鋒運行時略微傾斜,使線條產生不同的角度與力度變化。
應用:隸書的波磔運筆時,常用側鋒來增強書寫的動感,使字形更具韻味。


12. 衂(Nǜ)—— 筆鋒回轉

含義:筆鋒在運行時,突然回鋒收筆,形成筆勢的變化。
應用:草書中常見的「回鋒」,如「飛」字的草書寫法,最後的筆劃有回鋒收束,使整體筆勢圓潤流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自強街87號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