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自百度

《百鳥朝鳳》原名“十樣景”,在眾多嗩呐曲中,它最具代表性,將嗩呐的表現力演繹到了一種極致。《百鳥朝鳳》的樂曲聲中有鶯歌燕舞,有鳥語花香,一派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你能聽到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也能感受到活潑、粗獷的生活氣息。《百鳥朝鳳》是嗩呐曲目裡,技巧最全面的一首。對吹奏者來說,這首曲子要運用嗩呐吹奏技巧中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顫音,以及吞、吐、墊、打、抹、壓等,還有舌沖音、氣沖音、反彈音、反雙吐、連彈音、氣唇同顫音、指氣同顫音等高難度技巧。

自《百鳥朝鳳》搬上舞臺以來,經過了多次加工改編。原在民間流傳的《百鳥朝鳳》,樂曲結構鬆散,沒有高潮,即興發揮時,公雞啼曉、母雞生蛋,甚至連小孩的哭叫聲等都隨意加入。1953年春,由山東省菏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呐獨奏參加全國會演,受到熱烈歡迎。當《百鳥朝鳳》被選為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節目時,經民間樂手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進行加工,針對原曲缺陷,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運用特殊迴圈換氣法長音技巧的華彩樂句,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後在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榮獲民間音樂比賽銀質獎。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礎上,又設計了一個呈現百鳥齊鳴意境的引子,以加強音樂性,還擴充了華彩樂句,使用快速雙吐演奏技巧,使樂曲更為完整。 

《百鳥朝鳳》不僅僅是一首嗩呐曲,還被改編成了古箏曲、手風琴曲、鋼琴曲等。上世紀70年代,我國著名作曲家王建中根據《百鳥朝鳳》創作了同名鋼琴獨奏曲。在保留了原嗩呐曲特點的基礎上,王建中結合西方音樂審美方式和創作手法,對原曲的旋律和段落結構作了適合鋼琴彈奏技法方面的調整,在吸取嗩呐吹奏特色的同時,又運用中國傳統樂曲的發展手法,對其進行了精簡和統一,並加入了富於民族色彩的和聲。

論及這首曲子的演奏,首推上海音樂學院劉英副教授,正如影音檔評所述:劉教授邊吹邊演,人管瞑合;一嗩在手,百鳥來朝,信手拈來,動輒超過上百種不同的間關、啁啾鳥鳴,且極富聲音的遠近、長短、高低層次,彷彿置身名山幽谷,親睹鳥界盛事!覺得這首百鳥朝鳳自問世以來,詮釋者間無人能出其右。有緣於此見聞,實乃三生有幸!

現在就來聽聽劉英教授嗩吶的超絕技巧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自強之路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