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由林世榮博士協助編寫,在此謹表達深深的謝意。
修正後的新大九 (Revised 10),紅色表稍後的領會,綠色表更進階的領會,其它顏色為其他專家的經驗收錄。時常複習本篇者有福了,因為我與他們之間將不再有隱藏秘技 (原先為隱藏模式,後為 「三韋食堂」、「病毒車業」 老闆破解,故現已公開):
瞄球時:
1. 在握桿已舒適正確的前提下,站姿有五要:頭頸不動、背打直、身微傾 (肩頭稍稍過腳尖)、膝微微微彎即可 (別小看這微不足道的調整,相當重要!)、手與小腹一拳距 (任何長度球桿都一樣!)、雙腳約略與肩寬,以方便重心轉移的完成 (任何長度球桿都一樣!)。(Brabus 覺醒)
2. 左半身啟動上桿,依靠核心肌群啟動全身的轉動。(世榮覺醒,青出於藍!)
上桿時:
3. 左膝因腰轉動被帶往右側、微向前曲,此時左腳外側已略離地面;切勿積極前伸,過度前伸會導致上半身下沉傾斜,將 「拿不打」 而不自知。重心乃側移而非前傾下沉,但側移須以不過右腳內側為度。
4. 左手打直勿妥協、盡量向目標線延伸、造就最大圓弧。務必要夾緊右腋下!此時頭萬勿下沉!右手往上往後帶動左手,拉緊全身的扭轉,並準備接管下桿。
5. 右膝被動 (盡可能不要動)、右臀後收勿右移、絕對不要使重心超過右腳的內側!
下桿時:
6. 腰臀迴轉啟動下杆,先暫時忘掉雙手。
7. 雙臂夾緊,使右肘自然下指並下收至右腰間 (練到使其成為自然動作,不須思考即成),以確保雙手下杆正確路線、務必要夾緊右腋下!腰啟動下桿後,雙手是先自然 「落下」,或是說被腰往 「下」 拉,然後才是 「揮擊」、「右手送桿」、「右手自然翻轉」、和收桿。(伍茲覺醒) 千萬別讓右手成為下桿的第一作動者!雙手下桿路徑約略是一個圓弧、但感覺起來卻近乎一直線。左手是鞭子,左手腕要保持柔軟,輕鬆甩出去!
桿頭中球後:
8. 頭依然不動,凝視觸球點。頭是煞車,於擊中球時幫助重心的維持,勿使過度向左。(世榮爆醒!!)
9. 肚臍繼續帶著雙手轉向左側,雙手順勢前送、左手背正對目標、雙肩同步旋轉、腰別停!循慣性完成所謂 「倒 C」 收杆姿勢,平衡且優雅。
當然,此僅為梗概,細節請務必參考 「全揮桿解析」 一文,則 2010/12/22 林口第一球場 (99)、2011/1/31 旭揚球場之恥 (95),可望雪之。
10. 當你腰臀及軀幹轉動協調之後,便可加入右手,一同成為下桿的要素,而且是擊球強遠的要素!用右手打球!要訣:於上桿頂點、下桿正要開始時,右手就開始使力了,和腰臀同步啟動。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右手使力的方向:不是往下,這是初學者厚擊的主因之一、不是往前,這是插鞘球、大左曲、及剃頭球的元凶,而是要往左手方向施力!一直順著、追著左手與右手的接觸面,如此方能保持揮桿軌跡又能產生強大擊球力道!下桿一開始、腰臀一啟動,右手就開始用力了!用力直到右手伸直即可,使桿頭於擊球瞬間時達到最大速度、也是最大力量 (這是遠距的重要關鍵之一!),然後以剩餘的慣性收桿。用力時間過久將導致虛功浪費,並使得收桿魯猛,拙態畢露。因轉動慣性使然,左右腕會自然導正,右手掌推著左手背順著目標線送。右手肘將會在球前約兩吋處伸直、力量得以完全釋放,送球確實、收桿扎實!此時頭頸亦要保持不動,感覺肩膀與其漸行漸遠,方能營造強大力矩,使桿頭速度更大;若此時頭頸傾斜,往前則大左曲或大右曲,因桿頭過度或不及導正、往後則打薄,因揮桿最低點上昇。用力打球能打得好,說穿了,主要不外腰及軀幹轉動快、右手循著左手軌跡用力、both hands falling into the slot、及頭頸保持穩定而已。俗話說得好:「打球當然用手打,只是腰臀必先下!」
其他細節詳見拙文 「高力士」。此為極密心得,在此恭喜看見的人,成為強打者之願,指日可待。
Ruminate over the Revised 10, and your swing is taylor-made!
公告版位
這裡是我的日記本、剪貼簿、心情感想、專題探討;其中屬權管電資管理人之著作權者,皆為讀者全體所共有,歡迎複製、轉載、改作、編輯等分享與利用。
- Sep 15 Wed 2010 13:22
Taylormade R1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