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縣(今江西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為宋四家之一。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為親洗滌便器,亦為二十四孝之一。黃庭堅與張耒 (音 '磊')、晁 (音 '朝') 補之、秦觀都曾習藝於蘇軾,並稱蘇門四學士。一生陷入新舊黨爭,被新黨誣害、流放,官至知州。紹興初年,宋高宗追封其為太師、龍圖閣直學士,謚文節。
庭堅性至孝,親自為母親洗滌便溺之具。母病一年,他日夜察問母病,宵衣旰食,母喪,他築庵守孝於墓旁,哀痛成疾,幾至死亡。庭堅篤信佛教,四十歲時曾寫《發願文》,發願素食,戒除女色、飲酒:「今日對佛發大誓:願從今日盡未來也,不復淫慾、飲酒、食肉。設復為之,當墮地獄,為一切眾生代受頭苦。」庭堅好飲茶,以茶代酒二十年,多次規勸外甥洪駒父戒酒,富弼稱其為「分寧一茶客」又說,「人生莫非求祿色,惟有山谷茶一杯」。洪州雙井茶即因黃之推廣而聞名。
治平四年(1067年)許安世榜進士。曾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知縣。元祐初,召為校書郎、主持編寫《神宗實錄》,擢起居舍人。宋元祐二年(1087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神宗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母喪,丁憂,復出任秘書丞,兼國史編修。紹聖初,任宣州知州,後改鄂州。被章惇、蔡卞等新黨人士指為修史「多誣」,黃庭堅逐一答辯,但依然被新黨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移戎州。道君皇帝即位後,任領太平州事,九日即被罷免,改為主管玉龍觀。黃庭堅昔年與趙挺之不睦,趙挺之執政,部下陳舉誣害黃庭堅,指控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涉及誹謗,黃庭堅被放逐到宜州(今廣西宜山縣)。崇寧三年三月,黃庭堅到宜州貶所,初租民房,後遷伽藍,都被官府刁難。崇寧四年五月,被迫搬到城頭破敗戍樓裏棲身,人不堪其憂,庭堅終日讀書賦詩,舉酒浩歌,處之泰然。宜州人民敬其曠達高潔,許多人慕名前往求詩求書,向他請教學問,他也儘量滿足來訪者的要求。崇寧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於戍樓,終年61歲。大觀三年(1109年)春,由蘇伯固、蔣偉護柩歸葬修水縣雙井祖墳之西。
成就
黃庭堅詩名尤盛,與蘇軾並稱蘇黃,朱弁《曲洧舊聞》:「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後,人莫能及,唯黃魯直詩時可以抗衡。」黃庭堅為江西詩派之祖,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其弟子任淵著有《山谷詩集注》二十卷,《後山詩注》十二卷,《山谷精華錄》八卷。錢鍾書對任注作了補正與糾謬達四十條。黃庭堅在詩歌上主張襲用古人章句,以創新其意義,其手法多側重在「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等形式,影響後世深遠。「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本來是道教術語,「點鐵成金」原本指煉金術,把鐵鍊成黃金,在此的意思是把古人的詩文或小故事加以變化,如增刪字句,變換語序等,增加文句的韻味。如黃庭堅:「寄雁傳書謝不能。」就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蘇武「雁足傳書」,二是「雁到衡陽而止」的小故事。「奪胎換骨」中「奪胎」,是道教仙人死後,靈魂還想繼續留在人世,於是附到孕婦腹中,將原本的胎兒魂魄驅離,以憑此胎而出生。在 此即模仿古人詩文的形式,但是另以詞句形容。王羲之《蘭亭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被黃庭堅改為「俯仰之間已陳跡。」「換骨」是說,古人認為「骨濁不能成仙」,仙人利用法術讓門下弟子變成「仙風道骨」。在此即擷取古人詩文之意,而另用他語。如王安石:「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絇絲?」黃庭堅改為「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絇絲?」
書法
黃庭堅書法別樹一格,擅行書、草書,尤善草書,其作品有《諸上座帖》、《李白憶舊遊詩帖》、《花氣詩帖》、《松風閣詩帖》、《寒山子龐居士詩》、《贈張大同卷跋尾》等,被後人評為縱橫奇倔,波瀾老成,且收放自如,突破方正均勻的體例,因而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宋四家」雖然都以行書見長,但只有黃庭堅的草書雄視當世。由於黃庭堅心胸豁大,不擇筆墨,遇紙即書,直到紙盡為止,所以他的草書不為舊規矩所束縛。正因如此,黃庭堅被視為繼懷素、張旭之後,宋代最重要的草書大家,明代沈周更稱他為「草聖」。~ wik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