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獸山
四獸山位於台北南港山的西北側,為「象山」、「獅山」、「豹山」及「虎山」四座山的統稱,在地理上屬於南港山系。為台北市熱門登山路線之一。
但是大部分朋友比較少聽過豹山與獅山,可能是因為沒有由而上之步道故。甚至造訪當地居民,還有些人說不清楚此二山確切的位置呢。

蟾蜍山
蟾蜍山,根據維基百科所稱,又名內埔山,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及文山區,位於臺北盆地南邊的芳蘭山與寶藏巖(觀音山)之間,南與仙跡岩相望。山頂海拔128公尺。山區西面屬於警政署臺灣警察保安總隊萬盛山莊營區,山頂、北面、南面的福興隧道口為中華民國空軍之空軍作戰指揮部營區,其餘部份爲淸代與日治時期以來的墳墓羣。
山裏面有福興隧道,屬於軍用,不對外開放,南隧道口與福興路相連。山頂設有通訊塔,位於軍警單位管制區。2014年,臺北市文化局決議將蟾蜍山登錄為文化景觀;2016年,臺北市文化局與該區域之相關利害人召開討論會,並再次將其周邊登錄為文化景觀。
蟾蜍山與仙跡岩南北兩山有一傳說,在仙跡岩頂呂洞賓廟正上方,海拔100公尺左右木造涼亭處,有故事解說牌:「古時候,在今公館地區有一蟾蜍怪,常常危害百姓,呂洞賓下凡並在此岩石上和蟾蜍怪鬥法。呂洞賓一用勁,力道太深以致留下腳印於仙跡岩。蟾蜍怪被降服後,變成岩石,就是今天蟾蜍山的位置」。
由於本山區北面、西面、山頂與隧道口為軍警單位管制區,其餘的部分多爲墳墓區,鮮少有人登山。山區南面的民眾進出市區不便,曾提出開放福興隧道與營區,供民眾進出市區,且由於 Google 地圖的錯誤,建議文山與大安兩區民眾可透過本隧道來往,造成民眾來到營區隧道口,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形。本隧道與山區屬於中華民國國軍要地,每年編列上千億維護預算,進行開放以現今的局勢是完全沒有的。山頂上過去設有三角點,唯山頂目前為管制區,設有通訊塔與機房設備,民眾無法進入。

虎空山寶藏巖
寶藏巖,又稱寶藏巖觀音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寺、石壁潭寺、觀音媽廟等。址在臺灣臺北市汀州路三段230巷,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主奉觀音菩薩,安溪移民無不參拜。1997年8月5日, 由臺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今日則以二次大戰後,外省移民違建居住的寶藏巖聚落聞名。
寶藏巖創建於 17 世紀,是一座佛道兼容的觀音亭,又稱「觀音巖仔」,「巖仔」在漳州發音為(giam ah),於泉州發音為(gum ah),本來意思是山洞,後來靠近山邊的廟就都稱為巖仔。1835年刊行的《彰化縣誌》:「閩省漳泉南人謂寺曰巖」。可見巖仔在當時應專指佛寺。而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的山邊佛寺,主祀觀音大士,兼祀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天上聖母、城隍爺、土地公、彌勒佛、地藏菩薩(配祀開山祖師大德、檀越主)等神佛。
17世紀末,清朝康熙年間打敗明鄭王國,正式統治台灣,閩南人逐漸移民,其登陸地點雖以台南、鹿港、艋舺為主,但現今臺北市公館仍有少數沿著新店溪上岸的閩南移民。寶藏巖正是康熙時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於「虎空山」所建。經過1791年與1823年的兩次大整修,該廟仍呈現清朝特有的長廊木結構、石柱、石窗。其中廟內的褵虎石窗與1798年設立的「觀音亭」碑,尤為著名。「虎空山」於是又因為觀音亭坐落,成為台灣許多名為「觀音山」的一座,「古亭」地名,一說即為與觀音亭有關。其實,巖與寺是不同的;很多巖由出家人住持管理之後,往往將巖名改為寺名。最初或專稱山寺為巖,或相沿成習因襲祖廟之名而稱為巖,不在山者,亦統稱為巖,特別是拜觀音或清水祖師之寺廟,常稱為巖。昔時為文山地區之公廟,寶藏巖主祀觀音, 故昔屬於文山地區鄉鎮性大廟的「巖仔」。今日寶藏巖乃指一處地名,即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臨虎空山北麓(標高80公尺),即寶藏巖聚落。該地除了擁有俗稱「觀音亭」的「寶藏巖寺」市定古蹟之外,另該廟附近涵蓋的違章建築所形成的歷史聚落,亦現行台北市定歷史建築,名稱為寶藏巖歷史聚落。而該歷史建築所引申的廣義地理名詞,則指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該社區地處福和橋以及自來水園區(公館淨水廠)之間,行政區屬中正區水源里。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漳泉廟宇與戰後違建眷村等等的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成古今相照的意象。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台灣學者及民眾的普遍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寶藏巖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最高樓,台北101大樓齊名。

改作節錄自維基百科與北市政府文化推廣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