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業課程修習注意事項
 
一、教育專業課程修業年限至少二年(即四個學期具實際修習教育專業課程事實,且不含寒暑修修業期程),另加半年之全時教育實習課程。修習本中心教育專業課程之非師資生,經甄試通過取得師資生資格,其教育學程修業年限自經甄試通過後起算應逾一年以上(即三個學期具實際修習教育專業課程事實,且不含寒暑修修業期程),另加半年全時之教育實習課程。

二、中等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之教育專業課程應包括教育基礎課程、教育方法課程、教材教法及教學實習課程,其應修總數至少二十六學分,其中必修課程至少十四學分,其各領域課程科目之學分數依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學分數為準,必選修之修習規定如下:

(一) 教育基礎課程(必修,至少四學分):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及教育概論,至少四科選二科。

(二) 教育方法課程(必修,至少六學分):包括教學原理、班級經營、學習評量、教學媒體與應用、課程發展與設計及輔導原理與實務,至少六科選三科。

(三) 教材教法及教學實習課程(必修,共四學分):包括分科/分領域(群科)教材教法及分科/分領域(群科)教學實習至少各一科。

(四) 選修課程(選修):依本中心教育目標及發展特色開設,至少十二學分。教育基礎課程及教育方法課程之超修科目得列入選修課程學分數計算。「教育議題專題」為必選課程。

(五) 師資生修習教育專業課程期間須至中等學校見習、試敎、實習、補救教學、課業輔導或服務學習至少54小時之實地學習,並經本校認定其內容符合教育專業知能。

三、分科/分領域(群科)教材教法之先修課程為教育基礎課程及教育方法課程各一科為原則,分科/分領域(群科)教學實習之先修課程為分科/分領域(群科)教材教法。所修分科/分領域(群科)教材教法及分科/分領域(群科)教學實習課程之領域群科應與半年全時教育實習之領域群科相同。

四、師資生修習教育專業課程之原則:每學期至多不得超過五科,甄選通過之新生第一學期至少應修習一科。

以下應該是來自一位老師的真情部落格,寫得真有趣:

教育學程

一般而言,教育大學體系修的教育學程為小教(或初教),出來只能教幼稚園或小學。
修這種教育學程不論你讀什麼系都要什麼都會,舉凡自然、數學、國文、體育、音樂,都是修課和考試時必備的項目。比較多元、廣泛。

而師範大學修的教程為中等教育,可教國中和高中(任選)。
全國師範大學僅有三所:台灣師大、高雄師大、彰化師大。
而一般大學則有 國立台灣大學 ,中正大學,政治大學,東華大學 ,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 ,暨南大學,台灣海洋大學,中興大學,體育學院,台灣藝術大學,臺北藝術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 ,台灣體育學院,台南藝術學院,私立東海大學,淡江大學 ,義守大學 ,實踐大學 ,靜宜大學,東吳大學,中原大學,華梵大學 ,逢甲大學,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 ,中華大學,
銘傳大學,世新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南台科技大學

第一步
修教育學程資格: 資格考或是以學業成績申請,各校不定

第二步:
大學時: 申請後隔年開始修,一共26學分(國小跟特教是40學分)。(正常是大五時得延畢去學校實習半年)

第三步:
大五時: 前半年再實習學校當實習學生+工友,後半年全力拼教師證考試。(教師證考試很簡單,大多是教育學程就有修過的課,每科大於50分就ok)

第四步:
畢業:拿到教師證後就可以拿畢業證書,開始到各個學校考試。一般來說聯招比較沒黑幕,但是都很偏遠的學校。獨招的學校一千報名費約1000元,可以報到10多家,你錢多就好。

考試一共兩關,第一關筆試,通常國中或國小就是考教育科目,比公務員高普考更難一些的題目。高中考專業科目,比如說奧林匹亞或是研究所程度的題目。

第二關是面試跟試教,通常師範體系的校友多,所以有人罩。非師範體系的一定要教的特別出色喔! 面試會問如何帶班、學校行政業務、學生狀況處理,有時會因為學歷或是經歷問題被該校羞辱,但就當試考你EQ吧。試教會有該科老師,通常是你用一堆花俏的自製教具滿天飛,所以大部分考生試教當天都拖行李箱。(高中比較重視粉筆跟口才,教具不重要)

大部分的人會"卡關"在第四步,無限輪迴。過了三十歲還是代課代理老師的比比皆是。每年還是灑錢約萬把塊報名教師甄試,然後繼續各校奔波考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pentor 的頭像
    repentor

    自強之路

    repen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